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56民族集锦(一)

中华民族(英文:Chinese nation)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官方定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获得认定的56个民族的统称,中华民族是代表中国现代民族的共同体名称。

现今的中华民族构成: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朝鲜族、塔吉克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共56个民族。

中华56民族集锦(一)

1.汉族

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是上古时期黄帝炎帝部落的后裔,炎黄子孙。“汉”原指天河、宇宙银河,《诗经》云:“维天有汉,监亦有光。”汉族旧称汉人是因中国的汉王朝而得名,汉朝以前称“华夏”或“诸夏”。无论是在政治军事哲学文学史学艺术等诸多方面,还是在自然科学领域中,汉族都创造了许多辉煌的业绩。汉族还是一个历史从未中断过的、历史悠久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中华56民族集锦(一)

汉族

宗教信仰:汉族自古对各种宗教信仰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天命崇拜祖先崇拜是汉族宗教的主要传统观念。几千年来,提倡以为中心,重视伦理教育。自汉代以来及至近代多种外来的宗教,如佛教、祆教、摩尼教、天主教、基督教等,都有一部分汉人信奉。无论是何种外来的宗教,其教义与汉族固有的天命观与祖宗崇拜不相矛盾,或改造其某些教义与汉族固有宗教观念相适应,才有可能得到流传。

民族图腾:汉族的图腾是由一只龙与一只凤组成,意思代表阴阳,也就是男女,由于汉族人口众多,占据了中国历史发展大部分,所以延续了中国最古老的动物龙,作为自己民族的标志。龙飞凤舞,是中原地区与南方地区的民族标志。对于龙的出处,闻一多先生在他的三篇作品《伏羲考》、《龙凤》、《端午考》中指出,中国人被称为“龙的传人”来源于黄帝时代的传说。相传,黄帝在统一中原之前,以“熊”为标志性图案。战败蚩尤统一中原后,它的标志兼取并融合了被吞并的其它氏族、部落的标志性图案。如鸟的标志图案、马的标志图案、鹿的标志图案、蛇的标志图案、牛的标志图案、鱼的标志图案等。最后拼合成中华民族共同崇拜的形象“龙”,一种虚拟的综合性神灵。这一奇特的形象蕴涵着中华民族发展、各民族相互融合、团结,成为中华民族始祖的标志性图案。后来,“龙”的形象开始出现于各种图案之中,并逐渐成了帝王的符瑞。相传炎帝是一位叫登的女子感天上的“神龙”而生,黄帝是附宝感“北斗”而生,尧帝是庆都感“赤龙”而生,始祖是龙繁衍的后代,因此,中华民族的子孙便是“龙的传人”了。

中华56民族集锦(一)

龙凤图腾

龙之精神:是万物一体,相容并蓄的精神境界;是追求和谐、群体本位的人生态度;是中华大一统的情结。

凤之品德:凤凰涅盘求光明,象征新生与中华民族的觉醒;是集民众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于一身的忧患意识;是自强不息,舍身弘道的理想主义;是勤劳俭朴、艰苦奋斗的谋生态度。

语言文学:汉族的语言为汉语,使用汉字书写。汉语属汉藏语系,按学术界较常见的划分方法,可分北方方言(官话方言)、吴语、湘语、赣语、客家话、闽语、粤语七大方言 。在古代汉文文学发展中,诗歌的发展占显著地位,如诗经、楚辞、乐府、唐诗、宋词等都有许多艺术成就极高的作家与作品,而屈原、李白、杜甫、柳永、苏轼、陆游、辛弃疾等人的名字与作品,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大放异彩,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公认的名家。

中华56民族集锦(一)

音乐舞蹈:汉族是有音乐传统的民族,汉族音乐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创造。秦以前,汉族先民已创造了乐器和乐曲,发明了乐律。汉唐盛世,汉族音乐以歌舞音乐见长;宋元以后,则以戏曲音乐为主。当今世界公认的音乐律制,如五度相生律(汉族称三分损益律)、纯律及平均律,汉族皆独立发明,其成果如车条之辐辏,汇入世界音乐理论之轴心。

