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价的临期食品,消费者与商家的狂欢?

白菜价的临期食品,消费者与商家的狂欢?


最近,临期食品在年轻人群体中成了热词。确实,各种二折一折的商品都供不用求,确实是“真香” !


白菜价的临期食品,消费者与商家的狂欢?

火到什么程度呢?豆瓣有小组,知乎有回复,B站还有UP主专门开箱测评。超市里至少卖3元一瓶的饮料只要一块多钱,五连包的方便面不到10元,2元一大包的曲奇饼干,3元的进口威化饼,10几块的自热火锅,20几元一箱的牛奶......

白菜价的临期食品,消费者与商家的狂欢?

当然,线上的热度仍属于小众,和线下层出不穷、大大小小的临期食品折扣店相结合,才能让临期食品由小众人群转变成大众关注的焦点。

临期食品有着许多惊喜与意外,一群喊着“穷”的消费者沉迷于“薅羊毛”的快乐中,但其实被商业化的临期食品并不是下沉市场的专属,它的目标客户更是那些乐于尝新的年轻“打工人”。


白菜价的临期食品,消费者与商家的狂欢?

而做着这门生意的人们,一边寻觅着追求性价比的消费者,一边收拢着零碎又复杂的供应链,被打上倒计时烙印的临期食品,也一不小心就会变成烫手山芋。


01 临期食品并非过期食品

做食品生意的人,多多少少都是在与时间赛跑。每一个包装食品走出生产线,都会被打上保质期的烙印,这是比品牌本身更能决定它价值属性的一串字符。


白菜价的临期食品,消费者与商家的狂欢?


在食品行业内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距离保质期到期时间过了1/3的商品,就不能进入大润发、家乐福等连锁零售商店,同样在线上渠道也有相应要求。比如一包饼干的保质期是12个月,如果距离出厂过了4个月了,那这个饼干就没机会在超市上架了,这也被称为食品流通行业的允售期

允售期的存在是为了保障消费者可以买到新鲜商品,但也让大量被供应链耽误的食品成了库存货。比如那些进口食品,漂洋过海进入中国市场,经历了海运、海关、物流一连串的路径下来,刚见天日可能就超出允售期了。

这些超过允售期,并且在保质期内的食品,就被称为临期食品,所以它并不是过期也不意味着变质。

2012年1月27日,国家工商总局发文明确要求,食品经营者对即将过期的食品应向消费者作出醒目提示,也就是说,到了保质期临界期限的食品需要告之顾客并单独出售。北京市工商局随之向外界公布了“食品保质期临界”的6级标准:


白菜价的临期食品,消费者与商家的狂欢?


临期食品的定义,只是在商品的销售周期内,基于保质期计算的,方便进行促销活动,货架管理,仓储运输管理的一个概念。


食品从品牌商、经销商、零售商再到消费者手上,需要经过一系列流通环节,每一环都顶着保质期的压力在赛跑,但这也对各个环节的能力提出要求,完美的流通效率在现实中很难实现。所以临期食品的出现,是一种必然现象。

02 Z时代是购买主力军

以前,人们往往认为打折的临期食物不够安全而鲜少购买。近年来,随着消费观念的改变,以及临期食品销售渠道的拓展,购买临期食品正在成为消费新风尚。


白菜价的临期食品,消费者与商家的狂欢?


许多人还会通过互联网分享自己所在城市的线下临期食品商店信息等。

购买临期食品的主要人群分为两类:一类是想节约开支的人,另一类是知晓各类临期食品安全性的“内行”。

在豆瓣APP的“我爱临期食品”小组内,有超过七万的“临期食品爱好者”。小组简介中写道“用打折的价格,吃到不打折的美味。临期食品可以买!临期食品不丢人!”


白菜价的临期食品,消费者与商家的狂欢?


组内有各地线下临期食品商店“专楼”,组员们在这里找到、提供自己城市的临期食品商店信息;也有临期食品的“宝藏”网店分享:比价格、比品质、比终期……“还有20天可以吗”“当然可以了,我经常吃只剩一个星期的东西”。


在这里,年轻人聚在一起,分享各种渠道搜集到的临期食品信息,他们践行着自己的“小众”生活方式,并乐于把这样的消费观传递给更多人。


白菜价的临期食品,消费者与商家的狂欢?


