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蔓抄”

在屠杀建遗臣中,朱棣做下的另一件令人发指的事情便是“瓜蔓抄”。何谓“瓜蔓抄”?简单地说就是顺藤摸瓜,即转相攀染,广加株连,滥杀无辜。这件事的主角是御史大夫景清。

景清,本姓耿,误传为景,明代邠州直禄驿(今长武县芋元乡景家河村)人。景清出身并不高,很早父母就去世了,景清是在外祖母家长大的,并入了真宁(今正宁县)籍。景清自幼聪明好学,成绩优异。据说在国子监读书时,曾借同学的书来读,说好读完就还的。他不分昼夜地阅读,并熟记在心。可是超过期限好多天,他也没归还。同学向他要,景清却说书是自己的。二人争执不下,便去请老师评判。景清当着老师的面将书背了一遍,一个字也不差。而那位同学却一句也背不上来,老师于是判定书是景清的。等老师走后,景清便把书还给了同学,并说:“我是跟你开玩笑的。只是读书必须用心才行,藏着书不去读有什么用呢?”老师和同学无不惊奇,纷纷称赞景清才思敏捷,聪慧过人。

“瓜蔓抄”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景清考取进士,以榜眼初任编修,后授御史。他为官作人洒脱豪爽,注重大节,刚直不阿。洪武三十年(1397年)春,朱元璋召见,任命景清为左佥都御史。后来,因为写奏章时会偶尔出现错字,景清常揣着印章更改,不料补给事中弹劾入狱,不久就被赦免了。建文时期,景清任北平参议。朱棣见他博识强闻,议论明晰中肯,非常赏识,便升迁为御史大夫。

“瓜蔓抄”

朱棣一直想要拉拢景清,帮他夺取江山。但景清始终不为所动,当他觉察朱棣图谋篡位时,便与方孝孺、练子宁等结盟起誓,力保建文。

建文四年(1402年),南京城破,建文朝臣很多同殉国难,不久,方孝孺等人也遭屠杀。而景清因与朱棣有旧,仍任原职。景清一直认为朱允炆没有死,于是便假装投降朱棣,伺机再图举事。他的袖子里天天藏着一把匕首,时刻观察着朱棣,只要找到机会,朱棣松懈下来,他就实行刺杀,然后找回建文帝让他重新称帝。一天早朝,景清准备刺杀朱棣,巧的是钦天监曾提前提醒过朱棣“赤色犯上”,而那日景清正好穿的绯红色官袍。朱棣见状起了疑心,命校尉搜查,果然在景清袖子里搜到一把匕首。景清见事情败露,便开始咒骂朱棣:“叔夺侄位,如父奸子妻!”“我要为先主报仇。”朱棣听了既失望又愤怒,命人打掉了景清的牙齿,但景清仍骂不绝口。朱棣又让人割掉他的舌头,景清口吐鲜血,直喷龙案,朱棣的龙袍上被喷上了斑斑血迹。朱棣更加愤怒了,遂命人将景清剥皮实草,捆绑到长安门,用铁刷子将其身上的内一块一块地刷掉。肉被刷光,骨被打碎,直至断气。

“瓜蔓抄”

景清死前惨状实在令人不忍直视,连朱棣自己也噩梦不断,总感觉周围有景清的阴魂在向自己索命。据说有一天,朱棣的轿子突然停在宫道上,朱棣很不解,正要发火,突然看到前面宫道上放着景清的人皮,周围侍从看后都吓得纷纷后退,不敢近前。朱棣见了认为不祥,便命人将皮烧毁。夜晚朱棣便梦到了景清来找他报仇,在朝堂拿着匕首追着他跑,大骂他谋权篡位。朱棣惊醒后立刻下令将所有与景清有关的人都杀死。于是景清九族被诛,并转相攀染,时人称为“瓜蔓抄”。景清的原籍亲属全被迫害,街坊邻里都受到株连。

“瓜蔓抄”的打击面远超“诛十族”,因为它没有界限可言,只要与当事人有丁点儿关系,都可能被株连至死。

朱元璋当年那种猜忌多疑的心态现在轮到朱棣来体验了,对那些建文旧臣,他总是持怀疑态度,总感觉他们不是真正效命于己。“篡权”二字成了朱棣的禁忌,更成了他心中的阴影。因此朱棣的屠刀久久不愿放下,使得这场屠戮延续了十年之久。无辜罹难者成千上万,难以尽数。其杀戮之惨,手段之恶,株连之广,甚至超过了异族入侵,确为历朝历代所罕见,因而遭到后世许多人的严厉谴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瓜蔓   直喷   国子监   北平   骂不绝口   长武县   正宁县   绯红色   书背   御史大夫   御史   匕首   袖子   同学   老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