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利大跌90%,海底捞神话破灭?

净利大跌90%,海底捞神话破灭?


3月1日,火锅巨头海底捞发布盈利警告:预计2020年度净利润相较去年下降约90%。


2019年,海底捞营收265.56亿、净利润23.45亿元,2020年净利润仅2.35亿元,少赚整整21亿元。


净利大跌90%,海底捞神话破灭?


出人意料的巨大跌幅,不但让投资者失望,甚至“海底捞净利暴跌90%”也冲上热搜。


在中国餐饮最具生命力的火锅江湖,海底捞是最独特的一面旗帜。它用27年开出上千家门店,创始人夫妇身价暴涨至1000多亿,连续3年蝉联新加坡首富。


去年疫情暴击是海底捞的噩梦,但让其利润暴跌的远不止于此。多年高速扩张,外加同行激烈围剿,海底捞的危机已悄然而至。



根据海底捞的说法,这次净利润暴跌主要是因为新冠疫情所限,还有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波动,导致净汇兑损失约2.35亿元。


疫情当然是第一元凶,去年初海底捞曾停业长达46天,对完全依靠线下的火锅店而言堪称致命一击。


最令人不解的是,海底捞竟试图用涨价缓解危机。去年4月6日,海底捞涨价冲上热搜,“米饭7块一碗,小酥肉50块一盘”惊呆吃货,大家纷纷表达不满:报复性消费没来,报复性涨价倒来了。


巨大舆论压力下,海底捞在4月10日致歉消费者,并调回原价。涨价歪招虽然失败了,侧面也反映出海底捞被疫情折磨的多难受。


净利大跌90%,海底捞神话破灭?


即便如此,高达90%的净利暴跌程度,还是令人震惊。为啥说跌的超预期了,这得参考海底捞过往的表现来看。


2018—2019年,海底捞门店数分别为466家、768家,全年净利润分别为16.46亿,23.45亿,增速都在40%以上。


公司战略层面,在张勇夫妇带领下,如今的海底捞不再是单纯的火锅连锁店,已向外蔓延成立蔬菜、肉业、外卖、食品等一系列公司,遍布产业链上下游,还为数十家餐饮公司的供应链提供服务。


除了海底捞,张勇夫妇还是另一家上市公司——颐海国际的大股东。颐海是海底捞底料供应商,目前市值1146亿港元,张勇夫妇持股30%以上。


净利大跌90%,海底捞神话破灭?


2019年8月,张勇夫妇凭借这两家餐饮巨头的持股,以138亿美元身家(约987亿元),问鼎新一届新加坡首富(张勇夫妇已移民新加坡)。


如今,海底捞和颐海国际的市值都翻了1倍多,张勇夫妇的身价也逼近2000亿元,轻松蝉联新加坡首富。


根据往年净利增速来看,即便去年停业1个多月,海底捞的净利润也不该暴跌90%,问题出在经营模式上。



说起海底捞,都说拼的是服务,但服务不会永远奏效。


27年来,海底捞从四川走向全国,一路飞速扩张,最终敲钟上市,如今市值高达3554亿港元。


成功是成功,可海底捞终归是个流量生意,虽然开遍海内外,除了服务好点,口味真的一般,也没啥创新,基本是靠飞速扩张开店撑起来的。


净利大跌90%,海底捞神话破灭?


疯狂开店复制这模式呢,好是好,资本也最喜欢,但总有见顶的一天,这里用数据说话:


2019年,海底捞营收265.56亿,同比增长56.2%,净利润23.45亿元,同比增长42.44%,增速双双低于2018年。


业绩增速放缓,一是开的店太多了,2019年门店数量已达768家,同比增长64.8%。2020年疫情暴击下,海底捞还是继续开开开,据光大证券预测,去年海底捞将新增门店525家。利润暴跌也要把扩张进行到底,堪称开店狂魔....


问题在于,中国城市就这么多,开再多总有个头,流量见顶以后靠什么?


净利大跌90%,海底捞神话破灭?


而且新店肯定会对旧店造成分流,比如海底捞的高翻台率曾羡煞同行,但2019年翻台率已经开始下滑,从2018年的5.0次/天,下降到4.8次/天。2020年上半年,其平均翻台率直接降到3.3次/天,创下多年来新低。


新店分流旧店,外加更多的租金,更多的人力成本,这都将蚕食海底捞的利润,没有疫情也是这个结果,所以只靠高速扩张行得通吗?


2017年8月,海底捞北京两家门店曾被曝后厨乱象。据《法制晚报》报道,暗访记者在涉事门店后厨多次发现老鼠、打扫卫生的簸箕与餐具同池清洗,用顾客使用的漏勺掏下水道......


净利大跌90%,海底捞神话破灭?


事发后,海底捞紧急回应,承认报道属实并致歉,这也暴露了其扩张进程中的失控。


结语:


虽然有扩张失控,成本上升等诸多隐患,2020年海底捞股价还是走出一波翻倍行情。


2020年3月—2021年2月,海底捞股价从最低27.3港元一路暴涨至最高85.8港元,翻了整整3倍,市值最高时也突破4500亿港元。


净利大跌90%,海底捞神话破灭?


机构一致看好海底捞的原因,还是其稳定的赚钱能力,所以顶着疫情暴击也要推波助澜,直接把海底捞估值推到675倍,史诗级泡沫啊....


从这次惨烈的年报预告来看,疯狂开店带来的巨大成本下,海底捞所谓的高增长、确定性都要打个问号了。


更危险的是,它的新老对手巴奴、呷哺、盒马也在疯狂突进,未来参战者将会更多,毕竟火锅门槛太低了。


净利大跌90%,海底捞神话破灭?


反观海底捞这边,口味一般、客户黏性一般、创新力一般,唯一能称为核心竞争力的就是服务。


不过海底捞引以为傲的服务也没那么无敌,比如有很多消费者就曾吐槽海底捞“过度服务”带来的尴尬。


那个主打毛肚火锅的巴奴,宣传口号里就有:“服务不是巴奴的特色,毛肚和菌汤才是”,大概也是在暗讽海底捞的过度服务。


高速扩张带来的反噬,外加对手激烈围剿,海底捞如果继续靠所谓的服务取胜,恐怕利润还得下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净利   海底   新店   报复性   新加坡   港元   疫情   市值   净利润   首富   夫妇   火锅   利润   成本   去年   神话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