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度过你,我的“瓶颈期”

瓶颈期跟大姨妈一样,周期性报道。


但是,面对瓶颈期的到来,我不会只是郁郁寡欢,用吃、睡、看电影消磨时光。


而是第一时间找正能量的小伙伴倾诉。


他们给了我很多肯定和鼓励,让我意识到自己比我想象的要优秀;


此外,我还会继续着手迭代课程,用deadline逼迫自己行动……


然而我的焦虑感并没有停止。


这一次瓶颈期,我把我的步履放缓了。


我开始细致地拜读前辈们的文章,希望从中寻找蛛丝马迹。


因为我经历过的,势必已经有人走过。


可以通过学习别人的经验而少走弯路,为什么不用呢


拿什么度过你,我的“瓶颈期”


Scalers的文章提到了跟我类似的案例,让我豁然开朗。


下面是Scalers举的例子:


人家都生孩子你怎么也生?


我肯定回答:因为那是我的孩子啊。


我可以对他使用我的教育方式,他也终将成长为独立的人格。


也终将有一大批喜欢他追随他的人。


想到这,我就突然明白文章也是我的孩子。


我的合作伙伴、所有的学员都是我的孩子。


即便他们读不上名校成不了名人,我也一定会爱他们,尽我所能。


也许我成为不了自己想要的样子,但我至少不是现在讨厌的样子。


拿什么度过你,我的“瓶颈期”


01 瓶颈期的痛,你该如何思考?


瓶颈期是很多人都会遇上的,努力一段时间看不到成绩就会产生负能量。


我还要不要努力,我还要不要坚持,就会抱怨很多东西。


在古典老师《超级个体》中讲到:


每个抱怨背后都蕴藏着行动的可能性。

因为不匹配,所以抱怨。

如果能够觉察自己内心的需求,再有所行动,那不就成长了吗


所以,当你联想到自己,因为不能发挥自己的能力而对工作感觉到不满的时候。


那不如换个思维想想:


那么我的能力又是什么?我希望怎么发挥出来?


关于自己的能力萃取,《超级个体》4-2中提到:


你有没有把一件事情做到过自己很满意的经历?

如果让你从这段经历中“萃取”1-2个能力,那是什么能力?

这些能力对于你当前的工作、挑战和困境有什么支持?


柏永辉老师在DISC商学院线上课程分享提到。


我们的生涯规划大致分为3个阶段,见下图:


拿什么度过你,我的“瓶颈期”


当我们为了混口饭吃而工作时,要做的是夯实专业。


在某一领域有所积累,比如开个公众号坚持写一些专一领域的文章。


等到在这个领域有所积累,达到拿技术换钱时。


你可以继续闭关,不去沟通。


但一旦你从技术往资源方向走时,你就必须去沟通。


这里分享我以前的故事。


过去我不是兼任事业部助理吗。


我有段时间特别低落,开始抱怨工作让自己很不舒服。


后来,我开始回想,我那些年积攒了什么能力呢?


思前想后,我确定了在当当网接客户投诉电话那段,对我太有影响了。


通过那段经历,我萃取了「高难度沟通」「团队合作与冲突解决」能力。


而我当时工作中的挑战,恰恰是自己最具备的能力没有发挥。


所以我成就感不足,这就是我抱怨的根本。


其实就是工作太安逸了,不想享福就想折腾。


拿什么度过你,我的“瓶颈期”


02 想突破瓶颈,更新认知是关键


想通这一点后。


我会发现很多排斥的工作中,存在着大量需要沟通的内容。


给了我很多施展能力的空间。


那我可以从员工入职、团建活动、年会节目等方面。


发挥自己的「高难度沟通」「团队合作与冲突解决」能力。


同时在本职工作运营推广方面,解决客户的需求,让客户传播我们的产品。


一样可以发挥我的能力啊。


甚至,我想到之前一直拒绝的领导,安排我2017年转实施工作。


更是发挥自己能力的好机会。


抱怨其实并不可怕。


能够从抱怨中找出问题的本源,若外部环境无法改变。


就更新自己的认知,才能有效突破瓶颈期。


拿什么度过你,我的“瓶颈期”


所以说,瓶颈期可能只是表象。


实质上是我们达到了现有认知水平的能力上限。


若认知水平不提升,整个人都会困死在自己布的局里。


与人交流的过程,就是把自己的思考和认知拿出来检测的过程。


晦暗不明是很难藏身的,自己的认知能力边界很容易展露出来。


每个人的思维都有一些盲点,盲点之所以为盲点就是自己很难察觉得到......

每个人盲点不一样,你的盲点可以在别人那里得到补充,别人的盲点也可以被你纠正。

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的含义就在于此。

——《暗时间》刘未鹏


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提升眼界与格局。


找到你想成为那个人,然后死命地追随他、模仿他。


渠道有很多种,读他的书、参加他的社群、跟可能认识他的人交朋友……


我还没创业之前,我加过很多付费社群。


还开过收费的小密圈。


从网易云课堂订阅收费课程,跟喜马拉雅、得到上订阅课程的朋友互换资源。


因为我们内心都有强烈的渴望:


成为自己最想成为的样子跟最想成为的那个人成为挚友!


拿什么度过你,我的“瓶颈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喜马拉雅   瓶颈   都会   盲点   认知   社群   能量   个体   样子   领域   能力   课程   孩子   时尚   工作   文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