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社交电商的流量如何来?

分享

移动社交电商的流量如何来?经常做电商的朋友会问到这个,其实答案很简单,就是靠粉丝分享之后带来新粉丝,新粉丝就是流量,推动流量产生的源动力就是你现有的粉丝。现有的粉丝数量级越多,通过分享传播之后所产生的社交裂变的能量就越强。

“分享”行为背后有两个心理动因:我想让朋友知道我在看这个内容和我希望朋友也看到这个内容,即自我塑造和辐射群体。这两类分享通常由“呆萌可爱热爱生活系”和“智慧好学我很牛逼系”两种人创造。

借用克莱·舍基的观点,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中国,分享型经济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具备三个因素:

(1)优质的服务或产品。

(2)分享的人和对方必须要有一个比较高的认知水平。

(3)人与人之间相互高度信任。


什么样的内容可以激发粉丝主动分享

与粉丝自身相关的内容

从心理学来分析,我们每个人首先关注的就是自己,也渴望别人关注到自己,这是一种潜意识。社交媒体内容传播也是一样,只有当你传播的内容与粉丝和用户具有关联性和相关性时,用户才会主动分享。举个例子:某品牌的微信公众账号在2015年上半年举办了一个活动叫“吃货众生相”,就是通过几道测试题来测试你是什么类型的吃货。这么一个简单的游戏活动激发了粉丝的参与度,因为大家都关注自己是什么类型的,然后测试完成之后开始主动在朋友圈进行分享。

满足“炫耀”欲望的内容

当用户在阅读一个最新内部消息的时候,往往会认为自己消息灵通,这时用户心里有一种“炫耀”的欲望,分享这些内容可以满足自己在朋友面前炫耀的欲望,所以他们就会主动自发地分享与传播。

“占便宜”免费送的活动内容

众所周知,微信朋友圈是熟人关系链,而且它比QQ空间更极致,你对好友点赞、评论、回复,只有相同好友可以看见和评论。

在一定程度上说,这是一个封闭的社交环境。但是,正是这种封闭的社交环境造就了微信好友关系的绝对“熟悉”。而这就提高了其互动性和信任度,这个时候的“好友关系”才更有价值。

在这种社交逻辑下,如果你想让用户分享一个内容,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与其好友“发生关系”。只有这样,你的内容才会一个链条一个链条地传播出去。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三点可以用一个模型——社交关系图谱来解释。大家都知道,我们在社交关系中,主要分为三层:最核心的一层是自己(我),中间一层是熟人(亲人、朋友、同事),外面一层是陌生人(名人、普通人)。微信朋友圈是熟人关系链组成的社交关系,所以,促进用户分享的内容肯定要和前两层关系非常大。第一层的内容是需要指向自己;第二层的内容是需要使其“发生关系”;第三层只有热点事件用户才会关注,所以这一层的内容只能结合热点。


社交分享是产生价值的商业模式

移动社交媒体让我们将自认为有价值的信息不断地分享出去,过程极其简单、易操作,可以说是手指一抖轻松搞定。也有媒体在批判现在朋友圈广告的过度泛滥,对用户的体验造成了骚扰。比如说让人们反感的微商卖面膜的暴力刷屏,对用户造成的就是伤害。但是这种问题不能掩盖社交分享所具备的商业价值,作为一个爱分享的人,你分享内容的格调、品位和见识,决定了你的朋友们对你的信任。信任的积累和沉淀是产生交易的前提和基础。同时,我们获取资讯和信息也越来越依赖于朋友们的分享。我们会在微信朋友圈里寻找有价值的内容,这种习惯和状态无形地构成了联接用户的信息流。

所以,分享是有商业价值的。有问题的不是分享,有问题的是基于分享的商业模式如何设计。目前,传统电商已老,分享式电商颠覆式的创新带来新的思维。以淘宝、京东为主导的传统电商,通过控制中心化的流量颠覆或者至少是冲击了传统零售行业。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让我们看到了传统电商的各种弊端。中心化的流量经济是电商大平台进行商业模式变现的手段,淘宝、天猫、京东其实都是在封闭的生态圈中,通过控制某种资源进行盈利。广大的品牌商家是无法通过规模去实现利润的,同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品牌商家没有了创新的源动力。

社交分享的商业模式至少从某种程度上给品牌商家指明了一条可以摆脱中心化控制。

移动社交电商的流量如何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社交   流量   热点   熟人   商业模式   朋友圈   主动   粉丝   好友   传统   关系   品牌   朋友   内容   用户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