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未动,商标先行 花式抢注商标“真香”吗?

近期,各品牌花式注册新商标的新闻沸沸扬扬。

前有海底捞一口气申请“池底捞”“还想捞”等上百个商标,现在又有特步申请“特不服”“特别服”商标。

除了与品牌名称相关的词,就连“耗子尾汁”“打工人”“干饭人”“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等网络热词,甚至微信新出表情“我裂开了”也无一幸免,均被申请注册商标或者公司名称。

那么,品牌花式注册商标是“自卫”还是“出击”呢?

产品未动,商标先行 花式抢注商标“真香”吗?

近年来,特步持续深挖年轻市场提升品牌设计能力,而“特不服”“特别服”的“口号”深得年轻人欢心。

当下的年轻人不喜欢“统一性”“标签化”,他们喜欢个性的、多元的、差异化的,他们喜欢挑战,不仅愿意挑战别人,更愿意挑战自己。特步敏锐地感知到了年轻人的心理需求,注册新商标,借“标”与年轻人建立沟通。

除了可以“对话”年轻人外,注册新商标更为重要的是,维护品牌权益,筑起一道稳固的商标护城河。

事实上,侵犯品牌商标的维权案件已屡见不鲜。

窥一斑而知全豹,对于特步、阿里巴巴、海底捞、拼多多来说,注册与品牌相关的商标无疑是在“防御”的同时,提高了品牌的热度。

在流量当道的时下,企业或个人热衷于将网络热词注册为商标,无非是因为热词本身具有高传播性、速度快、范围广的特点,同时又自带一定的市场关注度和商业价值,以此“蹭热点”来实现营销热度,抢占流量和经济利益的制高点。

但在互联网快速传播之下,网络热词往往是昙花一现,没有太长的持续性,像“蓝瘦香菇”“家里有矿”“洪荒之力”往往是热得快,冷得也快。所以一旦等到热度过去了之后,此类商标未必能够经受得住时间长久的考验,不利于企业品牌的长远稳步发展。

因此,对于用网络热词注册商标的现象,不能盲目随大流,仅为了“蹭热度、搭便车”去注册商标。企业或个人在抢注热词时,需要多方考量该热词与自身品牌或产品是否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在实际经营使用过程中是否确实能给自己带来正面意义。

最终,企业和品牌能否赢得市场,更多考量的还是自身产品品质和服务,而不是一时“蹭”来的热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全豹   商标   干饭   随大流   关联性   注册商标   热度   海底   流量   年轻人   喜欢   品牌   市场   产品   企业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