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对话自己-无为之治 从自治与自知开始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

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道德经》第三章


说无为之治,核心还是无为,是内心无有分别,一种心面对世界的变化,顺应而生,顺势而为。


治理外在的本质是由己达人,由内在的心性显化出外在的状态。


而标准化、教条式的驯化与影响外在,就变成了有言之教,当然这也是由内在的状态引发的行为。


由己达人,相由心生,所以圣人之治本身也是对自己的修行。


虚其心,弱其志,都是让内心平静,坦然接受自己和面对变化,让内心更敏感地感受到天地的启发,有灵感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实其腹,强其骨,也是一个自然变化,内心平静,气自然下沉小腹充盈,身体更加的强壮灵活,可以觉知当下,落地于行动。


当人们接受自己的能力特长,站好自己的位置。而不是与人攀比争个高下,或自我放弃。


当人们清晰地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而不是跟着欲望,去攀比和索求。


那人们的生活就是

满足和喜悦的,自然和朴实的。


—— 选自笔记 道德经对话自己

日常抄经功课与连接信息感悟笔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道德经   无为之治   知者   教条   心性   高下   民心   小腹   圣人   外在   平静   内心   状态   自然   笔记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