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科技大战,德国和全世界在科技领域的大比拼

众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烈程度不亚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无论是人员的伤亡程度还是参与国家的数量之多,都达到了有史以来的历史之最,我们都说有人的地方就会有争斗,那么有利益的地方就会有掠夺,这一条铁律亘古不变,二战就是一部科技对抗史、资源掠夺史。

人类因为战争的原因而大力发展科技,而科技的强弱有时候则需要在正面的比拼才能够得出最终的结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科技大战,德国和全世界在科技领域的大比拼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期德国在欧洲战场以横扫之势征服了波兰、捷克斯洛伐克、荷兰、丹麦、比利时、挪威、瑞典,即使是号称拥有着世界最强陆军的法国也在德国的高科技攻势下坚持了不到一个月就土崩瓦解。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科技大战,德国和全世界在科技领域的大比拼

德国攻克法国—在法国凯旋门举行阅兵

这些战果的背后不光是德国统帅部的高明指挥,还和德国当时的机械化部队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在德国攻入比利时领土《色当》时,比利时居然还在使用骑兵进行冲锋,这一场战争就是德国坦克部队单方面屠杀比利时骑兵,以极低的代价重创比利时骑兵部队,在德国机械化科技部队面前,比利时这个当时还没有任何工业体系的国家拿什么去阻挡德国国防军的步伐? 可以说这一次胜利也是其科技实力领先的优势所在。

在1933年希特勒就任德国总理后,德国军事工业产值已经提升到了一个恐怖的地步,而这个时期的德国军队,甚至比我国1980年时的军事实力更强大,我们可以想象德国的整体实力究竟达到什么地步,打比利时、荷兰这些国防体系、工业体系薄弱的国家就跟大人揍小孩一样容易。

造就德国实力空前强大的背后则是德国众多顶尖科技工厂的鼎力支持。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科技大战,德国和全世界在科技领域的大比拼

莱茵金属火炮加工车间

比如德国的莱茵金属、克虏伯、西门子、奔驰、宝马、保时捷大众、毛瑟工厂、梅塞施密特飞机制造工厂等当前世界上最顶尖的科技实力。

得益于德国工业体系、科技实力和国防体系的空前强大,希特勒才能够有足够的资本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并称霸欧洲,也为其在对苏作战的前期碾压苏联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也曾经有过设想,假如希特勒没有实行两线作战,转而将全部兵力投入苏联战场,那么苏联或许早已等不到自行解体就已经被德国征服,当然了假设只是一种臆想改变不了现实。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科技大战,德国和全世界在科技领域的大比拼

88毫米高射炮加工车间

希特勒是当时世界各国最重视科技技术的领导人之一,在他的授意下,德国的国防体系建设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支持,仅仅几年时间德国军工产值就达到了世界第一,并在后来为希特勒的入侵欧洲各国、征服苏联和建立庞大的第三帝国计划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现在我们来聊一聊当时德国这几个顶尖科技公司为德国的入侵提供了那些武器上的支持。

德国凭借着科技优势,各方面的武器装备发展的非常齐全,是妥妥的世界第一强国,从轻重武器火炮的配比,到飞机、潜艇装备,德国都已经达到了最深层次的造诣,这也是德国前期闪电战⚡️能够取得巨大战果的巨大优势所在。

莱茵金属

莱茵金属公司成立于1889年,和克虏伯一样是德国两大军工企业,在德国一战、二战期间都提供了大量的武器装备支持。

二战时期莱茵金属公司的业务已经涵盖了德国军事领域的方方面面,从各类枪械、火炮弹药、反坦克炮、迫击炮、野战炮、高射炮和半履带装甲车辆,到坦克、坦克歼击车等。

明星装备:包括SFH150毫米榴弹炮、PAK40式75毫米反坦克炮、88毫米高射炮和黄鼠狼1型步兵战车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科技大战,德国和全世界在科技领域的大比拼

