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和家园 | 先生之风,岁月沉香

恭和家园 | 先生之风,岁月沉香


编者按:

一段岁月,沉淀出丰厚人生。不同的人生历程交织,汇聚家园独特的人文氛围。

在这个礼赞奉献的节日,让我们共同走进光阴深处,倾听三位长辈的鎏金岁月,读懂教师的初心与情怀。让每一份记忆都融入家园的精神生活,成为家人共同的情感归属。


01.

杨秀英 逾40年执教

“热爱一生的坚守”—

「缘起:12岁的“小先生”」


杨秀英第一次站上讲台,是12岁。在初等教育也并不普及的年代,各小学的课后教学班,是很多孩子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

当时就读于下斜街小学的杨秀英,被班主任老师委任为课后班的“小小教师”,第一次站上讲台,她就被孩子们的灼灼目光触动,因为这是源自对知识的渴求。孩子们尊称她为“小先生”,这三个字在心中扎根、萌芽,她第一次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的神圣。


恭和家园 | 先生之风,岁月沉香


那一年,父亲的去世,让杨秀英母女四人的生活变得拮据。母亲需要照顾年幼妹妹,家中经济无法支撑她继续就读初中,她不得不放弃班里唯一保送北京市第五中学的名额,那时候的杨秀英以为,成为老师已经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契机:考入初级师范学校」

偶然的机会,杨秀英在街上拿到一份初级师范学校的招生简章,小学毕业就有资格报名,无需负担学费之外,每月还有十元的生活津贴。这对一心想成为老师的杨秀英而言,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于是,这名十几岁的女孩,只身离开北京城,前往到通县参加这所师范院校的入学考试。当被问及为什么要考师范学校时,她回答:“我非常想成为一名老师。”充满赤子情怀的真诚答案,让面试老师很受触动,于是她顺利地进入学校,开始为期四年的学习。


恭和家园 | 先生之风,岁月沉香


再度回忆起这段学习生活,杨秀英受益匪浅,她不仅学习初中课程,更受到系统的教育学与心理学教育,这为她日后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点滴铺垫的成材之路」


师范学校毕业后,杨秀英如愿成为一名小学教师。三十多年的教学中,她深知基础教育的重要性,所以从一点一滴,为学生铺垫影响长远的学习之路。

她精研各年级的课程,让所授知识融会贯通,为进一步学习做铺垫;不断改进教育教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学生每天6:30到校,利用课前时间进行复习与预习。她教给学生的不只是知识,更培养受益终身的学习习惯。


恭和家园 | 先生之风,岁月沉香


1996年,退休后的杨秀英受纺织学校邀请,出任财会中专班班主任。开学第一天,她被班里两位学生用零钱凑出的学费而打动,她拿着这一叠用汗水换来的学费,对全班学生谆谆教诲:要生活勤俭,要好好学习,在完成中专课程的基础之上,努力拿到大专资格证书。

在她的鼓励和教导之下,班上有九位学生不仅取得中专毕业证书,还拿到了计算机、珠算与大专学位。


「感悟:辛苦却乐在其中」

在那个特殊年代,教师不仅负责教学,还需参加劳动。但杨秀英不觉辛劳,这样的经历反而磨砺她不畏困难的性格。长达数十年的时间,她要同时兼任语文与数学双科教学,每天至少批改四摞作业本,几乎每件衣服的手肘处都被磨破过。因为主要精力要放到教学中,只能请保姆照顾自己孩子的衣食起居,女儿打趣地叫她“学校妈”,开玩笑地说保姆才是“亲妈”。


恭和家园 | 先生之风,岁月沉香


但辛苦却未曾动摇她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她曾教导过两代人,最让她觉得欣慰的,是自己的不少学生毕业后,也选择走上讲台,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她很庆幸,可以将年少时的向往一路坚持,成为自己终身的事业。她也同时感到自豪,可以将这支授业育人的薪火一路传承,为国家与民族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02.

