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珠容作品:超越父亲的责任


张珠容作品:超越父亲的责任

1920年深冬的一天,儿童教育家陈鹤琴的长子陈一鸣出生了。陈鹤琴当即决定:把儿子作为自己的“试验品”,用文字和照片记录他出生后的每一点细微变化。

原来,此时的中国还是一个有着两千年专制传统和80%文盲的国家,孩子们多是家庭的附属品,大人们无知又专制地管着他们,基本没有尊重和平等。这些,让刚留洋归来的陈鹤琴愤然。他说:“养蜂有养蜂的方法,养猪有养猪的方法。对于养孩子,事前无准备,事后不研究,那么孩子的价值还不如一只羊或一头猪。”所以,他想将儿子在各种场合、环境中的表情、动作用文字和照片详细记录下来,并对这些表情和动作所反映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予以对比研究。

陈鹤琴这样记录着儿子陈一鸣的成长:这个孩子是在1920年12月26日凌晨2点9分生的;生后两秒就大哭,一直哭到2点19分,共连续哭了10分钟;以后就是间断地哭了;45分钟后:他哭累了,开始打哈欠;12小时后:他撒下了人生的第一泡尿;第4天:吸乳后打嗝;第58天:开着嘴微笑……这样的记录,陈鹤琴持续了整整808天。经过2年半系统地观察和记录后,陈鹤琴出版了中国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第一本专著《儿童心理之研究》。而这本专著,就是奠定中国儿童心理学和儿童教育学的第一块基石。

陈一鸣晚年回时说:“父亲从外国学了儿童心理学,结合我的实际,拿我作为一个‘试验品’,来具体观察究竟儿童心理是怎么样发展的,儿童的身心是怎么样成长的。他的这项破天荒的工作,已然超越了父亲的职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儿童心理学   父亲   着儿   试验品   深冬   儿童心理   专著   中国   儿子   表情   文字   儿童   孩子   照片   方法   责任   作品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