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为什么不肯放过中国男人?

希望自己血糖不高的壹读君 丨彤 子

朋友,你血糖高吗?

2021年欧洲肥胖症大会发表一项大型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人更容易得糖尿病

该研究通过对57个国家的68万名研究对象进行数据调查后发现,中国人的BMI(身体质量指数)在26.9时,患糖尿病的风险就等同于BMI为30的白人了。

糖尿病为什么不肯放过中国男人?

BMI指数与体重的关系

糖尿病除了针对BMI较高的人群,也没放过BMI正常的亚洲人,尤其是亚洲男性。

研究数据显示,在BMI指数正常的人群中,BMI≥23比BMI在18.5到22.9之间更容易患糖尿病,其中男性患糖尿病风险增加43%,女性患糖尿病风险增加41%;而亚洲男性患糖尿病风险增加高达90%,亚洲女性患糖尿病风险增加53%。

中国本就是“糖尿病大国”,2019年数据显示中国已知的成年糖尿病患者达1.164亿,是全球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全球每4名糖尿病患者中就有1名来自中国

不要认为糖尿病离你很遥远,调查数据显示超1/3的中国人处于“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前期”指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为7. 8~11. 1mmol/L的人群,又称糖耐量受损(IGR),是糖尿病的“预备军”。美国糖尿病协会(ADA)认为“糖尿病前期”患者可以通过生活方式和(或)药物干预的方式延缓或预防糖尿病发生。

但糖尿病和高血糖为什么如此钟爱亚洲人?尤其不肯放过亚洲男性?

这首先要从人种差异说起……

中国人的糖尿病“天赋”

由于种族差异,亚洲成年人的体型与西方人明显不同,其中最直观的就是身高差距。

国外一项发表在Diabetologia的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与身高呈负相关。

糖尿病为什么不肯放过中国男人?

该研究收集了2029名未患糖尿病的研究对象关于身高、坐高、腿长、体重、腰围及血压等相关数据,并对研究对象进行了长达7年的随访,分析评估各项指标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发现身高越高者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越低

另外,男性身高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相关性显著高于女性:男性身高每增加10厘米,其患糖尿病的风险相对降低41%;女性身高每增加10厘米,风险相对降低33%。

亚洲人身材相对西方人矮小,在各国身高排名表里就能清楚看到各国男性平均身高的差距,中国男性平均身高刚好与排名前五国家的平均身高相差约10厘米。

糖尿病为什么不肯放过中国男人?

除了体型差异,亚洲成年人脂肪分布与西方人也有所不同:亚洲人群(包括我国人群)多是以腹部脂肪聚集为特征的“向心性肥胖”;而西方人多是脂肪堆积于皮下的“全身型肥胖”。

糖尿病为什么不肯放过中国男人?

“向心性肥胖”是脂肪堆积于内脏周围所致

人体脂肪通常会堆积在皮下内脏两个部分,皮下脂肪因影响外观更容易被发现,而内脏脂肪围绕在脏器周围更为隐蔽。

向心性肥胖在初期,因外表看不出来,称体重也称不出来,被称为“隐形肥胖”,临床表现为空腹血糖偏高

当向心性肥胖到到达一定程度,会显现出以大肚子为特征的“苹果型身材”,比“全身型肥胖”更容易引起机体代谢的变化,从而导致肥胖性疾病的发生。但向心性肥胖者的四肢通常不会太胖(比腹部瘦很多)。

糖尿病为什么不肯放过中国男人?

当然,西方人的“向心性肥胖”更为壮观

屋漏偏逢连夜雨。亚洲人本在体型因素上就更易患糖尿病,不良的生活方式又使我们的血糖指数“雪上加霜”。

中国男人提升血糖多努力?

目前的研究认为,与糖尿病发病密切相关生活方式因素分别是:饮食结构日常运动量吸烟与否

饮食结构是导致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我国人口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高脂、高糖饮食摄入量也越来越高。中国男性或许不爱吃甜食,但对高脂食物十分偏爱,特别是腰子、羊肾、猪肝等动物内脏。

糖尿病为什么不肯放过中国男人?

动物脏器属于高脂饮食,具有改变人体“代谢记忆”,使人体对糖的吸收越来越多的“功效”

人体吸收食物中的糖主要通过“小肠绒毛毛细血管”。而高脂膳食能够使小肠绒毛毛细血管成倍增加,并吸收更多的糖,获得喝口水都能长肉的神奇效果。

除了高脂饮食的大量摄入,缺乏运动也是中国成为糖尿病大国的罪魁祸首之一。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的潘孝仁教授,于1986年开展的试验研究发现,运动可以降低30%~50%的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运动疗法”也是有效治疗、预防糖尿病的手段之一,那么中国人的运动情况如何呢?

