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的碎片》:尝试在失去中学会自我和解

前段时间,代孕的话题持续登上微博热搜,引爆舆论。虽然大多数人并不会在生活中接触到代孕,但不论是将女性的子宫、婴儿的生命视为商品,并将胎儿弃养的行为,都违背了法律和道德的底线。因此,代孕的事件会引发众怒,也不足为奇。最近也出了一部影片,在这部影片中聚焦着一场与生育相关的悲剧。


《女人的碎片》:尝试在失去中学会自我和解


影片主要讲述了美国波士顿的一对夫妇玛莎和肖恩原本将为人父母,但由于在家中分娩时发生了令人难以想象的悲剧,两人的生活被彻底改变。于是,玛莎开始了长达一年漫长的修复生活,面对自私的丈夫、专横的母亲伊丽莎白以及被公众大肆讨伐的助产士伊娃,她必须学会处理愤怒和悲伤,也不得不在法庭上与助产士当面对质。


影片开头将近30分钟极度写实的分娩“直播”镜头,震撼了无数观众。


《女人的碎片》:尝试在失去中学会自我和解


导演极大程度的把女主生产时的痛苦视觉化。使观众的心一直被揪住,共情在一开篇就达到高潮。这种沉浸式拍摄让后面观众的情绪共鸣体验更加流畅自然。看似单一的长镜头恰恰是一种技术技巧,同时也是一种情感杠杆,提醒观众分娩是一个过程,一旦开始就无法停止。


你以为的好,成了撒在她伤口上的一把盐


失去孩子后的玛莎彻底地封闭了自己的内心,她精神紧张地对抗着所有人,包括自己的母亲和丈夫。她选择将孩子的器官捐献给医院用于医学研究,这可能是她逃避伤痛的方法之一。


影片中最令人心痛的可能就是玛莎与丈夫肖恩之间的夫妻关系是如何一步一步被摧毁的。


《女人的碎片》:尝试在失去中学会自我和解


家中的花草早已杂草丛生,加上堆积在洗碗池的碗盆都暗示着这个家庭的走向。


起初,男主肖恩因为学历和出身一直被玛莎的母亲看不起,他并不具备男性“本该拥有”的优越的社会地位,在这一层面上不仅涉及到阶层矛盾,还有男性所面对的社会偏见。


失去孩子后的肖恩重新捡起了酗酒抽烟的恶习,变卖妻子母亲赠与的车辆,脾气也逐渐开始暴躁起来。在肖恩试图和玛莎通过性爱来找回往日的情感之失,镜头下的二人更像是两个陌生的个体在相互冒犯。


《女人的碎片》:尝试在失去中学会自我和解


显然,最后的挽回,失败了,二人的关系也随之结束。


她需要时间去化解这排山倒海般的痛苦,而这恰恰是周围人不愿给她的。每个人都在催促她,他们轻描淡写甚至对于那场事故绝口不提,并把事故的责任方归咎于助产士,企图从中获得某种责任转嫁后的解脱。


《女人的碎片》:尝试在失去中学会自我和解


但这一切对于女主来说显得极其蛮横。他们的所作所为就如同往女主的伤口上撒盐,告诉女主是在为其杀菌消毒,但实际上却增加了她痛苦的尖锐性。


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家庭悲剧都来自于这种亲密关系的塌陷,尤其是在中国这种以传统家庭为基本单位的社会结构中。两代之间以“都是为你好”为名过多地插手对方的隐私生活,又以“都是你的错”来洗脱自己人生当中出现的失败;夫妻甚至朋友之间没有任何的隐私空间,谁都可以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对他人的一切指手画脚、品头论足。


《女人的碎片》:尝试在失去中学会自我和解


所以最终,让女主崩溃的不是那场事故,而是周围人的种种表现,成为了一次次“加害”她的手段。尽管如此,玛莎并没有彻底放弃,她开始了独自生活,也同意了出庭。玛莎作为证人出庭,她说女儿刚出生的时候,散发着苹果的香气。她从镇定地回答到回忆起生产那晚后开始流泪,申请休庭休息,后来她去冲洗照片,看到自己抱着刚出生的女儿的照片后,泪流满面。新生命给她带来了新的启示和笃定。


玛莎最终也选择了原谅助产士,因为最后她清楚地意识到了唯一能为孩子亡故负责的人是自己,能让她走出阴霾的人,也是自己。


《女人的碎片》:尝试在失去中学会自我和解


她并不认为这是一种原谅,而是一种独自承担。可能只有玛莎自己知道,这种伤痛根本没有办法被安慰,让助产士服刑或者经济赔偿也毫无意义。所以她选择了独自承受这一切,因为在女主看来,丧子之痛,无法靠法律、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疗愈。


共振不只是物理现象,思想也能产生共振


包括男主外遇这场戏,外遇不仅是身体的外出口,也是情感的倾诉口。一般电影中人物在外遇时说的话,最符合人物内心真情实感的袒露。这场戏中,男主给出轨对象讲了“共振”的概念,所以“共振”其实才是长期存在于男主心中的所思所想与煎熬。


每个物体都有自身的振动频率,当某一外力的振动与之同频时,再强大的物体也会面临崩溃与坍塌!某种意义上说,众人面对危机所做出深入探究的行动就如同“数学家、科学家对于大桥坍塌的层层调查”一般,是脱离事件本质的徒劳!


男主肖恩是一个筑桥工程师,筑桥时,整个大桥的建造过程配合着季节的变化,代表着时间的流逝,加上时间字幕的提示能让观众感受到时光的荏苒。


《女人的碎片》:尝试在失去中学会自我和解


随着时间的推移,男女主人公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种种事情,以及情感的变化就变得更加有说服力。且大桥的建造本身就是一种孕育的过程。


除了大桥的建造过程,还有苹果籽的萌芽过程,这些孕育过程是由时间的积累展示给观众的。还有蒲公英的意象,女主姥姥孕育女主妈妈,女主妈妈孕育她和姐姐,以及影片的最后苹果树成长,小女孩长大等等没有用时间积累的手法去展示的孕育意象。可见这部影片中多次用到了意象表达。而所有的意象表达都终归成一点:时间能抚平一切。


《女人的碎片》:尝试在失去中学会自我和解


有的时候一件事情可能真的没有完全的事故责任方,就像影片中所提到的曾经是全美排名第三的大桥坍塌是因为共振。而这次,孩子的离去责任也显然不完全在助产士,因为孩子生下来的时候哭了,这就代表这是一个健康的孩子。但最后并没有存活下来,或许是一次“生命的共振”。


当然,我觉得这部影片也是有不足之处的,不足就在于最后的结尾,有种画蛇添足的感觉。能够与失去孩子的痛苦和解,在我看来就已经是个很好的结局了,没必要加上最后女主又有了孩子,给我的感觉就好像女主对幸福快乐生活的向往以及消除失去孩子的痛苦就是再有一个孩子?所以,最后小女孩爬树的片段属实有些多余。


《女人的碎片》:尝试在失去中学会自我和解


影片的结尾就应该停留在她和母亲和妹妹一起回忆过去,至于她的未来如何没人知道,对于这部影片来说,可能一个开放式的结尾更加合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玛莎   助产士   意象   大桥   外遇   碎片   结尾   悲剧   观众   痛苦   母亲   影片   自我   过程   孩子   时间   情感   女人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