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故事竟然可以这样写


《风声》:故事竟然可以这样写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解一个不定方程。我们知道,不定方程的答案不是唯一的,但它一定有答案的,现在将方程展现给你们,请你们大开脑洞,找出最适合这个方程的答案来。"


这就是我读著名小说家,编剧家,写出《解密》、《暗算》、《刀尖》等作品的作者麦家老师的经典力作《风声》时的感觉。


麦家老师的《风声》,写的是1941年春天,发生在杭州西湖一个叫裘庄的庄的地方,日伪政府设局抓"鬼"的故事。


这鬼不是民间的牛鬼蛇神的鬼,这鬼叫"老鬼",是共产党安插在日伪政府内部的地下联络员。


事情由一则被国民党截获的署名为"老鬼",要求共产党取消召开群英会的密电码引起。日本司令肥原和他的忠实走狗王田香和张司令认为,在机要窒工作的吴志国、金生火、李宁玉和顾小梦,其中之一必是老鬼,便连夜将他们送入裘庄,进行一次彻底的抓鬼活动。


威逼引诱、严刑逼供、互相猜疑、相互撕咬,将原本就拥有血光之灾的裘庄变得更加阴森诡异。吴、金、李、顾,到底谁是老鬼?一遍遍地追问,一次次地猜测,人们忙碌的身影,忐忑的心情,像极了数学课堂上老师让学生们找出最适合不定方程的答案一样。


当读者读到李宁玉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把自己送出裘庄时,读者以为找到了答案,判断出谁是老鬼的时候,又仿佛看到麦家老师在那里点点头,露出一点笑容,然后对读者说,嗯,事情的原委并不完全是这样。


当读者的眼光齐刷刷露出不解时,麦家老师又开始如剥洋葱一般地开始讲解。


他换了一种方式,又把故事从头到尾讲了一遍,只是这次的讲解,颠覆了读者在前面得到的认知。李宁玉的死,并没有把情报传递出去,情报是由顾晓梦传出去的。


我想这就是故事里的起伏感,起到一波三折的效果。


麦家老师的叙述在现实和历史,真实和虚构中交替着,眼前的镜头不断地变换着,重重迷雾在这变换中被层层揭开,一环环,一层层,直逼事情的真相。


麦家老师在做客樊登读书会时说,他把小说写好后,一般都会先交给那些知道他故事中的人和事的人来读,这样的好处就是方便他及时修改故事中人物、事件和地点的真实性。


在《风声》这本书中,麦家老师借潘老,也就是和李宁玉假扮夫妻的哥哥的口,叙述了老鬼李宁玉的真实性,又借顾老,也就是老年顾小梦的口,叙述了情报是如何从裘出传递出去,从而避免了一场恶性屠杀的。一切都合情合理,却又此起彼伏,令人意想不到。


在故事的开头,麦家老师告诉读者,在一九三八年的时候,日本人疯狂轰炸杭州城,而西湖却一直没被炸到,至今完好无损,原因何在?麦家老师在故事的结尾处做了详细的讲解。


我们写一篇文章,要讲究首尾呼应,而麦家老师的小说也是将首尾呼应做到了如此的完美。大家就是大家,不服都不行。


用不同的方式将一个故事讲三遍,这是麦家老师的这本《风声》的写作特点。每一次的讲述,都把读者从似懂非懂引向彻底明白,从一知半解引向全知全解,一层层、一环环慢慢剥、慢慢脱,最终将读者从迷雾中引向光明,阳光灿烂。


麦家老师在《风声》里告诉我们,其实,老鬼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民族的精神,人民的信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风声   伪政府   密电   故事   首尾   迷雾   方程   司令   共产党   情报   真实性   事情   答案   读者   老师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