SFH150毫米榴弹炮

SFH150毫米榴弹炮,由莱茵金属生产,是德国炮兵团最强劲的火力,并且该炮还在中德友好交流期间,对我国出售了24门该炮的全部配套设施和一大批武器装备,中国德械师就是用这些武装起来最后在淞沪会战中重创日本。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科技大战,德国和全世界在科技领域的大比拼

40式75毫米反坦克炮

40式75毫米反坦克炮为德国步兵展开进攻提供了火力支援,除了要击毁敌方坦克还肩负着消灭敌方坚固工事的重任,为德国定点清除进攻路上的各个火力点和坚固工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科技大战,德国和全世界在科技领域的大比拼

88毫米高射炮

88毫米高射炮则是一款二战时期的明星火炮,不仅可以对空射击还能够对坦克产生巨大杀伤,无论是英国还是美国坦克,遇到德国88毫米高射炮就如同纸糊一样,被88高射炮轻易摧毁,二战中除了苏联的T34之外再没有任何武器能够阻挡、压制德国88毫米高射炮的强大威力。

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德国莱茵公司的火炮技术也堪称世界一流,其最著名的产品包括豹2、M1A1、M1A2等装甲车辆及自行火炮的主炮都离不开莱茵金属的制造技术。

克虏伯兵工厂

作为二战时期德国最著名的火炮制造商之一,克虏伯兵工厂除了和莱茵金属共同研发的88毫米高射炮,还独立研发了当时最强大的虎式坦克,作为德国技术装备最强大的顶尖兵工厂,克虏伯的武器装备贯穿了德国整个一战二战史,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俾斯麦用克虏伯的火炮暴打法国和奥地利。在二战时期更是为希特勒征服欧洲的计划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武器装备。

明星装备:虎式坦克、豹式坦克、88毫米高射炮、古斯塔夫巨型火炮、岸防炮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科技大战,德国和全世界在科技领域的大比拼

虎式坦克

虎式坦克是德国最具盛名的坦克之一,其装备的88毫米口径的坦克炮每一次出场都能够对盟军形成巨大的威慑,美国士兵畏惧虎式坦克的原因不光是其强大的火力,还有虎式坦克厚实的装甲,即使面对盟军的反坦克炮轰击,对虎式坦克来说都是在挠痒痒。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科技大战,德国和全世界在科技领域的大比拼

豹式坦克

豹式坦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陆军装备的一款坦克,在1943年正式列装德国装甲部队,用于取代三号坦克和四号坦克,豹式的研发是为了对抗苏联T-34坦克而制造出来的,因为T-34坦克性能远超于当时德国的三号坦克和四号坦克。在1944年之前它被标识为五号坦克,并被德国陆军部编号为Sd. Kfz. 171,直到1944年,改称豹式坦克,而豹式坦克也是公认的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最出色的坦克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科技大战,德国和全世界在科技领域的大比拼

古斯塔夫巨型轨道炮

古斯塔夫巨型火炮,是一种口径达到了800毫米的巨型轨道炮,由于只能依靠火车铁轨行进,机动力被大大制约,即使拥有强大的火力,奈何被束缚在铁轨上难以发挥真正的实力,可以说在战略层面古斯塔夫巨型火炮就是一个失败品。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科技大战,德国和全世界在科技领域的大比拼

诺曼底克虏伯岸防炮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科技大战,德国和全世界在科技领域的大比拼

威海刘公岛克虏伯岸防炮

岸防炮是德国用于国土防御的防御系统,无论是在著名的诺曼底、还是意大利的古斯塔夫防线和我国威海刘公岛都能够看到克虏伯岸防炮产品的影子。

奔驰汽车公司

1883年卡尔在曼海姆建立了奔驰汽车公司,1890年戈特利布紧随其后在斯图加特建立起戴姆勒汽车公司。这两家德国汽车公司于1926年合并正式成立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

奔驰在战前以生产豪华轿车出名,二战时,德国梅赛德斯奔驰公司主要负责研发和制造坦克飞机发动机以及装甲车和军用卡车,无论是虎式坦克和豹式坦克都使用了奔驰公司研发制造的发动机,还有梅塞施密特公司的飞机动机也是奔驰制造的,即使是德国元首希特勒专用的防弹汽车也是奔驰公司生负责产。

