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散文:铅字打字机敲打出的故事

乡土散文:铅字打字机敲打出的故事

乡土散文:铅字打字机敲打出的故事

文:叶柏陶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新中国农业事业的发展,也走过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每当我坐在电脑桌前开始信马由缰写作时,沉淀在我记忆深处的那种老式铅字打字机就会浮现在眼前,它见证了现代农业的日新月异,更是伟大祖国飞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说起老式铅字打字机,现在恐怕许多人都不知道是什么样子了。但在上世纪90年代前,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都离不开老式铅字打字机。我第一次认识老式铅字打字机,是我在家乡小镇上初中的时候,一天,县武装部在公社召开武装工作推进会,大队人马一时涌进公社大院,其中还带来了这种打字机,孩子们像发现新大陆一样,趴在公社办公室的窗户上看县里的打字员打字,太神奇了。“啪哒、啪哒”有节奏的打字声给我留下一深刻印象。1985年,我调到县农机局工作,与老式打字机有了较密切的接触。逐步了解了这种打字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它可分为滚筒、字盘和机头三大块。打字机上方的滚筒是用来卷放蜡纸的。铅字盘是一个长方型的金属盘,高约二扁指,平放在打字机的机架上,里面由一个个小方格组成,格子下方不是全封的,而是在每个格子两边都有个小金属条,起到托住铅字的作用。滚筒前面连接的部件为机头。用现在的眼光看,老式打字机的打字速度太慢了,而且全凭打字员对铅字盘中汉字的位置记忆来决定。老式打字机一台机器只有一种字体和一种大小型号,不能更换,要换就要换字盘。文件的字距和行距是靠人工在打字前设定好的,调整起来非常麻烦。当时诺大个农机局只有一台这样的老式打字机。每天不知有多少文字要处理,也不知有多少双眼睛在盯着这台打字机。这可是个宝贝,需要有专门的办公室和专门的打字员。各股室的手写稿要想变成打字稿也不是随便就能成的,必须得常务局长签字后再到打字室排号,而且打字室也不能随便进,校对稿件只能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啪哒、啪哒”的打字声,伴随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1989年,我调到了市农委工作,当时的生产办公室是随着季节走的,时效性非常强。需要用打字机处理的文字材料也非常多,而打字机仍然只有一台,每天打字员的台面上都堆满了需要打字的材料。于是起大早,贪大黑成了家长便饭。如果赶上抗灾救灾等急难新工作,通宵达旦也不足为奇。记得1992年7月间,津河镇遭受了一场雹灾,市领导当即带领相关人员深入津河指导救灾。摸清了情况,提出了抗灾的措施,形成了汇报材料,需要打印向上汇报。当时津河镇打字员是个新手,而且停电了,只好点着蜡烛,打字员一个字一个字的摸着打,材料打完了,天已大亮了。别看打字机的结构很简单,操作起来却十分复杂。若只是打错了字还好,用涂改液把错字涂抹掉,再打上正确的字就行了。倘若漏打了字,却没有留出给这个字的空格,那么,整篇文稿都得作废、重打。最令人头痛的是,一篇文稿打印出来后,作者突然又要修改文稿,哪怕是增、删一个字,都得重新打印整篇文稿。即使对铅字盘中文字摆放位置烂熟于心的人,打印一篇千字文稿,至少也要花上两个小时。文稿打完后,再将蜡纸从蜡纸鼓上小心翼翼地取下来,放在油墨印刷盘上印刷,这样才算完成打印工序。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感恩时代的飞速前行,将我们引领进了科技化的网络世界中,喷墨式、激光式、彩色式、3D式打印机早已使老式铅字打字机淡出了人们的视线,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它却是我在农业战线上奋斗路上的一位“挚友”,那清脆的“啪哒、啪哒”敲击声如美妙的旋律时时回响在我的耳畔。我为生活在这个伟大的国度和伟大的时代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

  作者简介:叶柏陶,男。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农业农村局退休干部。绥化市作家协会会员。有多篇散文和政论文章散见于地方报刊和公众号。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欢迎文友原创作品投稿,投稿邮箱609618366@qq.com,本号收录乡土、乡情、乡愁类稿件。随稿请附作者名,带图片最好,请标注是否原创。乡愁文学公众号已开通,欢迎您搜索微信公众号:xiangchouwenxue,关注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3

标签:铅字   打字机   绥化市   蜡纸   打字员   机头   乡愁   文稿   滚筒   乡土   老式   公社   散文   公众   办公室   材料   故事   时尚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