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梁之死给人和企业生存带来的教训

项梁之死给人和企业生存带来的教训

秦始皇帝赵政统一天下后,只传到了秦二世赵胡亥,天下就开始大乱。陈涉、吴广在大泽乡的起义是秦末战争的第一把火。这把火点燃后,起义之火就在各地燃烧起来。在会稽,原来的楚国名将项燕之子项梁,带着他的侄儿项羽起兵反秦。

据《史记》卷七《项羽本纪》记载,项梁起初因杀人,带着侄儿项羽到吴中避祸。

吴中的贤士大夫都出项梁之下,当地的繇役、丧事,都由项梁主办,所以在吴中颇有威望。于是暗中将兵法教授给宾客和子弟。

项梁之死给人和企业生存带来的教训

秦二世元年,陈涉、吴广在大泽乡起事之后,会稽郡守殷通告诉项梁,大江之西的人都造反了,这简直就是天要灭秦。干事情要先人一步就能控制人,落后一步就要受人控制。所以我也准备起兵,你和桓楚一起领兵。

项梁说,桓楚逃亡在外,只有项羽知道他的所在。于是项梁出去嘱咐项羽一番,再进去对殷通说,把项羽叫进来,让他去找桓楚吧。

殷通叫项羽进来,站了一会,项梁给项羽使了个眼色,项羽就拔剑切下郡守的头。

之后杀了百十人,占了郡府,开始起事。

项梁之死给人和企业生存带来的教训

起兵后打了一些胜仗。陈涉死后,范增去见项梁,对他说,秦灭六国,楚最无罪。陈胜起事后,不立楚王的后嗣而自己立为陈王,所以才失败了。你现在从江东起事,你家里世代都是楚国的将官,所以不如复辟楚国。

项梁认为这话有理,就去找到楚怀王之孙熊心,立为楚怀王。

之后出兵救东阿,大破秦军。后攻城阳,屠城。又在濮阳大破秦军。到雝丘,又大破秦军。后来到了定陶,又大破秦军。

项梁之死给人和企业生存带来的教训

《史记》记载当时的情景,有一句话:“益轻秦,有骄色”。

宋义就劝他说,如果打了胜仗后,将官变得骄傲,士兵变得懒散,肯定会吃败仗。现在士兵都有些懒散了,但秦兵在不断加增,所以要提防才是。

《史记》记载项梁的反应是“项梁弗听”。

项梁听不进去宋义的话,之后派他去齐地。宋义在路上遇见齐使者刘陵君,问他是不是要见项梁。之后告诉使者:我看项梁必定会兵败。你还是走慢点,这样就不会在他兵败时受牵连而死;如果你要是走得太快,到那里就会受他兵败的连累。

之后秦给章邯增兵,攻打楚军,攻破了定陶,项梁战死。

项梁之死给人和企业生存带来的教训

项梁起兵有点不光彩。虽然他避祸吴中时有一些威望,同时也有起事之意,但他手里并没有太多人马。当郡守找他商量起兵之事时,他直接用诡计将郡守害死。

当然,在那样的时代,这样做或许是不得已而为之,不能以现代的认知和标准去臧否之。所以,项梁凭着脸厚心黑才能自己起事。

话又说回来,如果他侄儿项羽兵败时,也能脸厚点,也就不会因为愧对江东父老而不肯过江东,以致在乌江自杀了。

项梁打了一些胜仗,收了一些起义人马,甚至还拥立老楚怀王的后嗣复辟了楚国,自己做了武信君。之后几乎势如破竹地多次击败秦军,结果这路人马就找不着了北,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开始骄傲了。

项梁之死给人和企业生存带来的教训

虽然说打了几次胜仗,但秦已兼并天下,有一个中央政府,对天下的地势、布兵、人口、出产等了如指掌。秦国的军队,号为“虎狼之师”,原来的秦国,号为“虎狼之国”。你项梁刚起事,只是复辟了楚国,几乎还是一穷二白的状态。对天下的情景几乎不怎么了解,你怎么和秦兵打?

后来反秦的势力越来越大,攻破了咸阳。但刘邦之所以后来能得天下,除了有得力干将外,还有一个萧何。刘邦进咸阳后,萧何没干别的,直接去丞相府把政府的公文给搜罗起来收藏了。这几乎直接掌握了秦国的命脉,打仗不再是眼前一抹黑地硬冲了。

项梁既然熟悉兵法,肯定知道骄兵必败的道理。因为《孙子兵法.始计篇》就有“卑而骄之”的道理。况且《孙子兵法》开篇就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项梁之死给人和企业生存带来的教训

