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天文和哲学的交互原理

同样是事物的数量关系,既可以用代数的方式表达,也可以用几何的方式表达。同样是商品的价格关系,既可以货币的方式表示,也可以用实物的方式表示,以代数和以几何表达事物的数量关系、以货币和以实物表示商品的价格关系符合科学哲学方法论的等效原理。方法的多样性带来了我们对事物感知和认知、语言和符号表达、处理和操作的多样化,有些人偏向这样、有些人偏向那样看待和处理社会事物的方式。比如:既可以货币直接地标识商品房的价格,北京住宅的均价目前约为65000一平米,上海70000一平米,深圳90000一平米,南京30000一平米等,也可以实物间接地标识商品房的价格,100万可买北京的13平米、深圳的15平米、上海的16平米、南京的30平米、长沙的45平米等。

科学哲学的“不可区分原理”不仅应用于物理学思想实验的复杂情形,而且应用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耳熟能详”的简单情形。不可区分原理在复杂科学实验和简单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符合科学哲学适用论的等效原理。假如某人的双眼失明,那么眼睛就成了失明人的“摆设”,不能区分白天和黑夜、白天的光明和夜晚的黑暗混合成没有区别的一天。假如我们明亮的双眼被蒙上一层不透光的黑布,那么我们什么都看不见,不能区分光明的白天和黑暗的夜晚。

科学哲学的测不准原理分为主观的和客观的两种类型,同样可以将科学哲学的不可区分原理划分为主观的和客观的两种类型。在“伽利略大船”的思想实验中,人们在封闭的大船内不能区分船体的动静状态,船体也许保持静止,也许在水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伽利略实验”符合主观型的不可区分原理,“爱因斯坦飞船”和“爱因斯坦电梯”的思想实验同样如此,人们在封闭的飞船和封闭的电梯内不能区分飞船和电梯所在参考系,或者处在零重力环境的惯性系,或者处在重力环境的非惯性系。

根据科学哲学的相对性原理,主观型和客观型测不准原理、主观型和客观型不可区分区分原理的划分只是相对性的,没有绝对性的意义。当我们将注意力放在封闭大船内的实验者不能区分大船的静止和匀速运动时,应验了主观型的不可区分原理,封闭的大船要么静止,要么匀速运动,封闭的物理系统限制了我们的分辨和判断能力。当我们像伽利略一样将注意力放在对物体运动的描述依赖于参考系的选择时,应验了客观型的不可区分原理,惯性系A和惯性B、惯性系N和惯性系N十1等价同权,所有的惯性系没有优先和次要、优等和劣等的区分。

物理、天文和哲学的交互原理

物理学家将惯性系的不可区分原理称之为“伽利略相对性原理”,将参考系的不可区分原理称之为“爱因斯坦相对性原理”,爱因斯坦的相对性原理是伽利略相对性原理从特殊惯性系到一般参考系的推广。伽利略相对性原理和爱因斯坦相对性原理符合科学哲学等效论的不可区分原理或不可区分论的等效原理,可以在伽利略惯性系的相对性原理和爱因斯坦参考系的相对性原理基础上总结和提炼出适合一般事物的科学哲学的相对性原理,科学哲学的“三大原理”——测不准或不确定性原理、不可区分原理、相对性原理符合科学哲学原理论的等效原理。

科学哲学的强等效原理和弱等效原理不同于相对论物理的强等效原理和弱等效原理,同样,科学哲学的测不准原理不同于量子论物理的测不准原理,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与人们获得了怎样精确的测量技术和测量能力无关,原理的实质是人们无法区分量子的叠加态,当一个量子的位置和动量参数处于叠加态时,人们不能同时获得量子的位置和动量的精确值,不能两者兼顾,只能从中“二选一”。科学哲学的测不准原理与人们有限性的测量技术和测量能力有关,以天文望远镜的观测距离举例,天文学家不能看到宇宙的“天涯海角”,对遥远星系和天体的观测有分辨率的限制,极限分辨率决定了天文望远镜能观测的最远距离。图像清晰度与天文观测的距离成反比:距离越近,人们通过天文望远镜观测到的星系和天体画面越清晰;距离越远,人们通过天文望远镜观测到的星系和天体画面越模糊。

天文学的跨越依赖于观测技术的进步和观测能力的提升,现代的大型光学和射电望远镜观测到100多亿光年的距离,但理论预测的宇宙直经为920亿或930亿光年,目前地球上最大口径、最强功能的望远镜观测不到宇宙的边缘。科学哲学的测不准原理在天文学上表现为人们在天文测量时不能超出望远镜的分辨率极限,天文测量随着距离的增加逐渐失去了精确性;科学哲学的不可区分原理在天文学上表现为当人们的天文测量超过极限的距离时,遥远星系和天体的图像会变得模糊不清、难以区分。

高分辨率或高区分性的望远镜能观测到更远的距离,反之,低分辨率或低区分性的望远镜能观测到更近的距离,为什么天文观测存在极限分辨率或极限观测距离的障碍?天文学家在微小时空的量子力学中找到了原因,看似平坦、平静的宇宙时空在微小时空的量子尺度上不再表现得光滑、寂静,时空纤维和“虚拟粒子”的剧烈波动好像在平静的海面下涌动着一股股的暗流,光线在量子时空汹涌“暗流”的作用下产生微弱的变形,而光线在按光年计算的长途旅行中积累或放大了量子化的变形效应,遥远光线的变形在望远镜的直接和间接成像上表现为影像的失真,而不可识别或不可区分的图像失去了天文学研究的价值。

物理、天文和哲学的交互原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伽利略   参考系   爱因斯坦   哲学   原理   相对性   天文望远镜   大船   量子   望远镜   惯性   天文   主观   测量   物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