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大数据融合应用 助力提升城市治理能力

编者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绿色社区创建行动方案》《智慧城市建筑及居住区第1部分:智慧社区建设规范(征求意见稿)》等,为科技创新、产业变革提供了方向。

美好居住成为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关键环节。社区是居民生活和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服务人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社区美好居住成为行业创新实践载体,为企业开发方式转型升级提供创新实践平台,更是智能建造的重要应用场景。

为了让科技更有温度、让社区更加智慧,《中国建设报·中国房地产》特邀融信数联创始人于笑博撰文,探讨5G时代如何通过大数据融合和多要素联动提升城市治理能力。


加速大数据融合应用 助力提升城市治理能力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智慧社区将科技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成为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的重要方向。

2020年,中国5G(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建设步伐正在加快。自5G牌照落地,北京、成都、深圳等地相继发布5G行动计划或规划方案,智慧城市成为普遍开展的项目之一。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社区成为项目的一大亮点。作为基于新型技术的社区形态,智慧社区将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舒适、便利的智慧化生活环境。

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深度应用,智慧社区已经从理论构想进化到了实践。5G时代加速到来,“万物互联”的新世界为未来智慧社区的建设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和想象空间。

紧跟政策动向

智慧社区是近年来各地大力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领域之一,中央和各级政府密切关注智慧社区的发展。国家政策对于智慧社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作为智慧社区建设的参与方,应高度关注政策动态,深入理解政策内涵。

2014年5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智慧社区建设指南(试行)》,明确了我国城市智慧社区建设的总体框架和评价指标。同年8月,8部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创新智能建筑与智慧社区服务的模式。

2015年,《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将大数据及其产业化提高到国家层面,明确指出了要提高政府运用大数据的能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明确提出,按照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要求,务实推进智慧社区信息系统建设,积极开发智慧社区移动客户端,实现服务项目、资源和信息的多平台交互和多终端同步。2018年年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关于继续开展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评价工作深入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健康快速发展的通知》,并公布《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2018)》,其中,智慧社区被单独列出,成为新增指标。

《智慧城市建筑及居住区第1部分:智慧社区建设规范(征求意见稿)》指出,最大限度推动社会治理向末端延伸,在网格内第一时间感知防范社会风险、第一时间发现处置矛盾问题、第一时间了解响应群众诉求,排除互斥和不合作的“碎片化社区模式”,有效实现社区服务管理扁平化、精细化、智能化、高效化,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整体型社区模式”。

今年疫情防控期间,智慧社区的落地应用进入加速阶段。今年3月,《新冠肺炎疫情社区防控工作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指引》提出,依托各类现有信息平台特别是社区信息平台,开发适用于社区防控工作全流程和各环节的功能应用。有条件的社区,在社区居民授权同意的情况下,可通过社区物联设备智能互联提供人脸识别通行服务,可设置红外体温检测设备,自动对社区出入人员进行体温检测等。

今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6部门联合印发《绿色社区创建行动方案》,提出提高社区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包括推进社区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安防系统智能化建设,整合社区安保、车辆、公共设施管理、生活垃圾排放登记等数据信息,推动门禁管理、停车管理、公共活动区域监测、公共服务设施监管等领域智能化升级等。

一系列政策为未来智慧社区及智慧城市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只有把准政策动向,才能更好地参与到智慧社区和智慧城市的建设中来。

多元数据融合分析是关键

虽然前景可期,但是智慧社区发展还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中的突出问题之一是多元数据之间存在壁垒,面临着智能系统平台不相通、数据无法相融的问题。

与此同时,我国可开发利用且有价值的数据近80%集中在政府部门,为了统筹大数据资源管理,各地纷纷成立大数据管理部门,而大数据管理部门在实际运行中存在数据治理粗放、数据应用缺乏、数据共享开放程度低等问题。只有实现多元数据融合并提升数据统筹分析应用能力,城市才能真正智慧起来。

例如,疫情防控期间,作为北京市大数据行动计划的技术供应商,融信数联依托北京市大数据统采共用及共享融合机制,快速搭建了社区疫情风险态势感知与趋势预测系统,24小时不间断全时响应服务。

通过整合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数据、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京心相助数据、互联网数据等多方数据源,融合分析后得出6大指标,分别是确诊、疑似、密切接触、敏感症状、京外输入和境外输入,同时结合地区人口密度和确诊病例占地区常住人口比例等数据进行综合研判。

覆盖全市7120个社区的市、区、街道、社区4级联动的疫情防控体系,有效支撑了北京市疫情防控调度和决策的数据支持工作,助力提升疫情防控下的城市智能化治理水平。

在此过程中,并不生产和沉淀数据,而是依靠其他多源数据,如运营商数据、互联网数据、政务数据等,融信数联仅提供大数据的融合治理和价值分析,避免了数据生产方的单一性和片面性,同时确保所有数据分析工作是在遵守国家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充分保护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的基础之上进行。

技术逻辑上,通过“人+X”关联,使用语义对齐技术形成百米精细栅格,构建了基于“大数据融合+多要素联动”的城市大数据分析及应用体系,打破了传统业务系统之间信息不可共享的格局,为人口就业与产业经济、智慧交通、城市治理等领域提供海量实时信息聚合与可视化分析管理能力。

运用自动化多源异构数据治理平台和智能化数据融合分析平台,实现对政府全域数据的高效治理、对数据价值的深度挖掘,搭建政府智能应用体系,以数据驱动政府智慧运行,推进社会治理能力提升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未来,在推进大数据多元融合与分析应用过程中,应不断完善大数据安全保障、评估体系及安全审查制度,加强大数据安全技术防护和安全管理,探索建立信息采集和管控、敏感数据管理、数据交换标准和规则等大数据安全保障制度,明确大数据采集、使用、开放等环节涉及信息安全的范围、要求和责任,推动制定大数据法规和制度等。(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系融信数联创始人 于笑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建设部   能力   数据   城市   北京市   疫情   助力   城乡   智慧   政策   智能   政府   平台   技术   社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