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无和实有

无是虚无,有是实有。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似乎从来也没有含糊过。有趣的是,人们对虚无和实有的争论不是对两者本性的争论,而是给予其中的立意的争论。一种认为感觉对象为实,反之为虚;也有认为存在的主体为实,存在的现象为虚。其实,有和无在其出发前的‘未出发’状态是共位共时,是时空的混沌态!这时,当‘有’否定‘无’,‘无’否定‘有’时,有或无的立论都将是一种错误。只有当‘有’和‘无’不相背离,我们可以无妨把它说成有、也无妨说成无,只有这时有和无的立论反而是一种真知灼见。因为,当一种相对的‘有’、狭隘的‘有’成立时,相对的‘无’和狭隘的‘无’才同时成立。这种有和无是相对分离的,有便是有、无便是无。但是,在绝对存在上,有和无是抱一不二的,有和无是不相矛盾的完全同一。因为‘有’不能真有,‘无’不能真无,存在的底本不能选择绝对的有(一种不变的实体),也不能选择绝对的无(一种彻底的死寂)。

我们只知道无是一种不存在的状态。我们在论及真实的实有时很讳莫如深地把虚无当作存在与实有的对立面而唯恐避不及。原则上,真正的虚无是不存在的,当真正的虚无存在了,它决不是真正的虚无,真正的虚无又怎么能够存在?存在和不存在在最初的层面上是混合的,虚无和实有被同一。我们没有直面虚无的勇气,我们将无法得到存在的真谛。遗憾的是,虚无作为一种理性思维的缺失极大妨碍了理性思维在“深处”的发展,成为人类在源头上理解万物存在的巨大无形障碍。对此,本人将力图证明虚无作为一种思维认识的障碍并不存在。下面是对虚无特征的论证。

一、虚无并不能够存在,当虚无实际存在了,表示它不是真的虚无,它的存在本身就会作为一种真实存在的基础。

二、由于虚无没有实的位置,虚无容不下一个极小的实点,它使任何一个实点位置暴露在外,虚无不能遮盖实有,虚无既是无时间无空间又是同时间同空间。

三、虚无是一种绝对的自在状态,它不需要任何原因和条件,无始也无终,它再也不需要任何条件存在,正因为如此,它才能成为一切事物的原因和条件。

四、虚无其实是一种在所有方向和所有位置点都对称的状态,而这种完全对称的状态恰好与‘没有’相同,‘没有’就是一种极端均质的存在,极端均质恰似无质。

五、由于虚无是一种极端均衡和对称的状态,因此,在它上面的任何的不均、不平的起伏状的生起都会成为空间的‘动相’。而这种‘动相’就将成为世界实有的基础。

六、虚无作为一种存在与不存在的奇点不断地使事物在存在与不存在之间来回往返。一方面物体的存在对于这个奇点来说是分散的,它的时间变化是分化和膨胀;另一方面物体的消失对于这个奇点来说是集结的、收缩的。因此集结与消散、产生与毁灭永远存在。

七、因为虚无没有任何质碍,它是一种无限的极动状态。所以在虚位上,它在所有位置不断地发送自己。虚无成就实在的过程可用如下程式表示:虚无→真空→时空→物质。

八、只有虚无的状态才是一种底本的存在,一切只有停靠在底本才能停止下坠,才能终止运动变化的无尽头延续。

九、虚无以零为本体,它能感知和响应它上面不为零的一切变化。它使一切变化本身建立最基本的相对感知态。

虚无是一切存在的本底,它裸露着,没有存在的界面,同时它又是一种真实的本底存在。我们知道,存在是需要存在的界面来维持的,不管存在的是什么,它一定有内外之别的界面。当这种没有任何存在形式的空无存在时,当它没有内质也没有外沿的裸露着而要真实具体存在时,它只能以其本在的空不断地自我重复,从而用前一刻的存在来作为后一刻存在的界面而存在,它只能用这种自我相推的方式来获得一种随时而具体的存在效果。也就是说它存在的界面处在不断的产生和破灭之中。它在不断消失和产生中建立一种运动的稳衡态,正是运动的稳衡态充当全部物理实有的存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0

标签:虚无   切变   本底   奇点   底本   狭隘   对称   物体   界面   思维   状态   条件   位置   真实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