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国先立人

立国先立人


立国先立人


宋 圭 武


要立国,先立人。人是国家发展的根本。人既是发展的手段,也是发展的目的。从手段意义看,随着生产结构的不断变革,人在经济增长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尤其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第一要素,人在生产中的作用将更为突出。从目的意义看,人自身的建设就是发展的终极目的或根本目的,否则,社会发展就是异化的。

要立人,先立德。德是人的根本。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道德,而不是智力。若人没有道德,而有智力,这样的人类与禽兽无异,甚至比禽兽更可怕。道德是秩序的根基。社会发展,没有道德,就必然缺乏秩序,发展就必将是高成本的。发展,就是瓷器店里抢瓷器。

要立德,先立信。信是道德的灵魂。在道德体系里,我们常讲仁义礼智信,而仁义礼智信,信是核心。仁没有信,仁就是虚假的;义没有信,义就不是真义,因为义实质是另一种形式的信;礼没有信,礼就是虚伪,就是虚套;智没有信,智就是欺诈和诡计。

要立信,先立心。良心是诚信的基石。没有良心,就很难有自觉,也就很难有诚信和信用。

要立心,先立正。正义是良心的土壤。社会缺乏正义,人就没有公平感,贡献就得不到合理回报,善良就会成为多余,良心也就会水土流失,正义之士也就必然会日趋减少。

要立正,先立畏。敬畏是正义的内在保证。有敬畏,不一定有正义;但要有正义,就必须有敬畏。另外,立法的目的,最终也就是为了立畏。立法若不立畏,法律就是摆设,就是聋子的耳朵。

要立畏,先脱俗。敬畏本身具有神圣性。而神圣性与世俗性本质是不合的。要树立敬畏意识,就需要与世俗保持一个合理的尺度,不能太世俗化。否则,人全身沉在世俗的泥潭里,就很难看到神圣的光。

要脱俗,先改俗。习俗是心灵价值的外现形式。要改造世俗的精神,就需要注重日常习俗的改造。改造日常习俗,需要吸收世界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

要改俗,先带头。这里社会精英人士的带头作用很关键,包括政治精英、文化精英、经济精英、法律精英等。没有这些社会精英人士的带头,习俗的改造就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国家强大,深层根基就在民众的日常生活中。日常生活太世俗,就很难有敬畏意识;没有敬畏意识,就很难有正义精神;没有正义精神,就很难催生良心;没有良心,就很难有诚信;没有诚信,就很难有道德;没有道德,就很难有秩序;没有秩序,也就很难有国家的强大。

作者:甘肃省委党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教授


立国先立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省委党校   目的   仁义   敬畏   习俗   世俗   正义   神圣   良心   秩序   道德   意识   精英   诚信   精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