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年,终画句号:《新世纪福音战士》讲了什么?

3月8日,《新世纪福音战士》(简称《EVA》)的最新作、也很可能是最终作《新剧场版·终》在日本上映了。


虽然目前只有日本院线放送本片,但是《EVA》系列多年来积累了巨量的粉丝,《终》也迅速被在日观影的各国粉丝们以各自的语言进行讨论,并迅速在各大论坛掀起了热烈的讨论。


目前,观众们对这部影片主要呈现“褒贬不一”的态度,但是没有任何人否定,这是一部在世界动画历史上都可以称为“伟大”的系列。


今天我们不直接批评《终》,而是和大家聊一聊这个系列的前世今生;如果有一天《终》也在本土上映,也可以更好的了解庵野秀明为何在《终》里给出了这样的结局。


26年,终画句号:《新世纪福音战士》讲了什么?

(初代海报,其中的“初号机”、NERV组织LOGO和标志性的工业朋克风格字体,大家或多或少都曾经在某处见过)


1980年,大阪的几名科幻爱好者成立了一个叫做“Daicon Film”的创作团体,后来注册成了公司,在1981年的“第20届日本科幻大会”以一部短片正式出道。那几名爱好者叫冈田斗司夫、庵野秀明、贞本义行、赤井孝美和樋口真嗣——每一个都是今日业界如雷贯耳的名字。


Daicon Film先后制作了几部科幻短片,展现出了巨大的创作潜力,并被投资人看中。随后,Daicon Film改名为“GAINAX”,也就是国内动画迷们口中的“宅社”。


26年,终画句号:《新世纪福音战士》讲了什么?


那段时间是日本泡沫经济时代最后的辉煌,投资商的钱多的仿佛花不完;那段时间也是日本动画业的巅峰,所有人都想要做出一部“梦幻般的作品”;GAINAX本就是硬核爱好者进入业界的典范,自然也不例外。


就这样,GAINAX和投资人一拍即合。1985年,GAINAX开始制作它的第一部长篇科幻动画电影作品《王立宇宙军》。


《王立宇宙军》不计成本、制作精良,在今天的豆瓣上评分一度逼近9分的好成绩;但在当年,却因为太过超前而票房暴死。


但是《王立宇宙军》对于今天要谈到的GAINAX和《EVA》系列却意义重大:


1.GAINAX为了还上投资商的欠债,不得不转型成重盈利的商业化制作公司;


2.也正是通过《王立宇宙军》的制作,GAINAX正式形成了自己的美学风格。


26年,终画句号:《新世纪福音战士》讲了什么?

(《王立宇宙军》中的火箭升空场景,每一片碎冰都由绘师手绘——那位绘师就是《EVA》系列之父庵野秀明)


随后,GAINAX凭借《飞越巅峰》与《蓝宝石之谜》两部叫好也叫座的作品挽回了口碑、站稳了脚跟,同时也勤勤恳恳地从事一些外包工作、游戏开发之类的业务补贴现金流,终于在1995年制作出了这部伟大的现象级作品:《新世纪福音战士》。


26年,终画句号:《新世纪福音战士》讲了什么?


故事设定在假想的未来。


人类在南极大陆的一次实验失误,引发了一场席卷全球的浩劫,地球生态巨变,这次浩劫被称为“第二次冲击”。


主角生活的2015年,地球上出现了一种巨大机械战斗群入侵者,人们将之称为“使徒”,它们是被“第二次冲击”给惊醒的。


人们研究出一种以驾驶员的神经直接控制的机甲,它们被称为EVA,用以迎战“使徒”。


但是实际上,“使徒”、EVA、驾驶员(适格者)却并不像看上去的那么简单,而组织NERV和SEELE另有一些关于人类起源与进化的重要秘密。


26年,终画句号:《新世纪福音战士》讲了什么?

(经典的NERV徽标)


单看简介,可能会觉得《EVA》也不过如此——这就是很普通的“开机甲打怪兽”的套路嘛!


但是,这正是《EVA》系列有趣的地方。调侃的说:一开始观众会觉得它是一部热血机战动画,之后会感觉它其实是玄学奇幻动画,直到最后才能够发现它竟然是一部情感动画....


26年,终画句号:《新世纪福音战士》讲了什么?