根据IHRSA2020年的数据报告显示,中国内陆地区健身人口渗透率仅为5.02%,远低于英国15.60%、美国15.20%、德国14.00%等西方国家的健身人口渗透率。

糖尿病为什么不肯放过中国男人?

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各国健身人口均有下降

当然,中国的健身人口并不只存在于健身俱乐部里。在公园、球场、路边翩翩起舞的广场舞大妈们,运动量不比健身俱乐部会员低,且人数众多。但无论是健身俱乐部还是广场舞(包含其他室外健身项目),女性参与健身的数量远多于男性。

毕竟,从“郎才女貌”到“郎财女貌”的文化,使中国男性的“外貌焦虑”出现得有点晚,很大一部分中国男性至今还未生成“外貌焦虑”。

中国男性“外貌焦虑”低,吸烟率倒是极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2018年中国成人烟草调查结果显示,15岁及以上人群中男性吸烟率高达50.5%,女性仅为2.1%。

吸烟是导致糖尿病的重要因素之一,这在日本、芬兰、韩国和美国关于糖尿病的研究中均得到验证。

国外一项对3129名年龄在35~60岁的男性受试者调查结果表明,每天吸16支香烟以上者,其糖尿病发病危险是不吸烟者的2. 7倍。这是由于吸烟会提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加重胰岛素抵抗现象,使体内更易发生糖化反应。

除了生活方式不良,当代人“惨不忍睹”的精神健康状况也是不吃糖都能获得糖尿病的“秘术”。

提升血糖,不良情绪“效果好”

不良情绪也是导致血糖升高的元凶之一

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主任田国庆,在一档健康节目上讲述了一个因糖尿病住院的患者案例。该患者住院期间饮食、药物摄入受到医院严格监控,血糖保持稳定,却在快出院时出现了大幅度的血糖升高现象。

这种情况本不应出现在即将出院的患者身上。经过院方追根溯源,发现该患者在出院前与其家属发生争执导致情绪波动,并使该患者的血糖升高。

糖尿病为什么不肯放过中国男人?

不良情绪是如何升高血糖的?

早在2007年的第43届欧洲糖尿病研究(ESAD)年会上,就将“糖尿病与不良情绪”作为专题进行探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社会心理因素在糖尿病的发生及血糖水平控制中起到重要作用。

不良情绪引发糖尿病的作用机制主要分为直接作用、间接作用两种。

直接作用中,不良情绪可通过下丘脑-垂体-靶腺轴产生大量的“应激激素”——皮质醇。而皮质醇的大量分泌会降低机体对葡萄糖利用促进糖异生,使血糖升高

间接作用里,不良情绪会通过自主神经传导,同样可以产生皮质醇

糖尿病为什么不肯放过中国男人?

另外,不良情绪会使人体产生大量的慢性炎症因子,使人肥胖和(或)抑郁肥胖、抑郁“双管齐下”、相互作用则会进一步诱发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有时候,与其说是糖尿病不肯放过我们,不如说是我们自己不肯放过自己。

[1]Teufel F, Seiglie J, Geldsetzer P, Theilmann M, Marcus M, Ebert C. Body-mass index and diabetes risk in 57 low-income 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of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inpidual-level data in 685 616 adults. Lancet. 2021. doi: 10.1016/S0140-6736(21)00844-8

[2]庞元捷, 余灿清, 郭彧,等. 中国成年人行为生活方式与主要慢性病的关联——来自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的证据[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1, 42(03):369-375.

[3]李文慧, 肖新华, 于康,等. 短期高脂饮食对中国汉族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J].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8, 030(004):509-515.

[4]何威. 中国人与美国白人脂肪及脂肪分布的种族对比研究[D]. 浙江大学, 2013.

[5]https://diabetologia-journal.org/2019/09/10/study-shows-shorter-people-are-at-higher-risk-of-type-2-diabetes/?hilite=%27height%27

[6]迟家敏. 实用糖尿病学(第4版)(精)[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中国   糖尿病   皮质醇   亚洲   心性   生活方式   血糖   肥胖   脂肪   患者   身高   男性   风险   发生   不良情绪   男人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