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饥荒》——经历了寒冷的严冬,世界是否会再次绽放?

《白色饥荒》——经历了寒冷的严冬,世界是否会再次绽放?


在天灾与人祸面前,人总是那样的脆弱,在那种无法掌握自己命运情况之下,人们无可奈何,却又从未放弃抗争,可希望究竟在何方?

《白色饥荒》是芬兰作家阿奇•奥利凯宁的作品,讲述了在饥荒之年,农妇玛丽亚为寻求一线生机,带着一对儿女从芬兰北部逃向圣彼得堡一路上发生的故事。这是普通人的普通故事,而当作者用最朴素、最平实的语言讲完这样一个故事的时候,带给我们的是深刻的思考,关于人性、关于生命。

《白色饥荒》——经历了寒冷的严冬,世界是否会再次绽放?

不得不说,这本小说序幕里开头的一小段文字就已经将我吸引了,“船舱里卧着两条细小的梭子鱼,看起来更像蛇而非鱼。它们已经不再蹦跶,寒冷把它们冻得僵硬,它们大张着嘴仍在滴血,血液渗着玛塔莱娜脚边的水中,形成细长的漩涡”。仅仅是这样一小段序幕,就让我们陷入这个故事之中,仿佛文字是有指引的,它们就像舞台上戏剧的背景音乐,用特有的方式哼唱出故事的旋律。我们在这个旋律中可以感受到什么呢?寒冷、悲伤甚至一丝冰凉地绝望。

《白色饥荒》——经历了寒冷的严冬,世界是否会再次绽放?

故事的背景是发生在1866—1868年的芬兰大饥荒,或者说是无数人的噩梦,因为有将近10万人在那次大饥荒中饿死、冷死、病死。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故事,无疑有着悲凉的色调。死亡的颜色是白色,当一个灵魂离开一个人时,所剩的只剩白色。是的,饥饿让人们失去了脸上的红润,变得面黄肌瘦,而当生命逐渐流逝,只剩下苍白。饥饿、寒冷、暴风雪逼着他们远离,因为故乡是一片悲惨的土地,在那里除了死亡再无其他。

《白色饥荒》——经历了寒冷的严冬,世界是否会再次绽放?

丈夫尤哈尼把所有到手的食物全部留给了妻子玛丽亚和一双儿女,却将自己一步步推向死亡的深渊。而玛丽亚只得把奄奄一息的丈夫抛在了身后,能做的只是在临行前为他准备一锅烧开的雪水,他们所有人对生命都是这样无能为力,对自己、也对最爱的人。这逃亡的一路,玛丽亚遇到了很多人,乞丐、小偷,还有好心人,可到处都是饥荒,到处都是逃亡的人群,没有谁能阻止这一场生命中的灾难。那么她目光投向的圣彼得堡,在那里是否有梦想中的安稳?

《白色饥荒》——经历了寒冷的严冬,世界是否会再次绽放?

当饥饿、寒冷、疲劳充斥着空洞的身体,在冰雪的世界里、在白色的荒野中,她失去了一个个亲人,先是丈夫,然后是女儿,悲伤已经无处安放,而当她也失去自己的时候,世界只剩下一片荒芜,那么与她生死相隔的年幼的儿子是否能够等来希望?

苦难和不幸让人们精疲力竭,人们为生存而战,也因此变得更加坚强。经历了寒冷的严冬,世界是否会再次绽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饥荒   玛丽亚   梭子鱼   人时   芬兰   寒冷   白色   世界   序幕   饥饿   儿女   旋律   丈夫   生命   故事   时尚   严冬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