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不涨价,股价翻两倍,锂电隔膜凭什么?


产品不涨价,股价翻两倍,锂电隔膜凭什么?


作者/星空下的牛腩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小鱼


主线行情新能源车、锂电池的投资逻辑,简单说就是四个字:上游躺赢


产品不涨价,股价翻两倍,锂电隔膜凭什么?


直觉上,是下游需求的景气,利好了上游供应商。然而,需求、供给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在供给端,如果去年没有比亚迪汉、特斯拉Model 3等爆款车型,那么也就很难看到需求的爆发。


上游躺赢的策略,需求只是起点,供给更加关键。


在锂电池的上游材料中,正极、电解液的涨价逻辑,的确简单明了。但是没涨价的隔膜,也让有关厂商的股价,在一年时间里至少涨了两三倍。


产品不涨价,股价翻两倍,锂电隔膜凭什么?


隔膜的作用是浸润电解液,并且隔开正极、负极以防止短路。同时隔膜上还需要直径一致、分布均匀的微孔,来让锂离子在充放电期间正常通过。


也就是说,隔膜可以理解为电解液的载体、容器。一旦更先进的固态电池开始大量应用,隔膜、电解液就会有退出舞台的风险。幸好固态锂电池走出实验室还是看不到时间表的事,所以隔膜可以继续躺赢。


产品不涨价,股价翻两倍,锂电隔膜凭什么?


隔膜的生产材料,主要是聚丙烯(PP)、聚乙烯(PE),说白了就是塑料(高分子材料),听起来一点也不高端。但能用在动力电池里的隔膜,还是有技术含量的。其壁垒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1. 电解液中的有机溶剂,对于高分子材料有腐蚀性。而浸润电解液的隔膜,却要耐电解液腐蚀;

2. 锂电池充电过程中,会形成锂枝晶(锂离子还原时形成的树枝状的金属锂)。隔膜一旦被锂枝晶刺破,往往就会使正负极接触,导致短路。因此,隔膜不仅要厚度薄,还要保证机械强度,防止被刺破;

3. 隔膜的孔隙率要尽可能得高,以便锂离子在充放电时顺利通过,这样可以降低电能损耗,提升能量密度、充放电性能。


产品不涨价,股价翻两倍,锂电隔膜凭什么?


为了降本提效,动力电池产业链正在抠每一处细节。隔膜自然也不会被放过。干法→湿法→涂覆,是隔膜领域正在经历的技术迭代。


简单来讲,干法性能差但综合成本低,而湿法隔膜择时性能好但综合成本高。由于隔膜在动力电池成本中占比很低,这使得性能成了电池厂最为看重的要素。于是,湿法隔膜的市场份额后来居上,占据了主导地位。而国内的头部隔膜厂商,也把握住了技术迭代的机会,成功实现湿法扩产。


产品不涨价,股价翻两倍,锂电隔膜凭什么?


湿法并不是终点,涂覆才是行业发展的大趋势。涂覆是在湿法隔膜上涂抹、覆盖一层物质(例如无机氧化铝、二氧化钛等),使得隔膜在抗穿刺等方面的性能,得到改良、提高。


在2014年之前,涂覆隔膜主要用于高端电子产品。因为订单少,所以主流隔膜厂商都没有建设涂覆生产线。再加上不同电池型号要求不同的涂覆配方,这使得电池厂只能先向隔膜厂采购基膜(没有涂覆的基膜),然后再找去找涂覆环节的代工。


这样一来,电池厂为了一种材料,要付两次钱。繁琐的流程,不利于提高供应链效率。所以,隔膜厂商搞基膜+涂覆一体化,电池厂是欢迎的,而隔膜厂商正好能通过提升产品附加值,来拓宽营收来源,增强盈利能力。


产品不涨价,股价翻两倍,锂电隔膜凭什么?

不同厂商的涂覆材料、配方不尽相同


除了技术迭代之外,产业链层面的投资逻辑,也很关键。在动力电池各种上游材料中,隔膜是行业集中度最高的环节。


国内隔膜行业前三大厂商的市场份额(CR3),从2019年的64%,提升到2020年的74%。相比之下,电解液、三元正极的CR3,则分别只有62%、34%。


产品不涨价,股价翻两倍,锂电隔膜凭什么?

图片来源:天风证券研究所


从这个角度讲,在隔膜行业选龙头,要比其他环节更稳妥。而头部厂商能扩大市场份额的原因,也就是选股的方向:

1. 产能优势。除了聚乙烯等原材料之外,折旧在总成本中排名第二。产能优势实现了规模经济,能摊薄折旧成本。近5年内,拥有产能优势的头部厂商,已经将折旧成本、总成本降低了一半。而成本的下降,可以让头部厂商在利用价格优势扩大市场份额的同时,还不比担心利润空间的下降。

2. 经验积累。一条湿法+涂覆隔膜生产线,光是关键设备就要7种。把设备买回来之后,如何调试设备、工艺,在保证良品率的情况下实现量产,才是厂商面临的更大考验。60%的良品率,是行业的平均水平,但是头部厂商的良品率能做到78%。


产品不涨价,股价翻两倍,锂电隔膜凭什么?

图片来源:天风证券研究所


在以上2个方面中,生产经验更是公司价值的无形护城河。经验是万事开头难,是先苦后甜。A股某龙头隔膜厂商,2010年建设第一条湿法生产线的时候,用了3年来才最终投产。但这是积累的经验,在后来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等到2018年扩产的时候,每条生产线的安装调试,就只需要3个月。


当行业具备了这种性质,我们作为投资者,买头部厂商就是最划算的,因为积累经验的学费,厂商已经先交了。而行业追赶者的学费还没交,此时进场,得陪着厂商一起交学费。仅仅是看到行业追赶者的估值低就去建仓,看似捡了便宜,实则是自己吃了亏。


看着指数短期波动频繁交易的,也是类似。上个交易日,创业板指数深蹲,看着挺吓人的。然而,单根K线不足以改变趋势。


关于最近的行情,有大V发表观点,原话是“某些板块上涨幅度竟然超越沪指,太可怕了”。这种说法其实没有什么指导意义,因为大盘指数并不决定个股涨跌,行业、公司自身的基本面逻辑,才是发挥决定性作用的。


高度景气的行业,肯定是会被高估的,这是由资金趋利避害的结果。但是,高估≠必然下跌。反正已经高估了,150倍市盈率和200倍市盈率,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而这正是股市造富的地方,也是股市疯狂的地方。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2

标签:隔膜   电解液   正极   湿法   产能   锂电池   股价   头部   生产线   逻辑   性能   成本   厂商   经验   材料   时尚   行业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