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本艳作品 : 三拜宝堂寺


朱本艳作品 : 三拜宝堂寺

岸芳春色晓,水影夕阳微。静静依偎在房陵河畔,潺湲的涛声里断断续续传来稚子清嫩雅悦的诵读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句妇孺皆知的诗出自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六经”之首的《诗经》作为中国韵文的源头,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渊薮,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或许太过遥远。然而几千年来,诗经文化如永不涸竭的甘露滋养着十几亿中华子民。万壑流泉、山峦叠翠的秦巴山脉;纵横千里,山林蔚然地千里房陵,这块华夏文明崛起的领土上,百姓安居乐业,陇上笙歌鼎沸。“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昔我往矣,杨柳依依”“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盛鬋娉婷的女子,清峻儒雅的男子敞开歌喉,不断地上演《风》《雅》《颂》的乐章,婉转动人的吟唱音韵悠长,绕梁遏云,不绝如缕。

(一)

《诗经》采风者、编纂者尹吉甫是哪里人?说法不一,各界仍有争论,但其故里在湖北房县,则得到众多学者的认同。明·嘉靖典志《湖广通志》和《大明一统志》以及《郧台志》《郧阳府志》《房县志》等记载:“尹吉甫,房陵人,食采于房,葬于房之青峰山,今碑坟在焉。”中华书局1947年版舒新城主编的《辞海》载:“尹吉甫:周房陵人,宣王修文武大业,进迫京邑,奉命北伐,逐之大原而归。” 沐浴中华诗祖的无限光辉,千百年来,诗祖故乡的人一直追寻着这位先贤圣哲的足迹。

尹吉甫镇是尹吉甫的故里,坐落于房县县城以东约36公里之地,东与襄阳市保康县接壤,西与地质学家李四光命名的“青峰断裂带”毗邻,西北连通沙河、万峪,305省道横贯东西,谷竹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堪称房县"东大门"。房县大部分的水经马栏河,流经此镇注入汉江。此地既是交通的枢纽,也是尹吉甫的食邑地、采风地、卒葬地。 诗经传唱从古到今,流传甚广。民间百姓能够用不同形式歌调唱出诗经"关雎""伐檀"等多首《诗经》诗歌。大巴山腹地的房陵儿女独享诗乡之便利,尽得诗祖之呵护,自幼受古韵气息的熏染和浸润,血脉里流淌着汉声诗韵,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宝堂寺被称为尹吉甫宗庙,幽居尹吉甫镇境内的白渔河村万峰山上。凭轩送目,远舍青烟畔,日暮苍山稠,飕飕万峰顶,犹闻关雎声。这个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跃马定乾坤的西周太师不由得叫人心生敬畏拜谒之情。孔子的学问和道德,曾让颜渊喟然叹曰:“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这种情怀,原来古今皆同。

心之所向,行之所至。丁酉年荷月,我们一行三人怀着对先贤无限的崇敬,兴冲冲向着这个充满人文色彩之地迈进。从346国道进入,途经青峰,目睹大峡谷的深涧纵壑,静水碧流;青山茂林,秀峰奇峦,心情沉静而安适,怎么也无法把它和“地质史学”“断层带”“火山爆发”这些词语联系起来。“有山无水不秀,有水无山不壮”山是房陵的傲骨,造就房陵人的慷慨和豪放;水是房陵的柔情,给予房陵人的通透和睿智。青峰山清泉环绕,大峡谷文峰长伴,灵动的水和连绵的山相依相偎亲密和谐,给人以无限的启迪。马栏河岸裸露的壁岩姿态万千,形态各异,蔚为大观。

山一程,水一程,沿途风景如画,美不胜收。走走停停,到达青峰镇已接近中午。不曾想青锋镇道路建设,我们如同迷途的羔羊,四处寻找出口,无奈道路不熟,多处又被拦截,焦渴疲乏,只好原路折回。青峰门前千万峰,酒浓不抵别愁浓。心心念念达成此行,乘兴而去因诸多因素遗憾而归。

