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自相矛盾的打油诗

诗曰:拉马来到潼关,不知何地面。待我下马观看,上面写着三个大字——潼关。

这首自相矛盾的打油诗,我是在《王老师与小学生谈作文》一书中读到的。这本书是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1963年3月第一版),作者:王有声。1964年,我刚上二年级,在父亲的指导下才读通,并了解到这首诗从第二句开始句句矛盾。已到潼关却“不知何地面”,矛盾!既然是拉马怎么要“待我下马观看”?矛盾!明明是潼关,哪有三个大字?矛盾!

这首诗是何出处?书中云:一王姓秀才进京赶考,一日来到京城西面的潼关,知道虽一路风尘但京城马上就到了,不禁喜上眉梢,一时兴起挥毫而作。这首诗在书中是王老师举例说明写作文不能自相矛盾,依愚见,这首诗的作者十有八九是王有声先生。

过了一段时间,好象我读三年级了。父亲又和我谈到了这首自相矛盾的打油诗,说是在一份报刊杂志上看到了一篇文章,意思是这首诗并不自相矛盾。文章大意是:秀才挥毫毕,随即自吟,旁边众秀才笑作一团,好一个前后矛盾的诗!秀才怒目圆睁,哪里前后矛盾?我是坐在马上,拉马是我的书僮。我正在马上闭目苦读,书僮一声到了,我怎么知道是何地面?我下马一看城门上眀明是三个大字“三童关”吗(秀才眼神不好,将潼字看成两个字)。众秀才一个个笑得前仰后合。

父亲告诉我,这首诗属“打油诗”,打油诗是纪念唐代一位普通人张打油(名张孜)的。打油诗出语俚俗,诙谐幽默,但不讲究格律,也不注重对偶和平仄,但一定要押韵。王秀才的诗表面上看通俗易懂,让人忍俊不禁,而实际上是暗含讥讽,讽刺当时的科举考试制度,“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五十多年了,我至今仍难以忘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2

标签:打油诗   自相矛盾   潼关   人民出版社   马来   俚俗   书僮   怒目圆睁   愚见   京城   秀才   大字   地面   矛盾   父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