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口的野蛮人》读后感


《门口的野蛮人》读后感

1、80年代末美国为什么会出现企业并购浪潮?

(1)股市低迷,华尔街被迫转型。1987年美国股市崩盘,股票交易量骤减,美国大公司没有动力发行新股,华尔街只能转向只赚不赔的并购业务。并购是华尔街的法宝,因为不论是成功还是失败,华尔街都能赚到手续费,包括咨询费、业务剥离费和借贷费用。整个80年代,这些费用都促使华尔街快速发展起来。

(2)蓝筹股出现估值洼地,为企业并购提供了好机遇。

(3)垃圾债券盛行,为杠杆收购提供了大量资金支持。最终使得华尔街停下并购脚步的也正是之后垃圾债券市场的震荡(垃圾债券违约)。

2、何为杠杆收购?何为”野蛮人“?

(1)杠杆收购(LBO):收购方在金融机构帮助下,以借债方式(银行贷款、发行债券)收购公司股票从而取得公司控制权,随后通过削减财务预算、出售部分业务等方式偿还债务。

(2)根据收购方不同,可以分为管理层杠杆收购、外部方杠杆收购,若外部方并未得到公司内部认可而强行收购,则可归为恶意收购,收购方即被称作”野蛮人“。

(3)LBO好处:金融机构将获得巨额的贷款利息、手续费(债券发行费、咨询费、管理费等)以及品牌声誉;债务使企业变得更加精简和节俭;主导LBO的管理层将变得极其富有;股价拉升有利于股东短期利益的迅速增长。

(4)LBO坏处:高筑的债台会使得公司被迫削减研发费用和其他方面的预算,从而削弱公司竞争力,RJR-Rabisco后来的衰落正是印证;管理层、公司员工的职位不保。

3、这场收购的博弈关键因素有哪些?

(1)资金:德崇证券作为“垃圾债券之王“为KKR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弹药;

(2)人才:KKR雇佣了4家投资银行,未免显得冗余,但其主要目的在于防守,不让优秀人才成为自己的对手;

(3)信息:任何成功的杠杆收购都离不开一些列数据预测(利润、销量、现金流),这些数据可以揭示一个公司最多能够偿还多少负债而不影响其经营,公司内部财务信息的缺失差点让KKR输掉了这场战争;一个正确的竞标价格意味着一切,对于对手投标价格的知晓左右着这场战斗的进程;

(4)公关:约翰逊对媒体的口若悬河使其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董事会的最终站队。

4、这场收购的评价?

一方面,这场收购具有自上而下的偶然性。在这场通过垃圾债券完成的巨额杠杆收购中,我们可以窥见时代大环境对金融界及实业界的影响,”喧嚣的80年代“是”赌场社会“,投资银行家们既充当庄家,同时又是炼金士,他们编造荒诞的方案,引诱公司管理层上钩。如果不是股市低迷造成蓝筹股被低估,如果不是华尔街制造出垃圾债券这一杠杆收购的资金引擎,那么这场规模空前的大收购或许根本不会发生。

另一方面,这场收购具有自下而上的必然性。在这场犹如野兽追捕、分食猎物的激战中, 人类对于名利亘古不变的贪婪本性暴露无疑,管理层、董事会、投行、商业银行等各方无不进行着精密的利益算计,资本的本质就是逐利,这便是这场收购的微观基础,它决定了收购发生的必然性,即使没有约翰逊这个带有喜剧色彩的悲情CEO“开门揖盗”,但我相信也一定会有其他的“理性人”发现市场的错误从而演绎另一版本的“门口的野蛮人”。

(来源:知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约翰逊   华尔街   必然性   投资银行   蓝筹股   读后感   杠杆   美国   手续费   债券   门口   费用   垃圾   年代   资金   业务   时尚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