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畔流光∣古人都戴什么耳饰?

玉玦

《广韵》中形容玦“如环而有缺”。玉玦形似圆环,环上有缺口,可有小孔,多作为耳饰和佩饰。早期的玉玦就是耳饰,推测是佩戴时把耳垂放入缺缝处佩戴,或者是穿绳将玦系于耳上。

玉玦,可整体光素无纹,也可雕琢几何图案或精美纹饰。有的整体雕成动物形态成为兽形玦,缺口一端为兽首,另一端为兽尾,兽身屈而成环。汉代之后,慕古之风盛行,玉玦的制作主要以仿制前朝样式为主。玦流行至唐代,后代出现的少量玉玦多为仿古而成。

耳畔流光∣古人都戴什么耳饰?

玉玦

图片来源于雅昌艺术网

玉玦作为耳饰在汉族中并不流行,但是玉玦除了用作耳饰,还有其它用途。玉玦可作为符节,比如“逐臣待命于境,赐环则还,赐玦则决”,是用来传达天子命令的证物。此外,玉玦还可用作玉佩,“君子能断则佩玦”,有决断之意。鸿门宴上,范增对犹豫不决的项羽“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也是提醒其为了楚国霸业早做决断。

耳畔流光∣古人都戴什么耳饰?

玉玦

图片来源于雅昌艺术网

玉瑱

《说文解字》中解“瑱”为:“瑱,以玉充耳也。”指明其功能是充塞耳孔,因此玉瑱又名“玉珥”“玉充耳”。古代无论男女皆可佩戴玉瑱,最初并无固定形状,多球形。逝者也用玉瑱作为九窍塞中的耳塞,形状多呈柱状,以便塞住外耳道。

对于人们来说,玉瑱塞耳多有不便,更适宜的佩戴方式是将玉瑱悬挂于耳旁。《释名·释首饰》中有:“瑱,镇也,悬当耳傍,不欲使人妄听,自镇重也。”可见耳畔的玉瑱是提醒佩戴者慎重、不妄听,不仅有装饰作用,又有以玉喻德的象征意义。

瑱是统治阶级冕服制度中冕冠的一部分,要系于冕冠下的玉衡上,而且只有帝王、皇子、亲王等上层统治者在出席隆重的礼仪场合时才有资格佩戴。

耳畔流光∣古人都戴什么耳饰?

玉瑱

图片来源于雅昌艺术网

玉耳珰

珰是一种耳饰,穿耳施珠曰珰。《孔雀东南飞》中“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其中“明月珰”指的便是耳珰了。

耳畔流光∣古人都戴什么耳饰?

玉耳珰

图片来源于雅昌艺术网

耳珰有蘑菇形和腰鼓形。佩戴时,横向嵌入耳垂穿孔中,插戴于耳垂上。但中原女子并不流行穿耳,应是佩戴时以丝线穿珰珠系于耳廓;或者是将悬有耳珰的丝线系于簪首,耳珰垂于耳畔,成为簪珥的垂饰,变为在正式场合使用的礼制用品。比如《后汉书·舆服志》中记述妃嫔的助蚕服:“纯缥上下深衣制,大手结(髻)、黑玳瑁,又加簪珥。”它的作用与玉瑱一样,用来提醒佩戴者勿听妄言。

耳畔流光∣古人都戴什么耳饰?

玉耳珰

图片来源于雅昌艺术网


参考文献:

郭颖编著,《料工器——玉的鉴赏与评价》,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6月第一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合时   耳饰   柱状   耳畔   后汉书   高等教育出版社   楚国   项羽   符节   耳垂   丝线   决断   流光   缺口   古人   来源   时尚   图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