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无间道”,如何将排行世界第一的日本半导体一蹶不起

本文叙述从日本发展半导体产业开始,如何成为是世界第一的半导体联合体。最后如何在美国政客的干预下,沦为今天这个结局的事实。告诫大家,美国的政客们现在就在下着一盘很大的棋!


一、日本半导体起步:

让我们回到1956年的诺贝尔物理奖,这年的物理奖颁发给了约翰·巴丁、沃尔特·布拉顿和威廉·肖克利,表彰他们在半导体及晶体管效应的研究及成果。

美国“无间道”,如何将排行世界第一的日本半导体一蹶不起

世界上第一只三极管复制品

1947年12月,美国贝尔实验室的肖克利、巴丁和布拉顿组成的研究小组,研制出一种点接触型的锗晶体管。后来,肖克利离开实验室,回到老家圣克拉拉谷,创办了肖克利半导体实验室。圣克拉拉谷也就是今天的硅谷。

晶体管被认为是现代历史中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从此,人类社会进入了半导体时代。

1953年,此时的美国人还没有看到半导体将带来的巨大利益,一位日本人跑到了美国,他用借来的了2.5万美金就买下了当时还不受重视的晶体管技术专利。

美国“无间道”,如何将排行世界第一的日本半导体一蹶不起

盛田昭夫

他就是SONY的创始人盛田昭夫(もりた あきお),1946年5月,他和好朋友井深大成立一家小公司,名叫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简称东通工。

1950年,东通工研制出日本第一台磁带录音机,并批量生产出50台。

美国“无间道”,如何将排行世界第一的日本半导体一蹶不起

TR-55

1954年,东通工研制出了日本第一台晶体管收音机“TR-55”。

1957年,在盛田昭夫的主导下,东通工研制出了可放入口袋内的便携式半导体收音机,该产品在推出后销量高达150万部,其中大部分销往了美国市场。

1958年,“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改名为“SONY”(索尼)。

美国“无间道”,如何将排行世界第一的日本半导体一蹶不起

世界上第一个集成电路

而同一年,美国德州仪器公司(TI)“芯片之父”杰克·基尔比(Jack Kilby)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集成电路IC芯片,申请第一个集成电路发明专利,从此真正开始改进了人类的历史进程。

不得不提的还有美国的仙童公司,1959年7月30日,他们也向美国专利局申请了集成电路发明专利。

二、疯狂的80年代:

1963 年,日本电气公司(NEC)自美国仙童半导体获得planar technology授权。

日本政府要求NEC将取得的技术和国内其他厂商分享。

由此项技术的引进,日本的NEC、三菱、京都电气等开始进入半导体产业。

1976年对日本半导体产业而言,是个疯狂的年代。

这年3月,经日本通产省、自民党、大藏省多次协商,日本启动了"DRAM制法革新"国家项目。

由政府出资320亿日元,日立、NEC、富士通、三菱、东芝五大企业联合筹资400亿日元。总计投入720亿日元(2.36亿美元)为基金,由日本电子综合研究所,和计算机综合研究所牵头,设立国家性科研机构——“VLSI 技术研究所”。

日立领头组织 800 多名技术精英,共同研制国产高性能 DRAM 制程设备。目标是迅速突破64K DRAM和256K DRAM的实用化,远期在10-20 年内,实现1M DRAM的实用化。

巨额的投资很快获得了回报,到了80年代,日本的DRAM开始全面追赶和超越了美国,不仅在美国市场、在欧洲及亚洲市场也都居于领先地位,并且在DRAM全球市占份额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

1986 年,日本企业在世界 DRAM 市场所占的份额达到了80%。

三、第一次芯片战争:

面对日本半导体的迅猛发展,显然美国的半导体行业招架不住了,出现了断崖式下滑。

美国“无间道”,如何将排行世界第一的日本半导体一蹶不起

罗伯特·诺伊斯

此时关键人物出现了,硅谷之父、仙童半导体公司和英特尔创始人罗伯特·诺伊斯来了。他在1968年创办英特尔公司、1957年创办仙童半导体公司。

以诺伊斯为代表,美国硅谷芯片企业决定建立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emiconductor industry association),简称SIA,凭借SIA来对抗日本企业的竞争。

1985年6月,SIA决定通过舆论造势,引起美国社会关注,用了如同今天美国限制华为发展壮大一样的手段,状告日本芯片企业的发展,将威胁到美国国家安全。

也就在1985年,日本取代了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日本资本疯狂扩张的脚步,令美国人惊呼“日本将和平占领美国!”