某便利店的一项调研显示,超七成的受访者愿意在门店内购买特价商品(临期品),这其中包括众多的年轻人。同时,数据显示,以今年4月和5月办公楼门店的临期品购买情况为例,“Z世代”(“95后”和“00后”)是临期品购买的主力人群。

03 线上与线下

从待在超市的促销区,到成为进口商品店内的引流爆款,临期商品生于线下,但在线下的发展却一直不成气候。一些打着临期食品专卖的超市里,真正临期的商品只在20%左右,主要原因在于临期商品的供应链问题比较难解决。

为此,“临期捕手”在数字化供应链的基础上,花大力气在全国布局了四大物流云仓,并建立整合了200多个大中型仓库,和1000多家食品企业进行战略合作。一些掌握上游渠道资源的平台,如“好食期”“甩甩卖”等纷纷成长起来。这些平台的消费群体既有线下的小商户,也有一些尝鲜的C端用户。而像“善食者联盟”,则索性将大学生定位为目标用户群体。


在定价模式上,他们更侧重于根据保质期长短定价,越临期越便宜,并进行显著标识。但在流量危机时代,新的流量获取成本越来越高,如何找到更便宜的流量成为这类平台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生于线下,长于线上,随着线下品牌店铺的增加,临期食品开始破圈,成为一部分年轻人心中的“网红店”。目前,在全国不少城市诞生了一些区域型的临期食品品牌,如临期捕手、好特卖(Hotmaxx)、繁荣集市(BOOM BOOM MART)、帝斯卡特、老婆大人、好幸福、德仪洋行等。


白菜价的临期食品,消费者与商家的狂欢?


从规模来看,临期食品的品牌目前尚没有全国化,还处于品牌发展的初期。这并不代表临期食品行业遍地是机会,相反,这个行业挑战很多、门槛很高。未来,真正具备竞争力的企业,必须要拥有极强的资源整合能力、稳定可靠的数字化供应链、规模化的线下销售渠道以及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


临期食品市场在中国发展的主要原因有三:


一、中国人一向有主张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文化传统;

二、如今消费者的文明素养日益提高,更加注意避免食品浪费;

三、一些食品生产企业缺少计划性,加之不得力的市场营销,就造成了产能过剩。

04 临期食品并非那么理想

说到底,临期产品主打就是一个便宜,对于消费者来说,它是一块很甜的糖,但是,对于一些商家来说,很多人都去买临期的了,但是自己刚上的货却卖不出去,只能等到临期做低价处理。在各大商超,其实都能见到临期食品的打折柜台,盒马和一些进口精品超市,也会在晚上定点放出折扣临期食品。

但这种打折促销无法成为大规模动作,一方面会损害商超的品质感,另一方面也对品牌带来伤害。


白菜价的临期食品,消费者与商家的狂欢?


但就目前还处于粗犷状态的市场而言,临期食品生意难做也是真的。除了行业水深、价格不透明、供应链不完善、货源不稳定等因素,从业者还要面对消费者认知的问题。毕竟大多数消费者,还是更习惯于在大型商超的特价专区和晚九点之后的面包房买临期食品。

其实很多临期食品本就是因为销量不好,而造成的积压库存,这样一批货再经过层层传导,反而临期零售商们成了“接盘侠”,抗风险能力弱,也是这个行业一直存在的问题。同样受制于供应链的压力,临期食品的货源并不稳定。不同于正常供货商能够帮助货品的供给,临期食品由于拿货渠道不稳定,导致货品供应不稳定,无法保证热销产品随时能够供应。


白菜价的临期食品,消费者与商家的狂欢?


食品行业的供应链本身就非常复杂,不同与服装、电子产品往往是品牌直营或者是指定代理商运营,食品品牌销售网非常复杂,可能一个品牌就有上千个代理商,并且地区之间存在区域保护。所以想要打通和整合食品供应链,是非常难的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消费者   食品   捕手   小众   保质期   食品行业   流量   人群   渠道   年轻人   生意   商店   商家   品牌   商品   时尚   行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