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毒枭,改良配方制毒31吨,却因谣言被粉饰成“爱国”毒贩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没有什么比毒品带来的教训更刻骨铭心的了,两次鸦片战争开启了中国不堪回首的屈辱史,可以说,中国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都明白毒品带来的危害有多大,这也是中国为何极为痛恨制毒贩毒的犯罪行为的原因。从新中国成立之时,中国对所有和毒品有关的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都是极为严厉的,这种力度在世界范围内都无出其右。

中国第一毒枭,改良配方制毒31吨,却因谣言被粉饰成“爱国”毒贩

然而,在毒品背后的巨大利益驱使下,即便是有着如此严厉的禁毒“重拳”,依然有人想在中华大地上以身试法,其中就有被称为“新中国第一毒枭”的刘招华,作为我国破获的最大一起制毒贩毒团伙的首犯,在提及自己的罪行时,竟然狡辩自己制作的毒品只卖给国外,以此来彰显自己制毒的初衷是“爱国”,而更令人意外的是,在不良媒体的误导下这种谣言很多人相信了。

中国第一毒枭,改良配方制毒31吨,却因谣言被粉饰成“爱国”毒贩

事实上,早在1998年,刘招华制毒初期,警方在福州抓获了两名正在交易的毒贩,当场缴获冰毒5公斤,而这两个名叫张明辉、陈文印的毒贩背后的大老板,正是刘招华,所谓的那些“爱国”的言论纯属刘招华的连篇鬼话。

1966年12月20日,刘招华出生在福建省福安市苏洋村的一个普通家庭中,全家兄妹五个全靠父亲卖豆腐为生,排行老小的他在家庭的熏陶下虔诚信佛,也非常的孝顺,因为父亲身体不好,年仅9岁的刘招华就曾吃3年的斋饭祈求父母健康。

刘招华小时候不仅因为孝顺和信佛受到邻里的称赞,他还一直是“别人家的好学生”,虽然非常的顽皮好玩,但是他的学习能力极强,再复杂的功课问题稍加钻研就会迎刃而解,在众多学科中,刘招华对有着复杂变化的化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79年刘招华还获得了福建省中学生化学竞赛二等奖的好成绩。

中国第一毒枭,改良配方制毒31吨,却因谣言被粉饰成“爱国”毒贩

聪明的他如果继续走求学之路,那未来肯定会一片光明,但是随着父亲的去世,操劳过的母亲也在几年后病逝,巨变的家庭已经无力支撑刘招华继续上学了,无奈下的刘招华在高二时辍学,并在18岁那年应召入伍。

进入部队的刘招华并没有失了校园时期聪明好学的品质,进入福建省武警边防支队后很快因为灵活能干提拔为了一名正排级干部,这样的成就在那个当兵光荣的年代,他成为了苏洋村的骄傲,以后无论怎样发展下去,都不会再过小时候的苦日子了。

但是刘招华的人生轨迹并没有像众人想的那样,年少时期的贫寒家庭和缺衣少食的经历,让他对财富有着超乎常人的渴望,一直幻想着能赚到大钱,过上自己羡慕的富人家的生活,按照这个标准,军人这个身份自然远不能满足他,这时,在1988年刘招华遇到了影响他一生的事情。

中国第一毒枭,改良配方制毒31吨,却因谣言被粉饰成“爱国”毒贩

当时他奉命看守从台湾逃回大陆的陈道中,在不断地交谈中两人慢慢熟络了起来,这时陈道中对刘招华提起了当时在台湾流行的新型毒品——冰毒,并描述了这种毒品所能带来的巨大财富。熟悉化学知识的陈道中很快发现了刘招华的化学天赋,于是在看守期过后,陈道中给了刘招华100克麻黄碱,让他尝试按照配方制毒,刘招华出于对冰毒背后巨大财富的向往,购买了《有机精细化学》和《大学有机化学》两本书进行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后,结合配方开始第一次尝试用麻黄碱和醋酸酐反应合成冰毒。

陈道中也没有想到刘招华能成功,看似聪明的刘招华甚至还为自己的“作品”沾沾自喜,丝毫不觉得自己所行所作有什么问题,同时冰毒带来的财富让刘招华大开眼界,相比之下部队生活显得更加枯燥无味,于是他想到了一个转业的方法,自己举报自己贪污145.12元公款。

中国第一毒枭,改良配方制毒31吨,却因谣言被粉饰成“爱国”毒贩

1989年,转业后的刘招华进入了福安市人民法院,成为了一名法警,还先后获得了“三等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能力突出的他得到了领导的赏识,当时全国都在响应号召进行“招商引资”,法院也不例外地成立专门的科室从事引进外商的工作,脑子灵活路子广能力强的刘招华成为了最佳人选。

