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怎么用玉圭?

周武王灭殷商后,为了稳固统治,对周族弟子及伐纣功臣实行分封制,即将土地分封给个人,封其为诸侯。这些诸侯在一方有很高的权利,同时又要臣服于周王。

在分封诸侯时会举行大型的祭祀活动,各种礼玉在此时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受封后,各爵位的诸侯需要“瑞”来互相知晓身份,同时也提醒诸侯自己的身份,正所谓“在其位,谋其政”。

《礼记·王制》中记载:“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周礼·春宫·大宗伯》中规定:“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郑玄注解“六瑞”为:“人执以见曰瑞”。

“瑞”,是西周时期贵族在政治生活中的必需品,各诸侯爵位有高低,在政治生活中所使用的瑞玉按其爵位高低在形制、纹样等方面都有所不同,足见当时等级制度的森严。

古人怎么用玉圭?

一、王执镇圭

镇圭是周天子多用瑞玉。《考工记·玉人》中记载:“镇圭尺有二寸,天子守之。”郑玄注解为:“镇,安也,所以安四方。镇圭者,盖以四镇之山为瑑饰。”中国古代有“四镇之山”,是帝王加封祭祀的场所。隋代所封的“四镇之山”为东镇沂山、南镇会稽山、西镇吴山、北镇医巫闾山。周代是否有“四镇之山”及“四镇之山”所在地皆不可考。镇圭上刻有四镇之山的纹饰,寓意周天子威仪安定四方。

古人怎么用玉圭?

二、公执桓圭

桓圭为公爵所用瑞玉。郑玄注解为:“双植谓之桓。桓,宫室之象,所以安其上也。桓圭盖亦以桓为瑑饰。圭长九寸。”古人常在建筑旁设两个柱子作为标志,这种设置被称作“桓”,后称“华表”。郑玄认为,桓圭上刻有两条凸起的竖棱,象征着“宫室”;公爵执桓圭,寓意公爵要对上忠诚。

古人怎么用玉圭?

三、侯执信圭,伯执躬圭

侯爵、伯爵所用瑞玉分别为信圭和躬圭。《辞源》中记录躬圭:“盖与信圭皆以人形为瑑饰,直者为信,其文缛细,曲者为躬,其文粗略。”郑玄注解为:“欲其慎行以保身。圭皆长七寸。”信圭和躬圭上都刻有人形纹。区别于信圭上的人直立,纹饰细致,而躬圭上的人屈身,纹饰粗略。侯爵和伯爵使用信圭和躬圭的原因,是天子希望其行事慎重,保全自己的地位及身份。信圭和躬圭都是七寸长。

古人怎么用玉圭?

四、子执谷璧,男执蒲璧

子爵和男爵分别执谷璧和蒲璧。郑玄注解为:“谷所以养人;蒲为席,所以安人。二玉盖或以谷为饰,或以蒲为琢饰。璧皆径五寸。”郑玄猜测,谷璧上刻有谷纹,蒲璧上刻有蒲纹;“谷”是用来养活人口的,“蒲”也就是席,是用来让人安顿的。将这两种纹饰刻在子爵和男爵的瑞信上,有希望其能养活、安顿一方人口的含义。谷璧和蒲璧的直径都是五寸。

古人怎么用玉圭?

参考文献:

郭颖编著,《料工器——玉的鉴赏与评价》,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6月第一版.

本文图片来自雅昌艺术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周礼   子爵   宫室   纹饰   侯爵   爵位   男爵   公爵   注解   伯爵   人形   寓意   祭祀   诸侯   古人   身份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