中华56民族集锦(一)

茶道:汉族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中国汉族同胞还有以茶代礼的风俗。汉族对茶的配制是多种多样的。中国是茶的故乡,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历史。中国茶艺在世界享有盛誉,在唐代就传入日本,形成日本茶道。

服饰习俗:在服饰上,汉族有自己悠久华美的服饰,即汉服。各个朝代,对服饰的颜色,各有崇尚,一般是夏黑、商白、周赤、秦黑、汉赤、唐服色黄,旗帜赤,到了明代,取法周、汉、唐、宋,定为赤色为宜。

汉服是世界上历史最古老的民族服饰之一,从传说中的黄帝一直延续到甲申之难(1644年)。古代汉族男子不剃发,结发于顶加冠;清代满族统治者强迫汉族人民剃发结辫;民国后剪辫留短发,多西洋式、平顶式或光头。汉族女子发式较多,古代多高髻,近代少女有流海、单辫,或双丫髻,中年妇女多梳长髻,老年脑后梳纂儿。民国后不少女子改剪短发,留发齐耳。现代汉族男子发式已无特色,女子仍以梳长辫为具有民族特色的发式。古代汉族男子到一定的年龄均留胡蓄须,女子15岁行笄礼,俗称“开面”。清代妇女还有束胸、缠足等陋俗,男人有文身的习俗。

中华56民族集锦(一)

佩戴方面,古代汉族盛行佩玉,不论男女均戴肚兜,意为落地平安,一至五岁要戴“天官锁”,又称“长命锁”。

天文历法:汉族有悠久的天文学观测的传统,独立发明了自己的历法。远在传说时代,就有世袭执掌天文的官吏,专门负责观测天象。以后历代沿续,设观星台、观象台、司天台、司天监、钦天监等机构,负责观测天象、推算历法。因此,汉文献中以日食、月食、恒星、彗星、太阳黑子等天象的观测与记录,都是世界上最早的和最完整的。汉族古代天文学家制造的天文观测仪器有许多优点,其关键部件和原理至今仍被应用于现代大型天文观测仪器中。汉族汉代天文学家张衡创制的“浑象”(也叫浑天仪),是用来显示天象的仪器,类似现代的“天球仪”。1092年,宋代天文学家苏颂制造了更先进的“水运仪象台”,是人类在中世纪最卓越的机械制造,其原理于两个世纪后传入欧洲,导致机械钟在西方的发展。

农学百科:古代农学往往包括古代科学技术的多方面成就,据不完全统计,2000多年间,包括已经散佚与流传至今的农书达370余种,其中如《汜胜之书》、《齐民要术》、《王祯农书》、《农政全书》,是古代农学著作的代表作。

中华56民族集锦(一)

有关中国百科类的图书众多,主要有山海经,梦溪笔谈,天工开物,永乐大典。

《山海经》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它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具体成书年代及作者不详。

《梦溪笔谈》是北宋科学家沈括所著的笔记体著作。大约成书于1086年-1093年,收录了沈括一生的所见所闻和见解。被西方学者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已有多种外语译本。

《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同时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被欧洲学者称为“技术的百科全书”。它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地总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对农业方面的丰富经验进行了总结,全面反映了工艺技术的成就。书中记述的许多生产技术,一直沿用到近代。

《永乐大典》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类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全书共22937卷,约3.7亿字,共装成11095册。收录古代重要典籍至七八千种之多,上至先秦,下达明初,可以说是“包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同”。宋元以前的佚文秘典,多藉以保存流传。《永乐大典》“经史子集,与凡道释、医卜、杂家之书,靡不收采。”所辑录书籍,一字不易,悉照原著整部、整篇、或整段分别编入,提高了保存资料的文献价值。

2.满族

满族在中国56个少数民族中居第二位。满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东北地区的“白山黑水”是满族的故乡。

中华56民族集锦(一)

