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飞防植保是未来农业大势趋?

近年来,我国消费级无人机发展迅猛,而无人机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尚处于萌芽阶段。我国18亿亩耕地,每年爆发的农业病虫害面积达70亿亩次,因此需要大量植保作业。植保无人机是农机领域的智能高端设备,是用于农作物保护的无人驾驶飞行器,该飞行器由飞行平台、喷洒系统、地面站三部分组成。我们从市场容量、国家政策、作业效率和环境保护四个方面可以看出,飞防植保是农业管理大势所趋。

为什么飞防植保是未来农业大势趋?

1、市场空间巨大

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劳动力流失,我国农业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迫在眉睫。农业机械化的最后一片空白在植保,而植保无人机这一新兴技术将弥补这片空白。同时,对比全球17%的耕地为航空植保作业,我国仅为2%,而无人机植保作业面积更是不到1%,市场潜力显而易见。

2、政策扶持

2014年,大力发展航空植保被列入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必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提高农业机械化和规模化程度。航空植保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疑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强劲动力。

为什么飞防植保是未来农业大势趋?

3、高效作业

植保无人机作为一种新型的简单、安全、高效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机械,每分钟可完成1~2亩喷洒,日作业量可达300~500亩,是人工作业效率的40~60倍。

4、安全环保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有300 万农药中毒者,我国每年农药中毒事件发生4 万~5万例,中毒死亡人数3 000~5 000 人。传统打药方式,雾滴大、不均匀,不但劳动力强度大,而且农药利用率仅为30%左右,大量农药进入土壤和河流,造成环境污染。传统作业还具有一定危险性,比如迎风作业、高温作业很难避免人药接触,防护不当极易造成中毒事件。

植保无人机喷洒精准,其产生的下旋气流,有助于增加雾流对作物的穿透性,即喷即停的技术省药省水,并且降低了对土壤的污染和农药残留。

飞防植保空间巨大,并且和传统植保作业相比,在经济、效率、安全、环保等方面拥有卓越的优势,是农业管理环节的大势所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农业   无人机   作业   飞行器   高效   大势所趋   农作物   人机   大势   农药   农业机械化   效率   航空   体系   传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