(最典型的就是当年的大陆引进版,翻译成《新世纪天鹰战士》并做了大量删节....“勇敢的少年啊快去创造奇迹!”)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EVA》系列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热血澎湃的战斗场景,充满个性和力量感的巨大机器人,主角在对抗强大敌人的时候获得成长....似乎和其它动画相仿:


26年,终画句号:《新世纪福音战士》讲了什么?

(不同版本中,经典的主角机体——“初号机”形象。)


但随后,作品却看似突兀得引入了一些奇怪的神秘学元素:卡巴拉生命之树、亚当与莉莉丝、死海文书、魂之座以及标题中机体本身的名字“Evangelion”(意为“福音书”)


这种“故弄玄虚”在当时是极为超前的,瞬间让《EVA》的格调拉开了同时代的其它类似作品好几个身位;同时,在演绎有关神秘学的片段时,监督(即动画导演)庵野秀明也可以大胆的加入自己所钟爱的意识流画面,让这些片段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26年,终画句号:《新世纪福音战士》讲了什么?

(手绘的卡巴拉生命之树)


但是随着剧情的推进,许多看似“故弄玄虚”的谜题展现出真面目,带来的却又是另一层隐喻:


比如系列中至关重要的概念:“人类补完计划”:


人类(无论是肉体还是心灵)都是由脆弱的物质构成的,心灵的世界是被躯体彼此隔绝的(心之壁),看不懂身边的人,身边的人也看不懂自己。暴力、犯罪、性冲动、欺骗都是人类保护自己的卑劣的手段。


要使人类向更高的领域进化,就必须使人的心灵摆脱躯体的束缚,重新回到人类的诞生之地“莉莉丝之卵”中(全人类化为集体意识)。唯有如此,才能最终拆除人与人之间的心灵屏障,使不同的心灵世界能够相互补充,走向进化的终点。人类补完计划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神圣目的而创立的。


看似是空无一物的玄学概念,实则是对社会焦虑的映射。


26年,终画句号:《新世纪福音战士》讲了什么?


又比如毫无自信、喜爱逃避、充满虚无主义又缺少关爱的主角——碇真嗣,是对日本泡沫经济破碎后,状态急剧下行的日本年轻人的批判。


除此之外,主角与父亲的关系,EVA机体、驾驶员、插入栓和LCL之间的联系,各个“使徒”的形态等,无不充斥着隐喻。


26年,终画句号:《新世纪福音战士》讲了什么?


但实际上,真正让大家爱上《EVA》这部作品的,其实是主角的成长。


和《GAINAX》另一部充满隐喻的作品《特别的她》(又名《FLCL》)一样,这些隐喻其实到最后都是为了描写主角复杂内心活动、突出主角成长而设置的。


实际上,观众在观看到后期,关注的不再是这些隐喻所指代的宏大议题本身,而是主角在这种宏大叙事下该何去何从;而当观众与主角共情,又会发现主角身边的人,似乎又以不同的面貌在自己的生命里出现过好几次。


这样一来,自然令人意犹未尽,念念不忘。


26年,终画句号:《新世纪福音战士》讲了什么?

(动画史上最著名的微笑之一,不知道大家初见时都想到了谁)


《EVA》系列从1995年播出旧TV版第一集,到1997年播出两部剧场版《真心为你》和《死与新生》;又在2003年播出了重置版,从此一直是众多爱好者津津乐道的经典之作。只不过因为经费和艺术表达的原因,庵野秀明给出的结尾太过晦涩,让不少人一直以来都耿耿于怀。


11年后,2006年,庵野秀明创建“Khara”会社,推出《EVA》的《新剧场版》系列第一部《序》,重启系列;到今年上映的《终》,四部影片,又是15年的光阴。


前后26年,影响了不止一代人;哪怕是2006年开始观看《EVA》的“新”观众,恐怕也可以从“中二”少年成为“奔三”社会人了。


所以即便我已经知道了最近上映的《终》的结局和当年的想象与期待相去甚远,我仍然认为《序》、《破》、《急》(《Q》)、《终》四部曲,就是最好的《EVA》。


不知怎么的,就想起了万能青年旅社的歌:


“是谁来自山川湖海,却囿于昼夜、厨房与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新世纪   句号   使徒   日本   科幻   机体   福音   驾驶员   战士   宇宙   爱好者   观众   主角   人类   心灵   动画   系列   作品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