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牛校花!北大23岁校花嫁37岁老师,仅6年升为研究所所长

最牛校花,令人羡慕!北大23岁校花嫁37岁老师,仅6年升为研究所所长

最牛校花!北大23岁校花嫁37岁老师,仅6年升为研究所所长

民间有句谚语:“不打无准备之仗,方能立于不败之地。”打一场漂亮的胜仗,是需要提前谋划布阵的,每走一步都需要步步为营。人生和职场其实都如战场一样,想要过自己理想的人生,很多事情都要早做准备。

现任中国研究院某病毒研究所所长的王延轶的经历似乎就印证了这一点。王延轶在国外著名大学读完两年研究生后回到国内,然后在武汉大学读了三年博士。她取得博士学位后一年就评上了教授职称,短短六年时间就从硕士变成了教授,这六年的付出还是非常值得的。

80后北大毕业生嫁37岁老师,丈夫曾结过三次婚

最牛校花!北大23岁校花嫁37岁老师,仅6年升为研究所所长

很多人一听说教授这个称谓,就自然而然地将其与白发苍苍的学者联系在一起,但是王延轶可是个80后,今年也不过才39岁。王延轶年轻有为,29岁就拿到了微生物学的博士学位,还评上了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副教授。

王延轶出生于1981年,上高中时她在班里是出了名的能歌善舞,还会很多乐器,班里的同学都以为她会上艺术学院,结果高考那年王延轶却凭借特长生的身份考入了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攻读生物学专业。王延轶为什么会选择生物学专业呢?这个问题在她后来的一次公开演讲中得到了解答。

王延轶说小时候她的母亲是从事养殖产业的,但是后来母亲的养殖场发生了大规模的禽流感,母亲也因为感染禽流感去世了。母亲的去世让她非常伤心,她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要打败这个夺取母亲生命的禽流感。

最牛校花!北大23岁校花嫁37岁老师,仅6年升为研究所所长

上高中时她便选了理科,并且希望能到最好的大学去实现自己的目标,但是她虽然学习不差,但是要想去到理想的大学还差些火候。不过她选择了艺术特长生这个捷径,本来就有艺术细胞的王延轶学起乐器来也非常容易,成功地通过了北京大学的艺术特长生招生,一度被同学们评为校花。

2000年王延轶考入北京大学,大学期间她认识了舒红兵,也就是她后来的丈夫。当时刚从国外学成归来而且还取得了很多重要研究成果的舒红兵,在2000~2004年被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聘为教授。也就是说舒红兵是王延轶的老师。有时候爱情来了挡都挡不住,大学四年里两个人虽然是师生关系,但还是被彼此吸引,从师生关系慢慢发展成了恋人关系。

2004年王延轶大学毕业,没过多久就和舒红兵结婚。那个时候王延轶刚刚23岁,而舒红兵已经37岁了,这段相差14岁的爱情最终还是开花结果了。

最牛校花!北大23岁校花嫁37岁老师,仅6年升为研究所所长

不过年近四十的舒红兵之前并不是没有过婚姻经历,在和王延轶结婚之前他曾有过三段婚姻,但可能是因为性格不合或者其它原因导致婚姻破裂。在这场师生恋中,面对世俗的偏见,王延轶和舒红兵能够走到一起,想必两人应该是真正合适的伴侣吧。

至此王延轶的人生算是顺风顺水,从名牌大学毕业,还收获了爱情,人生也是非常圆满了。但是王延轶并没有止步于此,这只是她未来人生计划中的第一步,有了稳固的基础之后,接下来的几年才是重中之重。

夫唱妇随,国外大学毕业后追随丈夫去到武汉大学发展

大学毕业后王延轶去了国外继续深造,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医学院读免疫学,选择这所学校应该跟她的丈夫舒红兵有关系。

最牛校花!北大23岁校花嫁37岁老师,仅6年升为研究所所长

1998~2003年舒红兵曾担任过这所学校的免疫学系的助理教授,在王延轶读研究生期间,舒红兵还升任了免疫学系的副教授,舒红兵再次成了王延轶的老师。有了舒红兵的帮助和教导,王延轶研究生也读得很顺利,既是师生又是夫妻,真是羡煞旁人。

2006年王延轶研究生毕业,获得了免疫学硕士学位,但是她并没有选择在国外发展。原因是丈夫舒红兵选择了回国发展,在她读研究生一年后舒红兵回到国内并且担任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院长和教授,作为妻子的王延轶自然选择跟随丈夫。毕竟舒红兵在她研究生毕业后已经在武汉大学待了一年,也算是提前为两人铺好了路,于她而言是有好处的。

不出所料王延轶研究生毕业后继续读博,并且选择了武汉大学,也就是丈夫舒红兵所任职的学校。事实证明如果在你人生的道路上,有一个人在前方指引,那么路便会好走很多。

最牛校花!北大23岁校花嫁37岁老师,仅6年升为研究所所长

王延轶能够成功,除了自己所做的努力之外,也少不了丈夫舒红兵的扶持,或者说两个人是相互扶持,就像所有的恩爱夫妻一样,只不过形式不同而已。

短短6年拿博士学位成教授,现任病毒研究所所长

王延轶在硕士毕业后先在武汉大学当讲师,一年后才开始在武汉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读博士的三年时间里她也一直担任系里的讲师。2010年王延轶硕士毕业后的第六年拿到博士学位,还被评上了副教授职称,然后在武汉大学当了两年的老师。

2011年王延轶的丈夫舒红兵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3年至今任武汉大学教授、副校长。丈夫的工作一直稳定在武汉,王延轶也就一直留在了武汉。

最牛校花!北大23岁校花嫁37岁老师,仅6年升为研究所所长

2012年王延轶任某病毒所分子免疫学学科组研究员和学科组长,两年后年担任研究所病理中心的副主任。再回想起当初选择生物学的初衷,王延轶是为了弥补母亲意外去世的遗憾。现在她能够研究病毒为医疗事业做贡献也算是实现了最初的理想。

2018年王延轶从研究所的副所长被提拔为所长,成为我国最年轻的女正厅,由于工作表现出色,短短三年内就升为了正所长,可以说是实力非常强了。王延轶也是新时期女性的代表,她们自信、自强,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实现理想。

科研人员每天在实验室里做研究,这些研究往往关系着国计民生,与我们息息相关。国家应该多支持科研项目的创立和发展,更加注重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保证这些科研人员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下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所长   研究所   老师   北京大学   免疫学   副教授   校花   武汉大学   科学学院   北大   丈夫   研究生   教授   母亲   生命   人生   时尚   大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