接触外商对于刘招华来说无异于青蛙跳出了寸井,他结识各路外商的同时,自己也开始尝试经商,创办了福建宏发塑像有限公司,专门从事化学品相关生意,到1994年时,刘招华就已经开上了皇冠轿车,当时的法院院长才配桑塔纳,巨大的差异让想要低调的刘招华直接辞了职。

之所以从事化学品相关生意,是因为心中的那个“冰毒梦”一直没有忘掉,1991-1995年间,刘招华花费超过40万进行技术攻关,为的就是如何不用严格管控的麻黄碱制作冰毒,而且麻黄碱制作冰毒排放大大、气味难闻很容易被警方识别出来,1995年末,刘招华改良冰毒配方竟然成功了。

冰毒的学名叫做甲基苯丙胺,传统麻黄碱和醋酸酐合成法简单的来说,就是把麻黄碱上的-OH键通过复杂的反应置换下来,得到甲基苯丙胺。

中国第一毒枭,改良配方制毒31吨,却因谣言被粉饰成“爱国”毒贩

但是传统植物萃取物制毒配方的缺点显而易见,效率低污染大,刘招华为了替代麻黄碱,从当时近80多种制毒方法中,发现了甲基苯丙酮和甲基胺反应制取冰毒的方法,反应原理简单的来说,将甲基苯丙酮上的C=O双键还原,然后将甲基胺替换上去,得到甲基苯丙胺,这种方法不仅反应效率高,排放物非常少。

中国第一毒枭,改良配方制毒31吨,却因谣言被粉饰成“爱国”毒贩

不过最初虽然用新配方合成出甲基苯丙胺液体,如何结晶成白色晶体成了难题,刘招华尝试用硫酸反应后萃取,但是得到的是软踏踏的黄色晶体很难看,于是1996年5月,一个毒贩带着一公斤硫酸甲基苯丙胺,跑去西安交通大学求教当时擅长炸药和药品专业的赵教授,谎称这是减肥药安非他命。赵教授努力了一个月也没成功做出白色结晶,只好给了刘招华一个提示,用盐酸反应,没想到就是这一点拨,刘招华成功制出20公斤白色晶体状冰毒,也是因为这一点拨,差点害的赵教授晚节不保。

中国第一毒枭,改良配方制毒31吨,却因谣言被粉饰成“爱国”毒贩

虽然新式制毒方法不是刘招华发明的,但是他的改良给了警方侦破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首先刘招华使用了不参与反应且可回收的氯化铝作为催化剂,排放的废水中杂质几乎没有,有机溶剂苯将冰毒提取出来后,用小苏打中和其中的盐酸,过滤杂质后基本实现“零排放”,其次刘招华使用的所有反应物都是非常常见的化学原料,根本不可能从进货上发现端倪,最后刘招华的制毒效率非常高,可以达到99%,以至于冰毒的产量和速度非常惊人,仅一年多时间就制作出31吨冰毒,直接将冰毒成本降到0.3元/克,比老方法成本低了10倍。

中国第一毒枭,改良配方制毒31吨,却因谣言被粉饰成“爱国”毒贩

最后,刘招华直接被判处死刑,他的天赋和对化学知识的掌控能力如果放到正道上一定会大放异彩,但是他却选择了一条葬送自己的不归路。

对于冰毒的危害,大家可能都有些了解,但是冰毒之所以能成为“毒王”,离不开它的成瘾隐蔽性。冰毒直接伤害的是大脑和神经细胞,反而对身体各个器官的伤害没那么严重,像海洛因这种传统毒品,对人体各个器官组织的伤害是全方位的,所以早期吸食冰毒身体并没有多大变化。

中国第一毒枭,改良配方制毒31吨,却因谣言被粉饰成“爱国”毒贩

而对于大多数刚接触冰毒的人来说,因为承受能力限制每个月的吸食量在1-2克左右,这就让很多人误以为冰毒成瘾性不大,没什么危害,恰恰相反,对神经和大脑的损害是不可逆转的,这也使得冰毒的戒断非常难,戒断后身体恢复效果也很差。

打击毒品是每个人的责任,了解冰毒的制备,了解冰毒的危害,了解冰毒的隐蔽性,非常的有必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8

标签:毒贩   福安市   中国   配方   麻黄碱   冰毒   福建省   毒枭   爱国   甲基   晶体   毒品   谣言   外商   身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