很快,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芯片战争打响了,美国对日本贸易战争悄悄打响。

四、“无间道”:

此时,美国的政客们显然左右了美国政府,于是FBI出现了,他们开始了“无间道”套路式的执法,最终将日本整个半导体挑落马下。

故事很精彩:

1981年11月,日立公司林贤治奉公司指派来到美国。在佩利的牵线搭桥下,他认识了所谓的“格兰马尔咨询公司”总裁哈里逊,当然他是FBI的特工。

而当林贤治表示想聘用IBM公司即将退休的高级经理时,哈里逊乘机推荐了卡拉汉(FBI特工)。

很快,在这两位FBI特工就和林贤治成了“好朋友”,看到大家很熟悉了,林贤治便向这两位美国“朋友”请求,能不能提供IBM公司最新产品的情报和资料,酬劳是肯定丰厚的。

眼看自己的计划就要成功了,老谋深算的哈里逊特工又在酬金问题上漫天要价,直到林贤治答应给52.5万美元时才答应成交。

但在背后,林贤治和哈里逊的每次接头和谈话都被FBI进行了录音。

1982年6月22日,当林贤治带着电脑软件专家大西勇夫,前往“格兰马尔咨询公司”取货时,两人被抓。哈里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于此同时,三菱公司的木村也落入了FBI的圈套,当他带着窃取的IBM公司一份高级技术资料准备回国时,在旧金山国际机场束手就擒。

当然,这些事情并没有什么奇怪的,商业间谍无处不在,大家习以为常了,但大家别忘了,美国的政客们要的可不是这么一点哦!

美国政客们擅长的舆论造势很快开始了,美国媒体们一致认为,日本工业间谍对美国“硅谷”的冲击不亚于40年前对珍珠港的偷袭,甚至称之为“新珍珠港事件”,此事被称为“20世纪最大的产业间谍事件”。

制裁日本

于是,美国的这些政客们成功的以国家安全为由,将日美贸易争端升级到国家政治层面。

1、致命的广场协议

美国“无间道”,如何将排行世界第一的日本半导体一蹶不起

广场协议签署照片

1985年9月22日,美国主导了日本、联邦德国、法国、英国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签订了《广场协议》。

从此,日元对美元升值了一倍还多,受日元升值影响,日本出口竞争力备受打击,经济一蹶不振了十几年。在经济学界,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广场协议是美国为整垮日本而布下的一个惊天大阴谋。

2、签订不平等条约

1986年初,美国裁定日本DRAM储存芯片存在倾销的行为,对日本征收100%反倾销税。

1986年末,日美签订《日美半导体协定》。

一、要求日本打开半导体市场,美国半导体在日本的市场份额必须达到20%以上。

二、严禁日本半导体以低价在美国或其他国家市场倾销,售价需要通过美国核算成本才可定价出售。

三、禁止日本富士通收购美国仙童半导体公司。

除此之外,美国根据《1988年综合贸易与竞争法》第1301-1310节的全部内容,对日本开启多达23次的“301调查”。

其主要含义是就是保护美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权利,对其他被认为贸易做法“不合理”、“不公平”的国家进行报复。

四、没落的九十年代:

在上面的背景下,日本半导体的产品最低价格被限定,使日本半导体产品失去了价格优势;而开放的日本国内市场,外国产半导体产品20%的规定也让日本半导体行业叫苦不迭。

影响最大的无疑就是上面介绍的日本DRAM储存芯片行业,结果很悲凉。

1999年,日立制作所和NEC被迫将他们的DRAM业务打包在一起,成立了尔必达。同年,富士通也从面向大型机的DRAM业务中撤出。

2001年,东芝将DRAM业务卖给了美国的美光科技。

2003年,三菱电机的DRAM业务被尔必达吸收, 尔必达不堪负债最终于2012年2月底宣布破产,被美光收购,日本仅有的一家DRAM企业也不复存在。

美国“无间道”,如何将排行世界第一的日本半导体一蹶不起

日本半导体份额演变表

今天的日本半导体现状,在2018年第一季度全球前十五大半导体公司(以销售额计算)名单中,东芝半导体是唯一一家日本公司。

2018年6月1日,东芝宣布已完成出售旗下半导体公司(TMC)的交易,售予贝恩资本牵头的日美韩财团组建的收购公司Pangea。


可以这么说,在美国一些政客的干预之下,日本的半导体行业遭遇了无比沉重的打击!

而以史为鉴,今天在美国政客对华为的打压中,大家可以看到熟悉的套路,我想每个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美国到底准备干嘛了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日本   美国   日美   半导体   富士通   日立   东芝   仙童   硅谷   晶体管   政客   日元   集成电路   芯片   间道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