但身处在环境中,人心就会受环境左右。结果,宋义去劝他,不可骄傲,不可使士兵因骄傲变得懒散,不可轻敌。结果项梁真的以为马上就能攻下咸阳灭了秦国,所以根本听不进去。

而宋义却看得真真的,项梁一定会兵败,甚至还劝齐的使者不要太赶路了,去早了和项梁一起完蛋,还是走慢点,可以避祸。

最后的结果,是秦增兵后猛攻定陶,大破楚军,项梁战死。

刘邦、项羽去攻陈留,所以没有和项梁一起覆灭。

所以,项梁的教训是深刻的。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话一点都不会假。

项梁之死给人和企业生存带来的教训

现在有很多,何尝不是如此。

在工作中有了点成绩,就以为了不起了,以为自己能了,自己行了。于是就直接将老板开除,自己去筹钱开公司。结果,很多人要么经营得很不景气,要么破产。

有的人,做事有智慧,就觉得很了不起。于是在高考时,写作文竟然用了甲骨文来显露自己,以致批阅卷子的人都认不得,还得请专家进行解读。之后将他录取。而录取后,因性格乖张,结果和谁也玩不到一起。最后只能被独立起来。

有的人,因为自己在外挣钱养家,就以此为大功劳,回到家里就希望被人伺候,对方伺候不周,可能就会遭遇家暴之类。

项梁之死给人和企业生存带来的教训

一些企业单位也是这样。

有些企业单位做出一点成绩,就以为很了不起,到处炫耀、吹嘘。当然,做广告,或是宣传自己的产品,谁也不会说自己的东西不好,肯定要说东西好,这本是正常的事。但如果变成了一种不切实际的夸耀,以致企业的行事理念变得极为乖张,做事张扬,对待员工就像使唤仆人,类似“你在外面能饿死,在我这里好歹还能给你一碗饭,你还报怨,太没良心了”之类的话还是轻的。

还有一些企业单位善于折腾员工,并且不允许提意见,不允许反对,要反对的话可以立即走人。像有些单位,大半夜的让员工在单位群里签到,说是为了训练团队精神,没签到的人要受处罚。做事张扬,骄气弥漫。

如此种种,挂一漏万,不一而足。

我们可以总结一下身边的人和事。凡是骄傲行事的,可能一时之间无敌,但至终的下场都是失败,无一例外——自己还没两把刷,就以为很了不起,自己把老板开了后筹钱开公司,很多都经营不善或是关门了事;在家里飞扬跋扈的,要么争吵不断,要么离婚了事。而一些行事乖张的企业单位,要么经营不善,要么业绩下滑,要么转让他人,要么缩小经营范围,要么关门停业。

这样的人和事还少吗?

项梁之死给人和企业生存带来的教训

项梁如此,项羽何尝不是如此?

项羽本来就不是心怀天下的人,他只是不想被秦国统一,还想回到周代那种分封制时代做田园美梦。所以打下咸阳后,把宫室烧了,大火三月而不灭。有人劝他应当留在咸阳,那地方土地肥沃,地形也好,可以在那地方称王。他却说,必须回老家。得了富贵却不回老家,就像在黑夜里穿着一身上好的衣服,谁看得见?那人看他不听劝,稍一发牢骚,项羽马上把那人煮死了。

项羽除了不能心怀天下外,主要还是脦瑟,有了富贵就要回老家炫耀。而炫耀的根源就是骄傲。

另外,他还不听人劝,人多说一句他就把人给煮死。这是有多狂?

所以,项羽的失败也是必然的。

项羽失败后,不但认识不到自己的骄傲带来的这些失败,反而长叹,说是天要亡项羽,非用兵之罪也。把一切责任推给“天”,把自己择得干干净净的。

所以司马迁评论他说,事情弄到这一点,还不知醒悟,还说“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再反观现实中的人和事,很多人在失败后并不能省察自己,认识不到自己的问题,反而把问题推给别人——都是老板的错,都是市场的错,都是老婆的错,都是老公的错,都是下属的错,都是员工的错,总之,自己没有任何错。

项梁之死给人和企业生存带来的教训

古人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人贵有自知自明。只有自知,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才有改进的可能,才能避免再犯错的可能。能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者。

可是,连自己的错误都认识不到的话,就会一直活在自己高大全的自我麻醉中。既然自己十全十美了,哪里还会需要自己战胜自己?战胜什么呢?

所以,项羽到死都认识不到自己的问题,反而认为自己“力拔山兮气盖”,还在夸自己有多牛,之后“时不利兮骓不逝”,认为失败是“时不利”,同时还怪到马身上,就是认识不到自己有问题。最后把一切推给天,认为是“天”要亡他,非用兵之罪,根本不承认自己有什么缺陷、失误。

所以,项羽即使最后还有过江后东山再起的希望,但却不愿过江而自杀,也是必然的结局。

包拯说,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以史为鉴,才能避祸免败,这是我们都应当重视的事。

-------

江渚小阁原创作品,侵权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6

标签:定陶   秦国   楚国   吴中   项羽   孙子兵法   史记   人马   郡守   乖张   胜仗   侄儿   教训   骄傲   单位   时尚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