明星产品:飞机发动机、坦克发动机、防弹汽车、MB DB L5半履带牵引车、

飞机发动机和坦克发动机的好坏我就不说了,凭借德国坦克和飞机在二战中的战绩就可以得出结论,防弹车的性能也是当时世界领先,希特勒等一众德国高级官员所乘坐的防弹汽车就能够证明奔驰在这个领域内的科技实力,半履带式牵引车几乎涵盖了整个德国国防军基层,为德国运输弹药补给和运送伤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宝马公司

德国宝马公司创立于1916年,是继奔驰之后德国汽车行业内的新兴企业,别看宝马比奔驰成立的晚,但是在科技实力却毫不逊色于奔驰公司,即使是现在21世纪,宝马依旧排在全世界豪华汽车的前段。

明星装备:经典的BMW R—75三轮摩托车、BMW R—35摩托车、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科技大战,德国和全世界在科技领域的大比拼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科技大战,德国和全世界在科技领域的大比拼

宝马公司生产的三轮摩托车是德国摩托化部队的核心装备,能够搭载三名士兵和一挺(MG34)通用机枪,简称:希特勒的电锯,在诺曼底登陆战中,德国一名士兵,凭借这MG34机枪的稳定性和高射速,一个人就造成了盟军数千士兵的伤亡。

保时捷与大众公司

保时捷和大众都有着同样的创始人,他就是费迪南德·亚历山大·保时捷,本着一样超前的思想理念,使他成为除了霍尔曼·戈林、阿尔伯特·施佩尔之外希特勒为数不多的密友。

明星装备:虎王坦克、鼠式重型坦克、斐迪南(象式)歼击车、水陆两栖运兵车。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科技大战,德国和全世界在科技领域的大比拼

虎王坦克

虎王坦克虽然在之前和克虏伯的竞争中落选,但是凭借着保时捷博士和希特勒密友关系的原因,最后还是生产了一些。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科技大战,德国和全世界在科技领域的大比拼

鼠式重型坦克

鼠式重型坦克,说到这个坦克我们只能用昙花一现来形容了,既然鼠式坦克拥有比虎式坦克更厚实的装甲和口径更大的火炮,但是由于其生产制造阶段已经接近二战晚期,所以到最后只生产了两台德国就已经被苏联战胜。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科技大战,德国和全世界在科技领域的大比拼

斐迪南(象式)歼击车

斐迪南(象式)歼击车,早在二战初期比利时色当战役之时,斐迪南歼击车和G34就已经列装德国国防军,并一直服役到德国灭亡的最后时刻,也见证了德国从强大走向灭亡的全部历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科技大战,德国和全世界在科技领域的大比拼

两栖运兵车

水陆两栖运兵车,主要应用于德国军队做战略性机动转移和对敌进行包围的运输工具。

德国除了这些公司研发的武器装备之外,还有公司的斯图卡式俯冲轰炸机、公司研发的潜艇,毛瑟工厂研发生产的毛瑟—98K,保时捷公司生产改进的MG34系列通用机枪,这些军事科技就是希特勒敢于发动二战、并进行两线作战的底气所在。

除了德国,即使美国也一样,美国凭借着整体工业体系和科技实力才能碾压日本,这也是为什么日本在太平洋战场惨败的原因之一。

而苏联在前期被德国单方面殴打的原因,除了德国和苏联在统帅能力的较量上,苏联不如德国,技术装备的巨大差距也是造成苏联在前期惨败的根本原因。

总结:人类科技的进步,绝大部分是由于战争的因素,很多科技的研发初衷都是为了更好的为战争服务,当战争结束,人民就会发现这些技术是真的好用,最后把这些科技技术逐渐普及应用于民用领域。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德国   世界大战   保时捷   岸防   希特勒   反坦克炮   比利时   苏联   高射炮   宝马   火炮   科技   武器装备   坦克   全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