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女孩跳楼自杀,1500字遗书曝光:如果有来生,就不要再见了


前天晚上,微博上有很多人转发了一封三页千言万语的遗书。

据说一个成绩优异的14岁初中女生,经不起父母的长期迫害和虐待:

留下遗书后,他跳楼自杀。

虽然新闻还没有搜索到,但事件的真相还没有最终确定:

但是遗书的内容真的刺痛了无数网友。

看完这封遗书,我的心真的绞痛。

出于对死者的尊重,遗书原图没有公布。

在她的遗书中:

我告诉父母,我会死在外面,不会把我的家变成杀人的房子;

委托脏榻榻米跳楼时,记得擦拭干净;

我让学校借书证帮我按时还;

我委托了3万块压岁钱和微信里的钱去办理;

我把手术顺利、早日康复、少加班、少熬夜托付给了父母...

然而,在整封遗书中,却没有一个父母的字,而是“你”。

他说,如果有来生,我们就不要再见面了,别管我。

她死后甚至不想再见到父母。

看到这里,我好难过。

当我难过的时候,我不禁想,这个女孩为什么这么恨她的父母?

父母爱孩子,却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对孩子做了太多伤害。

在这场悲剧下,没有人能说出“现在的孩子承受能力太低”这样的话。

但终于开始反思,父母,现在真的是做错了什么。

01

你爱我班上前十名和年级前二十名

女孩在遗书中说:

“我知道打脸最疼,然后是手背,然后是手臂,最后是大腿。

我知道被皮带或铁丝拉着最伤腿,然后是背,最后是胳膊。"

原来,在人们面前,这个14岁的女孩:

是班上前十名,年级前二十名。

是父母的骄傲,是亲人长辈口中有出息的孩子。

然后,她是父母朋友攀比的工具;

是一个长期忍受父母虐待和凌辱的出气筒。

从小学到初中第一天,没有人知道她是如何扛过人生的。

在坚信“棍棒底下没有出息”的家长眼里:

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所以这不是伤害,这是爱,这是你还不知道的爱,将来会感激的爱。

以爱的名义,所有自私都是公开正确的。

孩子是自己的脸,是比较的工具,是全家人的希望,但不是孩子。

在遗书中,女孩说父母总是喜欢谈论:

“我们在你这个年纪什么都没做,所以只是现在,所以你一定要做点什么。”

他们期待成为孩子和女人;

不愿接受自己的平凡,决心把孩子培养成不平凡的人。

所以在孩子眼里,他们的爱似乎被清晰地标注出来:

这份爱是为了这次考试的结果;

那份爱是为了在亲人面前长脸。

父母背负着“决定孩子未来”的重担,也不好过。

但他们最不应该做的,就是在孩子取得好成绩的时候,把这一切都归功于自己的培养;

当孩子有问题时,他们会把所有的问题推给自己。

学得好就是回报,学得不好就是失望。

他们累了,但孩子其实比他们更累。

02

毁掉一个孩子。一个字就够了

这个14岁的女孩说:

被父母指着鼻子,睡前还能听到父母卧室传来的鼾声;

他甚至因为穿着拖鞋站在外面而受到惩罚。

有些家长的教育方式真的还停留在过去。

他们在乎自己的面子,却不知道如何给孩子留面子。

你还记得去年那个被妈妈扇耳光后转身跳楼的14岁男孩吗?

他妈妈被老师叫到学校后,她先走到同学面前的走廊上:

用力打了他一个耳光,男孩被耳光的力道打得后退了几步。

看到孩子低着头,妈妈使劲推他的头,掐他的脖子,嘴里不停地说着什么。

之后,妈妈带着老师走了,男孩默默地站了两分钟:

转身爬上栏杆,跳下去自杀了。

没有人知道从他母亲离开到他拒绝跳楼这段短暂的时间里,他在想什么。

但是,父母要知道,比掌掴更伤人的是当众给他带来的羞辱。

当众为难孩子,当众贬低孩子,已经不自觉地刻在了他们的行为模式上。

一位博主曾经分享了一个特别令人心痛的真实故事。

一个患抑郁症的孩子去看医生时,碰巧正在看书。

医生看到后称赞她:“我很努力。”

谁知道孩子的妈妈听到后,立刻泼了一盆冷水:“好好学习,好好学习。”

医生匆忙跳起来:“我说了一遍又一遍……”

有些父母总是这样,不管他们的孩子有多受伤:

他们还是忍不住用这种讽刺的语气和孩子交流;

用最刻薄的话贬低、否定、毁灭孩子。

著名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在《中毒的父母》一书中写道:

有一种父母,一方面似乎很爱自己的孩子,但另一方面又似乎对孩子有很大的仇恨。

会直接公开使用恶毒的语言贬损孩子,伤害他们。

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了,觉得自己错了,觉得自己不值得被善待。

他们剥夺了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却逃避了父母的责任。

他们不明白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不能被骂,不能承受得这么惨。

他们永远不知道时代在变,社会在变。

虽然孩子们物质条件丰富,但压力却在成倍增加。

03

不要成为压垮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孩子自杀,一部分是因为不堪重负,一部分是因为报复。

为父母的悔恨献出生命。

一位网友曾分享过他的故事:

“小时候忘了是什么,我和妈妈吵得很凶。

那一刻,我突然想到,如果我用这把刀自杀,她能听我的吗?

我甚至高兴地想象她会在我的葬礼上哭着抢土地。

幸运的是,我没有拿起刀,但那一刻总是印在我的脑海里。"

但是,为什么父母知道自责和反省一定是不可逆的呢?

畅销书《母亲的忏悔》的作者李柳楠也经历了冰与火的恶性亲子关系。

她儿子上高三的时候,模拟全国百强,考上了一所名校,但就在这个时候,儿子选择了辍学。

我大二的女儿也在哥哥辍学后不久宣布辍学。

两个孩子处于压抑的家庭环境中,心态已经扭曲。

他们选择退学来报复母亲。

当李柳楠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时,她下定决心要改变它。

她开始尝试做出让步,学会尊重孩子并满足他们的需求,有一天女儿对她说:

“我曾经想自杀,我的目的是报复你,因为我知道我死的时候你会难过。

但我不想。你变了。我没有理由自杀。"

李柳楠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及时按下了暂停键,阻止了孩子体内的野兽。

她做到了,但其他父母也能做到。

试着放下你的执念,倾听孩子,理解他们。

没有有尊严的教育,孩子就不能长大。

步步逼迫只会让孩子内心的光芒越来越暗淡。

北京大学副教授丁艳清从小就被视为“神童”。

他的妻子,高飞侠,也毕业于北京大学。

但他的女儿是个失败者。

在别人眼里,他们一定感到羞耻。

但是,对于丁副教授来说,接受孩子平凡的过程并没有那么难。

“不管你有多优秀,你的孩子大概都是一个普通人。

意识到这一点并学会接受它对每个人都有好处。"

青春期不要搞错;

停止指责青春期的孩子叛逆和无法无天。

孩子想要的其实很简单:

“只是把他们当孩子,不是工具;

只要看到他们心中的刺,给他们治愈的力量;

只是让他们觉得父母的爱是没有条件的,父母的爱永远是他们的自信。"

最后,愿逝者安息,愿人间此类悲剧不再重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遗书   女孩   北京大学   副教授   青春期   出息   来生   眼里   面前   父母   母亲   女儿   男孩   妈妈   孩子   工具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