1939年德国海军军事力量

海军方面,德国于1935年与英国签订了《英德协定》 ,根据这一协定,德国舰队未来的总吨位为不列颠帝国水面舰艇总吨位的35%,潜艇总吨位为其潜艇总吨位的45%,某些条件下才能达到100%。从那时起,德国海军就挣脱了《凡尔赛和约》的桎梏,但它因此得到的好处要远少于陆军和空军。海军发展较慢的真正原因在于,出于政治和军事上的考虑,德国要在短时间内同时组建和扩充陆军和空军。此外,德国出于战略考虑,于1938年夏季开始构筑齐格菲防线,为此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根本没有足够的精力建设海军,只能按照英国所规定的建造潜艇限额行事。

希特勒计划在1944年或1945年前完成德国海军的组建工作,此期限以前,海军实力应该达到“拥有足够作战半径大的战舰,并能同英国在大西洋交通线上顺利进行斗争"。但是,在1939年对英国的战争就开始了,而此时德国的海军还处于初建阶段。

1939年9月1日,德国海军拥有以下舰艇:

战列舰2艘(沙恩霍斯特号、格奈泽瑙号) ;装甲巡洋舰(袖珍战列舰)3艘,每艘排水量为10, 000吨(德意志号-一后改称吕佐夫号,海军上将谢尔夫号,海军上将施佩伯爵号);重巡洋舰2艘(希珀尔号和布吕歇尔号);轻巡洋舰6艘;驱逐舰22艘;雷击舰20艘;扫雷舰2艘;近海作战潜艇35艘,每艘排水量为250吨;远洋潜艇22艘,每艘排水量500至700吨;鱼雷艇17艘。

此外,正在建造且战时可能建成的舰艇还有:战列舰2艘(俾斯麦号和蒂尔皮茨号) ;重巡洋舰2艘(欧根亲王号) ;潜水舰队每月增加2至3艘潜艇。

本来,希特勒还计划建造大量大型舰艇,但后来随着战事越来越激烈,要完成这一计划是不可能的。迫于形势,海军只能将即将建成的战舰完成,并重点建造潜艇。由此可见,此时的德国舰队并未做好与英国开战的充足准备。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航空兵也能参与海上战役,而且此时水面舰艇的作战半径较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要大得多。总而言之,在对波兰的作战中,德国海军完全有能力完成它在波罗的海上所承担的任务:同波兰作战,并从瑞典北部运输矿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德国   俾斯麦   海军   希特勒   总吨位   波兰   战列舰   巡洋舰   舰艇   作战   英国   战舰   半径   潜艇   舰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