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小 暑

7月7日 星期日

农历 六月初五


图片|来自网络


小暑:长夏消暑,瓜类当先来自长江日新课堂

00:00

15:05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小暑一到,宣告盛夏开始。

小暑是农历第十一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

“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

古人认为,此时还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故称为小暑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小暑三侯

我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

“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

小暑日后,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

五日后,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

再过五日,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小暑习俗

晒伏

小暑时节前后,气温上升,光照较多,所以家家户户大多会选择这一天“晒伏”。

晒伏就是把存放在箱柜里的衣服晾到外面暴晒,去潮去湿,防霉防蛀。

农历六月六日还是我国道家的“天贶(kuàng)节”,也叫“晒宝节”,如果这天是晴天,寺庙会晒经书、法器。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食新

小暑过后尝新米,“吃新”乃“吃辛”,是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

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表示对大自然以及祖先的感恩,然后人人吃尝新酒等。

城市一般买少量新米与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

所以,民间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说。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吃暑羊

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称为吃伏羊这种习俗可上溯到尧舜时期。

在民间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之说法。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簪奈花

《晋书》载"都人簪奈花",奈花,就是现在的茉莉。茉莉,花香浓郁,能祛秽浊之气。

江苏和上海等地,夏天的卖花人,常把连蒂的茉莉花用细铁丝扎成花球、花带等,供女子簪戴。

苏州虎丘的花农,把茉莉放在马头篮里,沿街叫卖,称之为戴花,妇女们一般都会购买、簪戴。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小暑养生

西瓜

说起夏天,大家就会想起生津止渴,解暑利尿,清热除烦的西瓜。

民间有“头伏的西瓜赛人参”一说,入伏后自然成熟的西瓜最好吃,到了出伏以后就不适合再吃西瓜。

但是,西瓜虽然解暑,但其性寒,脾胃虚寒,容易便溏的人少吃。西瓜甘甜,吃多了容易伤阳生湿,湿气重的人也要少吃。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苦瓜

西瓜虽是夏日解暑的珍宝,但最开胃爽口、祛暑清心的瓜类当属苦瓜。

中国民间自古就有 “苦味能清热”、“苦味能健胃”的经验之谈。

中医认为,苦瓜味苦、性严寒、能清热泻火。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黄鳝

小暑时节,黄鳝体壮而肥,肉嫩鲜美,营养丰富,滋补作用最强。

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风湿等阳虚的人,吃黄鳝进补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故民间有“小暑黄鳝赛人参”之说。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小暑   晋书   候温   黄鳝   蟋蟀   苦味   苦瓜   人参   茉莉   祖先   习俗   农历   时节   西瓜   民间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