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只接受自己认为配得上的爱?《壁花男孩》:创伤和背叛

为什么我们只接受自己认为配得上的爱?《壁花男孩》:创伤和背叛

《壁花男孩》是一本关于青春的相簿,将琥珀般的时光辗碎再有序地收藏。我曾想:也许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部电影找到自己的影子,在电影离场过后仍细细地品味着一个关于友情、爱情,以及成长伤痕的故事。

「这不是我的青春,我的青春比这更单纯,却算不上美好,只不过堆成山的书本,以及书本缝里窥探那么一分浅浅的爱恋。」

为什么我们只接受自己认为配得上的爱?《壁花男孩》:创伤和背叛

查理仔细地为这段光阴写下注释。查理在入学的第一天,他已经可以想像到会被边缘化的自己,他不至于人人讨厌,但也不至于被人记得,也许他会平平淡淡地度过高中生活,忍受着无以名状的孤独,时间滴答滴答的计算着距离离校还有1385天。

一个成长创伤治愈的心理过程

查理曾经的挚友自杀,他成为了孤单的幸存者。这个记忆太沉重以至于无法消化,查理于是懊悔地固守着友人的遗言与魂魄,遗世独立地活着。

为什么我们只接受自己认为配得上的爱?《壁花男孩》:创伤和背叛

那天之后查理的性格变得孤僻,不敢轻易建立深刻的友谊。好在随着剧情推进,他遇见珊、派屈克,在一次高中的家庭聚会里,因为误食了掺着大麻的蛋糕,他无意识地说出了自己的过去,也正式得到珊、派屈克的认同。

为什么我们只接受自己认为配得上的爱?《壁花男孩》:创伤和背叛

走进了好友的圈子,他们会一起跑趴、会恶搞老师、会装扮演出《洛基恐怖秀》,最重要的是他们从来不用过去来评判彼此。

查理在融入团体的过程,其实经历了一个完整创伤的治愈过程。从偶然吐出布满心理黑压压的话语开始,他接纳自己那些极端负面情绪的存在,而珊、派屈克等友人给予了安全的诉说空间,让这些话语在彼此间形成共感。

为什么我们只接受自己认为配得上的爱?《壁花男孩》:创伤和背叛

派屈克对查理说:「你洞察细腻而且善解人意,你是一个细致的男孩。」这席话相当重要,在面对创伤之后派屈克给予积极的认知评价(positive cognitive reappraisal),这是建立在不否认事件本身悲剧性之外,给予自我肯认,即便伤痛改变了我们,但是伤痛也使我们沉淀,塑造我们更能面对人生接下去的挑战。

最后一步就如珊也告诉他的:「你不能总是坐在一边只为了别人考虑,然后以为这就是爱。」

为什么我们只接受自己认为配得上的爱?《壁花男孩》:创伤和背叛

他要与过去和解,透过与朋友的相互扶持,查理知道自己不是悲剧的主角,他充满生命力,能站起来欣赏灯光璀璨的夜色,能为眼前美景惊叹。听着音乐兜着风和最爱的人在一起,这一刻人生是无限的。那些蕴含的悲伤终将淡化,成为生活酸涩的调味。

为什么我们只接受自己认为配得上的爱

还有一个疑问一直困扰着查理,他认为姊姊、海伦姨妈、珊,甚至是派屈克他们都爱上了没有真正爱惜他们的人。

为什么我们只接受自己认为配得上的爱?《壁花男孩》:创伤和背叛

查理的回忆飘渺,想起有一天珊告诉他,在珊十一岁时父亲的上司夺走了她的初吻,那之后她总是将自己灌得烂醉,翌日在陌生的地方醒来,珊又继续说:「很多人都认为我值得更好的,只有我自己不觉得。」

珊用风花雪月的情史麻痹自己,而派屈克则是在一段不被承认的感情中卑微地求爱,理查德不解为何他们总在伤害自己的人身边蹉跎。

为什么我们只接受自己认为配得上的爱?《壁花男孩》:创伤和背叛

「为什么我爱的人,都选择了不在乎我们的人?」查理不舍地问道。

「因为我们只接受自己认为配得上的爱。」老师这么说。

然而,查理埋藏在内心深处的创伤不也是如此。「海伦阿姨是因为我而死的吧……」海伦阿姨在买给他生日礼物的途中车祸身亡。

为什么我们只接受自己认为配得上的爱?《壁花男孩》:创伤和背叛

当所有人都以为查理只是沉浸在悲伤的打击因而产生幻听幻觉时,查理怵然:「但是,要是其实我希望她死呢……」他的脑袋累积过多思绪无法解开,最爱他的人对他做了最不堪的事情(亲人性侵),有一部分的自己其实是恨着海伦阿姨的吧?

最信任的人伤害了自己的情感所产生的创伤,称作「背叛创伤」(betrayal trauma)。背叛创伤往往伤害最深的不在于事件本身,最让人痛彻心扉的是投注在挚爱身上的信任被无情撕碎。

为什么我们只接受自己认为配得上的爱?《壁花男孩》:创伤和背叛

遭到背叛的人会经历长时间的内疚、自责、沮丧、羞耻、自我怀疑、绝望等情绪,并且反复陷入「反刍思考」(rumination)的陷阱中,例如:「我一定做了什麽才让他背叛我」、「我如果可以做得更好,或许他就不会离开」等思绪的循环,就像是查理将姨妈的事故归咎于自己身上,受害者甚至会不自主地回忆过往的细节,试图在超乎认知负载的汪洋里找到自己可以挽回的可能。

那些累积的情绪发酵后积累在心中,查理太害怕想起,因此选择掩埋这段记忆。经历背叛创伤的人,尽管看似抚平了表面的伤痕,但是往往表现出低自我价值感,从而也降低了对关系的标准与期待。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只接受自己认为配得上的爱。

为什么我们只接受自己认为配得上的爱?《壁花男孩》:创伤和背叛

我们无法选择自己从何而来,但我们可以选择去何方

电影接近尾声,查理、珊、派屈克也都志向所归,毕业后各自远洋。

然而,挚友的离去无意识的松动了查理刻意掩埋的呓语,孩童时遭性侵记忆在脑海中窸窸窣窣地召唤,黝暗恶心的那双手不断涌现,巨大的痛苦使他无法负载,最后查理自杀未遂。

在医院醒来,他接受心理重建疗程,心理医师告诉他:「我们无法选择自己从哪里来,但可以选择自己往哪里去。」

为什么我们只接受自己认为配得上的爱?《壁花男孩》:创伤和背叛

电影用三段隧道兜风的意象诉说人物心理的成长,有一次珊和着自己所爱的音乐将身体探出天窗,张开手臂让风使发尖在她脸颊畔起舞,此刻所有烦恼随风抛在脑后,她只感受到自身的存在。

最后是查理,他如脱蛹而生的蝴蝶,鼓噪着空气,为蜕变庆贺,查理知道这一切有一天都会变成故事,他们的合影会变成老照片。但是现在,这个时刻并不是故事。这个时刻正在发生着,他存在着。

谢谢观赏,关注我,了解更多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成山   创伤   海伦   挚友   姨妈   负载   书本   阿姨   情绪   男孩   记忆   过程   青春   心理   故事   时尚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