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风云人物之范蠡

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 ,字少伯,华夏族,楚国宛地三户(今南阳淅川县滔河乡)人。春秋末期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经济学家和道家学者,越国相国、上将军。曾献策扶助越王勾践复国,兴越灭吴,后隐去。著《范蠡》兵法二篇。

说起范蠡,后人称颂他的一是其助越灭吴建立了不朽功勋,一是经商致富激励一代又一代人,其经商理念即使在今天也不过时。

助越王勾践复国,灭吴国

公元前511年,范蠡入越。

公元前493年,勾践不听劝谏,出兵吴国,兵败会稽。事后,勾践后悔不听劝谏,开始重用范蠡。

公元前493年,勾践、范蠡入吴为奴。

公元前490年,勾践、范蠡离吴返越。在范蠡建议下,勾践将政事交于大夫文种。

公元前486年,勾践欲起兵伐吴,范蠡劝阻,停止伐吴。

公元前484年,吴国伐齐,越国趁拜会吴国之际,贿赂吴国君臣,吴王听信谗言杀了大臣伍子胥。越王见机,又想征伐吴国,范蠡劝止。

公元前479年,越国征伐吴国。

公元前473年,越灭吴,夫差自杀。

公元前468年,越王实现霸业,范蠡功成身退,离开越国。

经商致富,富甲天下

离开越国后,范蠡辗转来到齐国,历经多年经营积累,资产千万,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富商。由于他定居在陶,后世称之为“陶朱公”。

他经商的理念直到今天仍被后人使用,如:诚信经商不求保利、因地制宜多种经营、注重质量不图侥幸、埋头苦干劳动致富、尽散其财富好行德、让货等人待乏贸易、把握行情人取我予等。

为官为商者的榜样

范蠡被一代又一代人称颂,个人认为,在于他树立的榜样:

一是离开越国,功成身退。为政者最重要的莫过于知所进退,功高盖主被杀者比比皆是,及时隐退求得平安的屈指可数。

二是致富不忘救济弱小贫穷。范蠡多次散尽家财救助弱小,在于他明白“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道理。为商者如果不懂得回馈社会,不注重品行的修养,即使再富有,在他人眼中,终究是“奸商”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8

标签:淅川县   吴王   勾践   楚国   劝谏   南阳   取之于民   功成身退   吴国   风云人物   公元前   弱小   后人   榜样   注重   理念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