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太阳竟然这么毒?紫外线原来是这样伤害皮肤的

打开任何一款社交网络,你会发现,无论是美妆博主,或者是皮肤科医生,都会在强调一件事情——防晒。

“为啥一直讲防晒?防晒有那么重要吗?”

为了让大家真真切切地感受紫外线给皮肤带来的暴击!

本篇,就跟大家一起来学习——紫外线对我们的皮肤都干了些啥?

一、紫外线是如何“暴打”皮肤的?

紫外线暴打皮肤的方式有一百种…比如:

1. 促进氧化应激反应

紫外线会直接激活皮肤的氧化反应!而氧化应激反应的下一步,是DNA的损伤、细胞炎症及光老化…

晒太阳竟然这么毒?紫外线原来是这样伤害皮肤的

2. 导致DNA损伤

皮肤本身是有自我修复的能力的,能将被损伤的DNA恢复正常。但是!一旦我们过度的日晒,导致DNA的损伤不能完全被修复,就会引起细胞的突变或死亡!而一旦出现细胞的突变,则可能出现皮肤的恶性癌变!

晒太阳竟然这么毒?紫外线原来是这样伤害皮肤的

3. 加重皮肤炎症

日晒会导致皮肤内炎症因子的释放增加,皮肤变得更容易发炎,出现泛红、血管扩张等炎症反应。

因此,如果你正好是容易泛红、敏感的皮肤,或者长痘的皮肤,尤其不能忽略防晒的重要性!另外,如果你正好做了点痣、激光、刷酸,或皮肤的表面存在创口,也需要重视防晒。因为这些皮肤状况同样也处于炎症的状态,而日晒会增加这种炎症反应。

4. 促进色素的形成

紫外线≈黑色素之源。

长期的日晒,会刺激你的DNA生成更多的黑色素,而黑色素会让你的肤色变深,同时出现更多的色斑。

晒太阳竟然这么毒?紫外线原来是这样伤害皮肤的

5. 诱发皮肤癌

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是最常见的几大“皮肤癌症”,而他们的出现,都与过度日晒导致的基因突变有关。

晒太阳竟然这么毒?紫外线原来是这样伤害皮肤的

6.发生光老化

紫外线会将自然衰老的进程快速拉进!导致皮肤组织内的胶原、弹性蛋白、透明质酸出现降解,使皮肤产生“光老化”的改变,导致皮肤出现弹性降低、下垂、深大的皱纹、表皮变厚,皮肤更容易出现发炎和血管扩张。

晒太阳竟然这么毒?紫外线原来是这样伤害皮肤的


二、被暴晒后的皮肤细胞,会发生这些改变…

  1. 立即出现皮肤的红斑;
  2. 在暴晒后的2小时,皮肤会开启漫长的损伤—修复之旅,一部分细胞会被修复,另一部分细胞则会死亡,还有一部分细胞会发生“异变”(增加“癌变”的可能性);
  3. 暴晒后的2到3天内,坏死的细胞会形成“脱屑层”,3天之后,这部分细胞会脱离我们的皮肤,形成“掉皮”的现象;
晒太阳竟然这么毒?紫外线原来是这样伤害皮肤的

当然,我们的皮肤不可能对紫外线的伤害“袖手旁观”!会产生一系列的积极应对措施,而这些改变对我们的皮肤,既有利,也有弊!

  1. 通过表皮细胞增殖,来增加表皮的厚度,筑造更有力的“紫外线防护墙”——但长此以往的反复,会导致皮肤变得粗糙而缺乏光泽;
  2. 促进黑色素的生成,这些“有色基团”会优先与紫外线反应,保护皮肤的其他组织——但这也意味着肤色会变深,色斑会增加;
  3. 抑制T淋巴细胞,以减少紫外线诱导的皮肤免疫、炎症反应——长此以往,这会导致皮肤的免疫力下降,更容易出现皮肤的感染(如各类“病毒疣”)和皮肤癌。

三、另外,这些因素会增加日晒对皮肤的伤害!

1. 肥胖,将紫外线的伤害“放大化”!

在同样的UV照射下,肥胖者的皮肤会产生更强烈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其可能的原因为——肥胖意味着更多的脂肪,而这些脂质正好是“绝佳”的被氧化对象!

因此,适当的控制体重,不仅能让身材更好看,也能让皮肤更好~

晒太阳竟然这么毒?紫外线原来是这样伤害皮肤的

2. 皮肤内的黑色素越少,紫外线的伤害越大!

黑色素“会让我们看起来“更黑”、“长斑”。但是!!黑色素其实是皮肤天然的光保护剂,能防止紫外线对DNA的进一步损伤!!

白色或亚洲人种的皮肤内的黑色素含量都很低,比黑色或非裔人种皮肤内的黑色素含量要低2-4倍!

换言之,皮肤越白,对紫外线的防护能力就越差!

如果你恰好是“晒不黑的幸运儿”,更需要做好防晒!因为日晒对你皮肤的伤害更大!!

3. 光敏性药物让紫外线的伤害翻倍!

何谓“光敏性药物”?简单来讲,吃完这类药后,皮肤会变得对紫外线更加敏感。

打个比方,同样是晒半小时,吃药前,你的皮肤感觉对紫外线毫无压力;但吃完光敏性的药物后,皮肤细胞会对紫外线“格外敏感”,导致细胞们伤的伤、亡的亡…

据悉尼大学出具的一份研究整理,会增加皮肤光敏性的药物如下:

晒太阳竟然这么毒?紫外线原来是这样伤害皮肤的

当然,还有许多不在表格内的药物,也可能会增加皮肤的光敏性。如部分中药(补骨脂、连翘、竹黄、独活、沙参、白芷、白鲜皮、仙鹤草、前胡、防风、境界等),及部分降血脂药(辛伐他汀、普伐他汀)等……

如果大家在服用这些药物,记得一定要做好防晒!以免出现光敏性药物导致的光毒性皮肤反应。

部分参考文献:

1. Yaar M , B.A. Gilchrest. Photoageing: mechanism, prevention and therapy.[J]. 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 2010, 157(5):874-887.

2. Tadokoro T , Kobayashi N , Zmudzka B Z , et al. UV-induced DNA damage and melanin content in human skin differing in racial/ethnic origin[J]. The FASEB Journal, 2003, 17(9):1177-1179.

3. Katiyar S K , Meeran S M . Obesity increases the risk of UV radiation-induced oxidative stress and activation of MAPK and NF-κB signaling[J]. other, 2007, 42(2).

4. Moore D D E . Drug-Induced Cutaneous Photosensitivity[J]. Drug Safety, 2002, 25(5):345-372.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紫外线   皮肤   皮肤癌   黑色素   长此以往   表皮   人种   炎症   突变   防晒   损伤   药物   细胞   敏感   更多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