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产频频跑输“队友”,青岛还是制造业强市吗?

丰富城市经济结构、降低对少数领军企业的依赖度,既是制造业命题,更是城市发展命题。

二产频频跑输“队友”,青岛还是制造业强市吗?


文 | 金文丰

编辑 | 韩毅


宁波3128.2亿元、无锡3040.43亿元、长沙2381.81亿元、郑州2486.1亿元、青岛2244.94亿元,假如不加标注,少有人会想到这是几座城市2021年上半年第二产业增加值数据。因为青岛一直被定义为工业强市,青岛也把制造业当成“立市之本、强市之基”。

青岛第二产业增加值不止在今年上半年落后,在2020年全年数据上,青岛第二产业增加值4361.56亿元,也比长沙、郑州这两个经济总量不及自己的城市少将近400亿。更为严峻的是,在第二产业投资增长数据上,青岛也不容乐观。

青岛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里,用“制造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取代“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成为主要指标。当下,青岛的家电电子、高铁等优势产业要么身处激烈的竞争环境,要么面临着产业周期的潜在调整,急需踏踏实实地培育出几个在全国叫得响的产业。

丰富城市经济结构、降低对少数领军企业的依赖度,既是青岛制造业突围的命题,更是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刚需。

二产数据跑输队友

综观中国城市经济总量排名,南方城市占据主体的前十名排位已经日趋巩固,紧随其后的1.2万亿经济总量区间的城市则竞争惨烈。

二产频频跑输“队友”,青岛还是制造业强市吗?

在2021年上半年,即时排位为宁波、青岛、无锡、长沙、郑州。而在2020年上半年,位次顺序则为长沙、无锡、青岛、宁波、郑州。对比两个年份,除了郑州稳居末席之外,其他位置都发生了变化。

排位更迭变幻,竞争热度不减,过去几年,这些城市毫无例外的都把制造业作为重点。在2021年上半年,这几座城市的制造业都跑出高速度,但第二产业规模已经拉开档次。

其中,宁波最强,上半年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128.2亿元,增长16.7%,两年平均增长6.7%,第二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6.6%,远超于第三产业的42.6%。

无锡紧随其后,上半年第二产业增加值3040.43亿元,增长16.2%,增速远高于第三产业增加值11.8%的增速。

长沙上半年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381.81亿元,增长9.3%,虽然不及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增长13.1%,但总量也相当可观。

郑州上半年第二产业增加值2486.1亿元,增长12.5%,和第三产业增加值12.6%的增速旗鼓相当。

对比宁波、无锡、长沙、郑州四个竞争对手,青岛上半年第二产业增加值仅为2244.94亿元,增长13.2%,两年平均增长6.3%。增速一般,增加值最低。

假如说半年数据不能全面反映五座城市第二产业总体实力的话,那么在2020年全年数据上,青岛的第二产业规模依然是其中最弱的。

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青岛第二产业增加值4361.56亿元,增长3.0%。宁波第二产业增加值5693.9亿元,增长3.0%。无锡第二产业增加值5751.19亿元,比上年增长4.3%。郑州第二产业增加值4759.5亿元,增长4.5%。长沙第二产业增加值4739.27亿元,增长5.0%。

更为严峻的是,从第二产业投资增长来看,青岛也不容乐观。2020年数据显示,在第二产业投资增速方面,青岛为1.6%,宁波为10%,无锡为13.3%,长沙为3.9%,郑州达20.8%。

产业选择峰回路转

在上半年数据中,宁波凭借6640.6亿元的半年GDP稳居全国第12名,青岛半年GDP则为6539.21亿元,被稳稳挤到第13位,与宁波的差距也被拉大到100亿元。

这是宁波连续在2019年、2020年两份年报数据上超过青岛之后,在2021年一季度、上半年两个数据上继续压住青岛。其中,在2020年全年数据上,宁波、青岛差距为8亿元;2021年一季度,宁波对青岛优势拉大到74亿元;如今半年数据发布,宁波对青岛的优势继续放大,宁波将大概率在全年数据上继续领先青岛。

二产频频跑输“队友”,青岛还是制造业强市吗?

2021年上半年,宁波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128.2亿元,而青岛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244.94亿元,两者相差883亿元。在宁波赶超青岛的过程中,制造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宁波制造业近年来一直稳居全国前十。

更为严峻的是,在宁波、无锡等城市凭借制造业对青岛进行包夹的同时,青岛在自身的产业选择中明显倾向了服务业。

2007年11月,山东省服务业发展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提出了“青岛要率先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的要求。按照这一要求,青岛要力争到“十二五”中期,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50%以上。

此后,青岛服务业占比几乎以每年1个百分点左右的速度蹿升,与此形成对比的是,青岛工业占比也以每年1个百分点左右的速度下滑。2011年,青岛三产就以47.8%的占比“绝杀”二产的47.6%占比。2020年,青岛二三产占比为35.2:61.4。

在对标城市中,宁波二三产占比为45.9:51.4,无锡二三产占比为46.5:52.5。虽然深圳2020年的二三产比重为37.8:62.1,但二产占比也比青岛高,而且经济规模基础大,工业总量比青岛庞大很多。

在青岛现有的王牌产业中,家电电子产业面临着合肥、佛山等传统制造基地的竞争,格力甚至把工厂建到了山东;机车产业也面临着长春、株洲等城市的竞争。尽管青岛工业门类齐全,但除了橡胶轮胎、纺织服装等产业,已经很难找出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其他制造业门类。青岛更多的制造业产品都是产业链条上的某个细分环节,并没有形成区域的产业集群,在未来的竞争中难以谋求优势。

频频在第二产业数据上跑输“队友”,背后是青岛过去十年重视服务业强于重视制造业的必然结局。在重塑制造业优势的目标指引下,青岛需要扎扎实实的培养专精特新企业,更要脚踏实地的推进工业互联网赋能,实现制造业企业的百花齐放,才能弥补二产短板。否则被宁波赶超既不是偶然现象,更不是最不利的结局。

内容来源:财经齐鲁微信公众号 财经杂志客户端齐鲁频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青岛   制造业   依赖度   无锡   长沙   郑州   宁波   比重   队友   服务业   上半年   半年   产业   工业   数据   城市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