满族

民族历史:满族历史悠久,满族历史据推测最早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的肃慎新开流文化和茶啊冲文化时期。肃慎、挹娄、勿吉、靺鞨、渤海、女真,是现代满族一脉相承的祖先。黑水靺鞨是满族的直系祖先,后发展为女真。

1115年,由完颜阿骨打建立了金国。 1583年,努尔哈赤起兵,逐步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了军政合一的八旗制度。1616年建立后金政权。公元1635年皇太极废旧族名,改称“满洲”。公元1636年改后金为清。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推翻了明朝的统治,定都北京。辛亥革命后通称“满族”。满族是惟一在中国历史上曾两度建立过中原王朝的少数民族。满族统治阶级建立的清朝,代表中国封建地主阶级持续统治了中国二百六十多年。其间,康熙、雍正、乾隆三位帝王都是很有历史贡献的杰出人物。

中华56民族集锦(一)

满族姓氏:八旗是清代满族的社会生活军事组织形式。正黄、镶黄、正白、镶白、正蓝三、、正红、镶红、镶蓝,合称八旗。历史记载,满族姓氏有600多个,在中国各民族的姓氏中,仅次于汉族,起源可追溯到远古的图腾崇拜,但就后来的发展看,主要有以居住地为氏和以部族为氏两种。满洲八大姓指的是满清王朝时满族的八个显赫的姓氏。分别是佟(佟佳氏),关(瓜尔佳氏),马(马佳氏),索(索绰罗氏),赫(赫舍里氏),富(富察氏),那(那拉氏),郎(钮祜禄氏)八姓,俗呼"满洲八大姓"。

中华56民族集锦(一)

清朝舒尔哈齐泸奈工艺画像

在这种不规范的冠用汉字姓与改用汉字姓的民族文化融合中,辽东满洲八大姓分别由原来的满洲姓氏分别冠用和改用了汉字姓,姓氏为:佟、关、马、索、赫、富、那、郎沿用至今。

传统节日:满族岁时风俗,多与汉族相近,但又保持着不少满族特色。正月十六,北方各地满族妇女,盛行卧冰与“滚冰”,象征着去除晦气;正月二十五“添仓”,祈求丰年;二月初二“龙抬头”祈求风调雨顺;三月三“开马绊”;清明节“祭墓”,上坟插柳;端午节要外出踏青、击球、赛秋千等。近年来,各地满族多有庆祝“颁金节”的民俗:后金时期,皇太极于1635年农历10月13日,将族称定为“满洲”(或作曼殊、满殊),满族人把这一天作为满族的诞生日,举办满族“命名日”,即“颁金节”的庆祝活动。

中华56民族集锦(一)

体育活动:满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大都与狩猎相关,有举重、摔跤、跳马、跳骆驼及溜冰等。“跳马”要在马飞跑时,横跃马身;跳骆驼则是从后跃上驼背。跳马与跳骆驼,都是为和敌人短兵相接时,便于飞上敌骑的擒拿技术,并成为经常锻炼的运动项目之一。跑冰鞋在19世纪中叶以前是八旗士兵必须操练的一项军事技术。乾隆时期,每年阴历十月都要在北京北海冰面上检阅八旗子弟滑冰,作为训练部队的制度之一。参加这种检阅的人数达1600名(每旗200人)。这样盛大的滑冰大会,在当时是举世无双的。除了表演速度外,还有花样滑冰、冰上足球比赛、冰上杂技、滑冰射箭项目等。旧时旗人所用木板冰鞋还可在北京民间找到。

中华56民族集锦(一)

清朝雍正帝皇后乌拉纳拉.多棋木里工艺画像

满族及其先民长期居住在山林地区,精于骑射是他们的特技,也在他们的生活习俗中打下深深的烙印。儿童初生时,悬弓箭于门前,象征着他未来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射手。六、七岁时,即以木制弓箭练习射鹄,稍长,就骑马佩箭驰骋山林。女人执鞭不亚于男子,姑娘出嫁,弓、箭、鹿皮服是必备之品,结婚时的天地桌上要插上弓和箭。轿车进门,新郎要射三支箭。满族儿歌与民谣中也留下了深深的狩猎生活的痕迹。

