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既胖又壮,许多头版头条文章说是个谜,其实并非如此简单—上

#肥胖##健壮#

有人既胖又壮,许多头版头条文章说是个谜,其实并非如此简单——上

Having fatness and fitness at same tine is not simply myth

基于527662个成年人的资料,一个最新研究报道,体重超标或者过度肥胖的人,即使“平日精力充沛”,患心血管病的风险也明显升高。

一个人能否既“胖又壮”,这个问题在医学上争论了20年,这是最近的研究结果。

不过,这个研究没有实际检测或者观察健壮情况,而是针对他们的最小活动量。还有些研究检测了健壮情况,发现身体健壮的人,不管是不是体胖,在健康方面都明显受益。

关于体重指数、体育活动和心血管疾病,最近,一些主流的新闻出口拿出最新的研究结果,大张旗鼓渲染一些赫然在目的大标题,比如《又胖又壮乃神话》,《既肥胖还健康,是一个天大的谎言》。这篇文章发表于《欧洲预防心脏病学杂志》(Europe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科研人员的目的,是想验证一个观点,就是人究竟能不能“胖但是壮”,这在医学界已经激烈地争论了20多年。而该研究的结论是,至于肥胖造成的负面影响,定期体育锻炼的生活方式,对人的心脏没有保护作用。

有人既胖又壮,许多头版头条文章说是个谜,其实并非如此简单—上

既肥胖还健康,是一个天大的谎言

这个研究,专门从西班牙提取了527662个成年人的资料,平均年龄42岁,由一家职业病预防公司投保。按照基于体重指数的体重和活动量进行分组。有42%的参加人员被分入体重正常组,体重指数为20到24.9;41%在体重超标组,体重指数为25到29.9;18%分到过度肥胖组,体重指数为30或者更高。

活跃程度以世界卫生组织的体育活动指南为基准。该指南提出,每星期至少要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体育活动,或者至少75分钟剧烈活动,或者是这两个方案的某种组合。

说自己完全不参加体育锻炼的那些人,属于不活跃。说自己有一点体育锻炼,但是达不到世界卫生组织的最低要求者,属于不够活跃。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要求的,属于按时活跃。总计有63.5%的人不活跃,12.3%的人不够活跃,而有24.2%的人属于按时活跃。

接下来,科研人员检测参加者们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即按照高血脂、高血压和糖尿病将他们进行分类,这几个指标都会增加心脏病突然发作和中风的危险。

有人既胖又壮,许多头版头条文章说是个谜,其实并非如此简单—上

这在医学界已经激烈地争论了20多年

彻底分析这些数据之后,研究人员发现,活跃的人与不活跃的人相比,身体绝对更加健康。

那些有一定活动的人,与完全坐着不动的人比较,也不大容易出现上述3种风险中的任何一种。活跃组的人们,高血压和糖尿病的风险也较低。

但是,属于体重超标或者过度肥胖的那些人,无论是否“按时活跃”,患心血管病的危险都明显增大。

参加者中按时锻炼但过度肥胖的,与体重正常但没有达到最低锻炼标准的比较,发生高血脂的几率是2倍,发生高血压的几率是5倍,而患糖尿病的几率是4倍。在体重超标那一组的,不管体育活动多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并不明显。

有人既胖又壮,许多头版头条文章说是个谜,其实并非如此简单—上

活跃的人身体绝对更加健康

现在只有一个问题,这个最新研究,没有实际检测健壮情况。

心肺功能健壮计数

单凭世界卫生组织的指南,很难评价某个人是否健壮。作为一种最佳的体育活动,遛狗20分钟,然后勾选答案,则最能满足这类要求。每天进行短时间的体育锻炼也是如此。不过,该研究只注重是否遵循了指南,对人们的实际所作所为并不清楚,更不用说这些人是否健壮。

要说一个人胖但是不壮,也很难断言。有些人在临床上被认定体重超标,却多次跑完了马拉松,就会这样说。其实,专门针对心肺适应能力,而不仅仅是有没有达到指南所说体育锻炼的最低量的一些研究,展现出来的是另一番情景。

有人既胖又壮,许多头版头条文章说是个谜,其实并非如此简单—上

被认定体重超标,却多次跑完了马拉松被认定体重超标,却多次跑完了马拉松

人到中年,增加一些体重,与身材保持“正常”的人相比,更能长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世界卫生组织   头版头条   心血管病   高血压   并非如此   马拉松   健壮   肥胖   几率   体育活动   体育锻炼   体重   活跃   指数   风险   简单   指南   时尚   健康   文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