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生长:施一公进行了题为《前沿基础研究推动医药创新发展》

杭州健澜科技有限公司

万物生长:施一公进行了题为《前沿基础研究推动医药创新发展》

4月28日,第五届万物生长大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会上,施一公进行了题为《前沿基础研究推动医药创新发展》的主题演讲。

施一公,大家并不陌生,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曾任清华大学副校长、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院院长。

“很高兴有机会给大家分享我对‘基础研究和创新发展’的浅见。”开场很谦逊,直切主题。10分钟左右的演讲,施一公全场都在强调“基础研究”。

他认为,每个人从出生到老去,都在接受疾病的挑战,人类也在不断发现新药,去抵抗疾病,从黑暗中摸索,到用生命科学手段去发现新药,并进行临床应用,这是一条漫长的道路。

万物生长:施一公进行了题为《前沿基础研究推动医药创新发展》

基础研究的“三个故事”

在药典里,青蒿一把,冷水饮服,可治疟疾,屠呦呦通过对中国古代药典的研究,提取出了青蒿素,成为中国第一个诺贝尔科学奖的获得者。

这是施一公崇尚的基础研究。基础研究如何推动创新发展?施一公现场分享了“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癌症的免疫治疗。

“癌症是人体免疫系统疾病,而癌症免疫疗法则是用抗体来恢复人体的免疫细胞,让免疫系统对癌细胞进行清除。最典型的案例就是美国前总统卡特,2015年8月20日,卡特宣布自己黑色素瘤晚期,三个半月后,肿瘤全部消失了,他用的就是免疫疗法和靶向疗法。我想说的是,这个让千万癌症患者延伸生命的免疫疗法,就是原创的科学发现,就是基础研究,美国科学院院士陈列平不仅发现了PDL1(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还将癌症免疫疗法推向临床,很伟大。”

第二个故事:基因测序。

“基因测序改变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早期的人类基因组测序,覆盖率低,成本极高,而现在测序技术早已走进了各家医院,走进了千家万户,成本仅需几千元甚至1000元人民币。之所以能够测序,是因为Sanger发明了测序技术,虽然现在看来很落后了,但它催生了下一代测序技术及测序仪的发明。再往前溯源,可追溯到1953年Watson在DNA衍生图谱中发现了基因的双螺旋结构,这是基因测序的基础,都是基础研究。”

第三个故事:心血管疾病。

“过去30年,我们发现,心血管疾病的发病跟血管里的低密度脂蛋白LDL直接相关,如果能有效降低LDL脂蛋白,能有效保证血管里流淌的血液比较清,而不是很浊,很可能可以避免一些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他汀类药物的唯一靶点,并发现了受体及相关技术研究的突破。

说了这么多,我想说的是同一个道理:基础研究最终推动创新制药,推动人类发展。原始科学发现经过几十年的孕育,可能会产生一个核心技术,孕育一个强大产业,改变人类命运。”

万物生长:施一公进行了题为《前沿基础研究推动医药创新发展》

施一公的“三个探索”

从1997年做普林斯顿大学助教至今,施一公从事的科学研究,都在人类科学探索的最前沿,“我希望每一个发现突破都不辜负自己的时间,希望能够引领世界。我也希望我的研究能够通过一些时间的转化,能够造福人类,对重大疾病产生效果。”

施一公说,过去20多年,作为一个独立实验室负责人,他的研究在三个方面和创新制药有关:

第一个是细胞凋亡。

“这是和王小东(备注:美国科学院首位华人院士)合作的,在上世纪90年代末,我们发现了一个蛋白、四个氨基酸连续,可诱发细胞凋亡,这种诱发细胞凋亡的机理是结合IAP,这项技术产生了两家公司,一家目前已在美上市,另一家在上个月被德国莫科以9亿欧元的价格收购,这是非常简单的基础研究推动的创新制药。”

第二个是阿尔兹海默症的研究。

“阿尔兹海默症就是‘老年痴呆症’,我从2004年开始做这个病的研究,到现在已近20年,在基础研究上已有一些突破。阿尔兹海默症与分泌酶直接相关,我的实验室是世界上第一个看到这个酶如何RNA剪接的,这种结构生物学可以帮助更好地制药。下一步,基础研究如何为临床制药提供靶点?设计一个怎样的靶点?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第三个是恶性淋巴瘤。

“现在恶性淋巴瘤发生率非常高,尤其在中国。恶性淋巴瘤有一个蛋白肌酶叫BTK,作为药物靶点,BTK不是我们发现的,而是强生发现的,他们还在世界上第一个做出了伊布替尼,可在蛋白肌酶的活性位点取代ATP这样一个能量分子,抑制BTK蛋白肌酶的活性,但强生的缺憾在于不够专一,同时进攻20多个脱靶的蛋白肌酶,会产生很多副作用,病人吃了会很难受,我们能做什么呢?我们用更精准的结构生物学手段,能看清分子怎么结合靶点,并设计出了世界上最好的抗击淋巴瘤的药物分子,这就是‘奥布替尼’,尽管都是单靶点,但也是对创新制药的一个突破性贡献。”

演讲最后,施一公有点“凡尔赛”了,他说:“在过去20多年的基础研究中,我从来没有想到的是,一个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家,竟然能参与公司制药,还对创新制药有这么大的贡献。后来我意识到,基础研究和创新制药只是隔着一层纸,捅破之后,完全是相通相连的。”


万物生长:施一公进行了题为《前沿基础研究推动医药创新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卡特   基础   脂蛋白   药典   院士   癌症   基因   免疫   万物   疗法   蛋白   细胞   生长   人类   发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