(二)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诗书今在眼,还欲诗经纶。”读尹伯吉甫编著的《诗经》,可窥探他整个人。“文武吉甫,万邦为宪”尹伯吉甫比老子早281年,比孔子早301年,比屈原早512年。《诗经》的文学价值、思想艺术对后人的影响,牢笼千载,衣被后世,不愧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光辉起点。在古代既是政治伦理的教科书和礼乐文化的集大成者,又是诗歌艺术的典范,其“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新时代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建设中,《诗经》中的爱国情感,友爱亲情,忧患意识,审美意识,人文精神等仍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我倾情于《诗经》已有多年,工作之余,情不自禁地投入这片文化宝库的怀抱。那依依的情怀,犹如初恋一般“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心驰神往似食蜜饯;陶醉其间,幸福盈满心海。每一次翻阅都是对自我的一次洗濯;每一次品读皆是对灵魂的一次净化。

“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莫善乎诗。”我想《诗经》的美应该不仅仅体现在实用之效方面。“逃之夭夭,灼灼其华”、“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有美一人,轻扬婉兮。”那些美到骨髓的句子总让你浮想联翩。“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双怎样的一双手?是纤纤素手,是青葱玉指,如玉笋,如柔荑,如凝脂。“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又是怎样的一段浪漫的爱情?旖旎缱绻抑或缠绵悱恻;连枝共冢抑或暮翠朝红;花成蜜就抑或相见恨晚。关雎,是一种怎样的鸟?河州岛,那是怎样的一种意境?“求之不得”是一种怎样的情怀?“寤寐思之”又是一种怎样的情状?若有诗书藏在心,岁月从不败美人。诵读诗经,美好的情愫会不知不觉在你的心中悄悄升腾;你的人格魅力个人品味也在慢慢提升,心灵会萌生几许禅意。

朱本艳作品 : 三拜宝堂寺

己亥年五一,赋闲在家,言谈之余遂起再拜之意。吸取前一次的教训,清晨启程,中途不敢流连盘桓,四十分钟左右到达青峰镇。继续向东走大约五六里,路边一根十几米高的石柱进入视线,上半部分是一个凹陷的红色“风”字,下半部分镌刻《关雎》篇章。浓浓的古韵气息从静静矗立的石柱里渗透出来,感觉自己身上顿时多了几分谦谦君子的雅味。道路左侧,迎面竖立一个几十平方米的大牌子,醒目的大字尤其惹眼:房县宝堂寺——读书人的圣殿。

到达白玉村去宝堂寺的入口。从左方刻有“中华诗祖--尹吉甫故里”的大门进入,道路以三十度的斜坡向前方延伸。在曲折回环、蜿蜒匍匐的山路攀爬。越往高处,人烟越稀少;越往高处,道路越狭窄,险要处仅一车可过。一路打探,一路忐忑。不知何时,天空飘来了绒绒细雨,路面变得湿滑,坚定地叩拜之心开始摇摆不定。大概离目的地还有一小半的路程,车轮在一“之”形的拐弯处,一不小心陷进了边沟里,此行就此搁浅。微雨廉纤,山色空蒙,遥望耸入云端的万峰山,宝堂寺在暝云中若隐若现,想起一位文友曾说:去什么地方,遇见什么人,皆是缘分,全然由不得自己。迷离之中,心生疑虑,是我的心不够虔诚叩不开诗祖的门,还是说我和诗祖的缘分还不够?两次来拜,皆半道而归。情之怅然,不能自已,遂吟诗一首:

登宝堂寺

东望宝堂几万重,满目翘然草色葱。

等闲飞来怅惘去,仰瞻山寺云波涌。

(三)