顾润田 教育系统工作28年

“一位不站讲台的老师”—

「初心:从选择到情怀」


革命家庭出身的顾润田,在上学时,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会成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他38年的工作生涯中,教育体系的工作时间长达28年之久。从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他编纂过小学教材,任教于中学并从事行政工作。在离开学校十年之后,他选择离开政法部门回到教育系统,在北京工业大学工作直至退休。如果说,当初就读师范专业是一种为升学做出的最优选择,那么他再次做出回到学校的选择时,教育已经成为他心中的一份情怀。


恭和家园 | 先生之风,岁月沉香

「实践:从讲台到学生身后」


再次谈起这段亲自授课的经历,顾润田感慨良多,正确的引导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而他的选择,是先和学生成为朋友,拉近心与心的距离。虽然顾润田只有半年的授课经历,大部分工作都处于幕后,但他始终以一名“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编写教材时,他会根据学生的理解水平进行课文的选编,一个生字出现得是否恰当,他都会反复地研究、修改,尽心尽力编写课文,提供教学参考。无论是在讲台上,还是在学生的身后,他都以同样的情怀,守护着孩子们的茁壮成长。


恭和家园 | 先生之风,岁月沉香


「理念:从品德到学识」


在顾润田的内心,始终感激自己的一位小学老师,在他求学期间,这位老师曾对他们讲:“你们的父母在建设国家,老师要替国家教育好他们的孩子。”这句话对顾润田的影响深远,他意识到一位思想品德高尚、价值操守崇高的老师,会激发出学生更多的正能量。


恭和家园 | 先生之风,岁月沉香


在学校的行政、党政工作中,这个信念也砥砺着他的前行,他明白教育的本质与核心所在:学生在拥有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有着高尚的品德。他将工作重点集中于教师的思想建设,以教师的价值观激励学生的成长。如果说教师的工作是传道、授业、解惑,那么顾润田就是在为带领学生前行的老师指引方向,提供助力。


恭和家园 | 先生之风,岁月沉香


幕后的教育工作者,更像一块块砖石,构筑了一座长城,守护这一方净土。他以不变的坚持,守候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因为对于顾润田而言,教育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期待成长的感动。


03.

彭广玉 执教14年

“从未辜负每一位学生”

「机缘巧合成为老师」


1958年,刚刚高中毕业的彭广玉,响应号召前往门头沟支援矿区,因当地缺少师资,刚刚十六岁的她机缘巧合之下,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

没有接受过正式的师范教育,没有教育学基础,彭广玉只能在实践中摸索与学习。


恭和家园 | 先生之风,岁月沉香


她始终铭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成为老师的第一天起,彭广玉就将“为人师表,育儿成才”当作自己的职业信念。直到婚后,她随丈夫辗转至济南、青岛等多地,迫于文革的大环境,她才被迫放弃了教师职业。


「以鼓励引导学生成长」


对于学生,彭广玉始终怀着爱。但她认为,真正的爱并不是迁就,而是要给予孩子温暖,让他们总是能看到希望。在学校里,彭广玉是有名的“放牛班专家”,那些让其他老师感到头痛的学生,都能在她的引导之下变为好孩子。她曾对一位调皮的学生要求,希望他到校后帮助打扫班级卫生,当她在全班面前夸奖这名学生的时候,也在学生的心中种下了善意的种子。


恭和家园 | 先生之风,岁月沉香


她的心中总有一本账,但她却对学生说,所有过往皆不追究,只要从今天开始认真学习、帮助他人,每一位同学都是优秀的好孩子。在她的引导下,孩子们慢慢纠正缺点,“放牛班”亦不复存在。


「退休不退志,始终心系教育」


在彭广玉心中,立德是教育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她也常常教育学生:爱祖国、爱人民,要做一个顶天立体的人,为国家做一番事业。退休后的彭广玉,最喜欢读的书是《弟子规》,看到顽皮的小孩子,她也会忍不住去规劝几句。这是十几年的执教生涯给她留下的“职业病”。“少年强则中国强”,每当看到孩子的笑脸,这句话便会出现在她的心中,她仍然想为教育事业尽一份力量。


恭和家园 | 先生之风,岁月沉香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彭广玉因为工作的频繁调动,直至退休,每月都只领着39元的工资,职业收入并没有为她的生活带来质的改变,但教育事业却成为她恒久不变的初心和信念。


恭和家园 | 先生之风,岁月沉香


循着故事,我们理解长辈的执着与坚守,这些经历不仅记录着每一段教育事业的珍贵过往,更将成为家园精神生活的情感联结。分享与倾听,让我们紧密地凝聚在一起,共筑家园独有的人文传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小先生   好孩子   初心   沉香   师范学校   讲台   情怀   岁月   心中   老师   教师   孩子   小学   学校   知识   时尚   学生   家园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