3.蒙古族

蒙古族主要分布于东亚地区的一个传统游牧民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同时也是蒙古国的主体民族。此外,蒙古族在俄罗斯等亚欧国家也有分布,鄂温克族和土族也有时被认为是蒙古族的分支。蒙古族始源于古代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东岸一带。13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

中华56民族集锦(一)

蒙古族

艺术文化:《蒙古秘史》、《蒙古黄金史》、《蒙古源流》被称为蒙古族的三大历史巨著,其中《蒙古秘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著名文化遗产。英雄史诗《江格尔》是中国的三大史诗之一。

民族歌舞:蒙古族是一个酷爱音乐的能歌善舞的民族,蒙古民歌具有民族声乐的独有风格,素有“音乐民族”、“诗歌民族”之称。蒙古族的舞蹈节奏欢快,动作刚劲有力,以抖肩、揉臂、马步最具特色。经典的蒙古族传统舞蹈大致有“马刀舞”、“筷子舞”、“安代舞”、“盅碗舞”等。传统乐器主要有马头琴、“雅托噶”(“蒙古筝”)、蒙古琵琶、蒙古四弦琴和蒙古战鼓等。

中华56民族集锦(一)

蒙古包:蒙古包是草原上一种呈圆形尖顶的天穹式住屋,由木栅撑杆、包门、顶圈、衬毡、套毡及皮绳,鬃绳等部件构成。蒙古包在《史记》、《汉书》等汉语典籍中,被称作“毡帐”或“穹庐”。在蒙文典籍里被称为“斡鲁格台格儿”,意为无窗的房子,现代蒙古语则称“奔布格格日”或“蒙古勒格日”,意为圆形或蒙古人房子。“包”字,出自满语。满语称蒙古人住的这种房子为“蒙古博”。

中华56民族集锦(一)

节日习俗:蒙古族新年(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成吉思汗纪念节——农历三月十七日;那达慕大会——农历七~八月; 敖包节——农历七月十三日。

中华56民族集锦(一)

成吉思汗

祭腾格里汗:蒙古语音译,腾格里汗意为“天帝”。蒙古人萨满教观念之一。指上层世界,即天上;又指主宰一切自然现象的“先主”;还包含“命运”的意思。祭天帝“腾格里汗”是蒙古族人要祭典之一。祭天分以传统奶制品上供的“白祭”和以宰羊血祭的“红祭”

中华56民族集锦(一)

祭火:蒙古人的牧民、猎民十分崇拜火,这是因为他们的祖先笃信具有自然属性和万物有灵观念的萨满教,认为火是天地分开时产生的,于是对“渥德噶赖汗·额赫”(火神母)更加崇敬。祭火分年祭、月祭。年祭在阴历腊月二十三举行,在长者的主持下将黄油、白酒、牛羊肉等祭品投入火堆里,感谢火神爷的庇佑,祈祷来年人畜两旺、五谷丰登、吉祥如意。月祭常在每月初一、初二举行。此外还有很多有关火的禁忌反映蒙古人对火的崇敬,如不能向火中泼水,不能用刀、棍在火中乱捣,不能向火中吐痰等。

中华56民族集锦(一)

祭敖包:祭敖包是蒙古人自古流传下来的宗教习俗,为纪念发祥地额尔古纳山林地带而形成,在每年水草丰美时节举行。敖包是石堆的意思。即在地面开阔、风景优美的山地高处,用石头堆一座圆形实心塔,顶端立系有经文布条或牲畜毛角的长杆。届时,供祭熟牛羊肉,主持人致祷告词,男女老少膜拜祈祷,祈求风调雨顺、人畜平安。祭祀仪式结束后,常举行赛马、射箭、摔跤等竞技活动。敖包祭是蒙古人表示对自己祖地的眷恋和对祖先的无限崇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1

标签:天象   满洲   蒙古族   满族   汉族   民族   蒙古   敖包   蒙古人   中华   中国   中华民族   集锦   图案   标志   古代   时尚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