风一程,雨一程,思慕追拜梦不成。此后,再不敢轻易动这个心思。

庚子年大患,居家数月,足不出户,徜徉在诗书的海洋里才得以度过了那些煎心焦躁的日子。解除隔离后,惊魂虽尚未完全甫定,囚闭的身体早已迫不及待地想要去野外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恰巧听闻去宝堂寺的路修建一新,宽阔又平坦,十分欣喜,叩拜尹伯诗祖的心愿再次萌发。大概真的是缘分到了,此行畅通无阻,从县城出发,经青峰,翻山越岭,不到两个多小时就到达宝堂寺。或许是道路险峻僻远,游人寥寥无几,青铜兮甲盘孤零零地立在寺院前的空地中央。正所谓: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青峰径入云中去,白云时从天外还,上苍给予这个地方太多的厚爱。上有青冥倚天之绝壁,云霭冉冉怡目;下有飕飕万壑之松涛,幽谷爽风拂袂;四围层峦叠翠,匍匐裙角。置身于此,浩浩乎如太极宗师冯虚御风不知所止;飘飘乎如绝尘高人遗世独立羽化登仙。寺院巍巍然静卧万峰山主峰,群山朝拜,四方辐辏,龙脉萦绕,可谓风水宝地。据房县县承李南金、知县胡壁主持立的《万峰山宝堂寺立碑记》记载:"此乃古周朝名宦尹吉甫由山西而致,久隐山房旁观也,朝夕留心而得乎此山峦。”对诗祖尹伯来说,宝堂寺是他经历宦海、阅尽沧桑后心灵最后的皈依,朝闻百鸟争鸣,夕访幽涧飞瀑;倚青山,观暮云,留下《诗经》这部厚重的文化遗产。

“万峰山宝堂寺建造记”碑文记述,宝堂寺始建于大明正德十一年(公元1517年)。宝堂寺的主要建筑为经堂、佛殿及左右配殿。这些殿宇堆绣各式图案花纹。其他小庙和仓房,不规则地散布在大殿两侧及后方。寺分前殿和后殿。前殿房间现已毁损,仅余山门和房屋基础,以及大量石构件石窗、石盆、记事碑、石香炉等。中间轴线两侧有石碑二座,右为龟驮碑,高三米多,碑帽为二龙戏珠纹浮雕。碑文为“房县万峰山宝堂寺立碑记”文,详细记载建庙经过。碑座为翘首石龟,雕刻手法质朴粗犷,生动逼真。左为‘房县万峰山宝堂寺建造记碑’,形制同右,但无龟座,残损严重。由碑座至西为二层台,中间有石制大门,现仅存浅浮雕瑞兽图案石鼓和一道浅浮雕花图案的过门石 。

只见尹吉甫宗庙镶嵌在一座岩壁上,分上下两殿:下殿凿有一石窟大石殿,洞内四壁钻了上百个大小不同的小方孔,孔内插石楔,石楔托石盘,石盘坐神像。石窟大殿外沿崖边凿石梯,石梯外有石护栏。拾级而上,由南向北再向南,然后由东向西至品字形上殿,上殿共三间合称"三间堂"。尹伯神像傲视前方,泰然自若。观之,让人肃然起敬。

风雨的浸蚀、战乱的涤荡、文革的浩劫使宝堂寺破坏严重,不少殿堂、佛像被捣毁和拆除。经各级政府拨款整修,现基本保持了原样,殿宇嵯峨,清幽典雅。据了解,石窟大石殿外梯形台地上原建有拜堂三重,两侧有厢房。寺院庙房青瓦飞檐,三重殿宇雕梁画栋,门楼、立柱、屋梁均有雕刻绘画装饰,神仙圣贤、龙凤狮马,花鸟草虫,一应俱全。大石殿正中还供奉有玉皇、祖师等神像。可惜这些都已经看不到了。

关雎有声,高卧无音。走进宝堂寺,你走进了《诗经》的世界,走进了吉甫先生席地而坐,吟诗著文,修道参悟的世界。沉静其境,踯躅徘徊,久久不肯离去。万峰围绕一峰深,向此长修苦行心。天下明君贤士众多,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尹伯吉甫本一介布衣,应天受命,辅佐君王,著书立说,传于后世。读书人莫不尊崇他,从王侯将相到平民百姓,莫不以《诗经》作为准则。孔子曾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

宝堂寺院,清幽拙朴;吉甫其人,穆如清风。此钟灵毓秀之地,几欲拜访,几经周折,达成夙愿,欣慰之至。离别之际,再拜稽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房县   青峰   先贤   碑座   大明   孔子   殿宇   神像   诗书   石窟   诗经   寺院   中华   诗歌   道路   作品   时尚   朱本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