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谢微团队Angew:表面增强拉曼光谱证明OER关键过渡态


喜欢就关注我们吧,订阅更多最新消息

南开谢微团队Angew:表面增强拉曼光谱证明OER关键过渡态


南开谢微团队Angew:表面增强拉曼光谱证明OER关键过渡态

第一作者: Cejun Hu

通讯作者: 谢微

通讯单位: 南开大学

DOI: https://doi.org/10.1002/anie.202103888



全文速览

NiFe基电催化剂,因为其高的析氧反应(OER)活性和低的价格,引发了科学界的关注。然而,NiFe电催化剂催化OER的复杂反应机制尚未得到充分证明。实际上,过渡态物种的检测可以解释 OER 性能和催化剂组分/结构之间的构效关系。在这里,作者在碱性介质中对Ni3FeOx 纳米粒子(NPs) 的界面 OER 过程进行了无标记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SERS) 检测。通过使用双功能Au@Ni3FeOx 核-卫星超结构作为拉曼信号增强剂,作者得到了来自中间 O-O-物种的直接光谱证据。根据 SERS 结果,Fe 原子是初始 OH- 到 O-O- 氧化的催化位点。吸附在相邻 Fe 和 Ni 位点上的 O-O- 物种经历了进一步氧化(由电子转移到 Ni(III) 引起的),并最终形成 O2 产物。这项工作揭示了界面过渡态中间体的光谱证据,并证实了 NiFe 氧化物在 OER 中的双金属中心催化,这可能为高性能 OER 电催化剂的合理设计提供指导。



背景介绍

电催化分解水是最有前景的制氢方法之一。与阴极析氢反应 (HER) 相比,阳极析氧反应 (OER) 由于四电子氧化过程而更加复杂且其动力学更缓慢。找出反应中间体和催化位点对于了解OER机理非常重要,并将有助于合理设计高效、低成本的水分解电催化剂。NiFe 氧化物/(羟基)氢氧化物是一类在碱性电解质中的高性能非贵金属 OER 催化剂。近年来,科学家致力于研究 NiFe 基催化剂表面分子水平的 OER 机制。结果表明,在 OER 过程中,电化学惰性的 Ni(II) 被氧化为 NiOOH,从而促进了 O2 的析出;而 Fe 可能形成异常短的 Fe-O 键,为反应中间物种提供合适的吸附位点。此外,另一种金属的掺入导致原始催化剂的结构变化,这可能会改变活性位点并提高活性。为了深入了解 NiFe 基催化剂的 OER 机理,原位检测反应中间体是必不可少的。



图文解析

南开谢微团队Angew:表面增强拉曼光谱证明OER关键过渡态

图1. (a) 单个 Au@Ni3FeOx 核-卫星超结构的 TEM 图像。(b) Au、Ni 和 Fe 的元素mapping图。(c) 制备的超结构单层电极的 SEM 图像。(d) OER 过程的无标记 SERS 检测示意图。蓝色和红色球体分别是 H 和 O 原子。



南开谢微团队Angew:表面增强拉曼光谱证明OER关键过渡态

图2. (a) Ni3FeOx NPs 在 1 M KOH 中 OER 的 SERS 光谱。(b) 不同电位下 Ni(III)-O 和 O-O- 振动的归一化 SERS 强度。黑线是对应的OER极化曲线。



南开谢微团队Angew:表面增强拉曼光谱证明OER关键过渡态

图3. (a-b) 在氘化试剂中获得的 SERS 光谱的比较(KOH/H2O 与 KOD/D2O)。(c) 在 NiFe 氧化物表面上具有不同吸附结构的 O-O-物种的侧视图。蓝色、红色、银色和金色球体分别代表 O (Oad)、O、Ni 和 Fe 原子。



南开谢微团队Angew:表面增强拉曼光谱证明OER关键过渡态

图4. (a-b) 不同电位 (1 M KOH) 下,在 Au@NiO (a) 和 Au@Fe3O4 (b) 超结构上获得的 SERS 光谱。(c) O-O-物种在不同催化剂上的归一化 SERS 强度。虚线和实线分别代表顶部和桥接吸附结构。



南开谢微团队Angew:表面增强拉曼光谱证明OER关键过渡态

图5. 所提出的在Ni3FeOx (a)、NiO (b) 和 Fe3O4 (c) 上的 OER 机制。RS代表静息状态,RDS是速率决定步骤。



南开谢微团队Angew:表面增强拉曼光谱证明OER关键过渡态

图6. 在酸性(a)和碱性(b)条件下使用 Au@Pt 核-卫星超结构获得的 Pt NPs 上的 OER 的 SERS 光谱。



总结与展望

上述结果表明,由等离子体 Au 核和催化活性 Ni3FeOx 卫星组成的双功能超结构可以用于研究NiFe 基催化剂的 OER 过程。无标记 SERS 揭示了来自关键中间 O-O-物种的特征散射信号。根据SERS 实验和 DFT 计算,Fe 原子是 OH- 到 O-O- 氧化的位点。 在 1.35 V 下,Ni(II) 到 Ni(III) 的电化学氧化对 O2 的产生起着关键作用,因为 Ni(III) 是从吸附的 O-O- 中间体中获取电子并生成O2 的最终转化位点。 这项工作揭示了镍铁基电催化剂的双金属中心协同机制,从而为高效 OER 提供了实际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光谱   南开   电化学   球体   氧化物   中间体   碱性   物种   催化剂   原子   活性   标记   表面   机制   团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