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这单千万生意,花落谁家?

​这也许是一座全欧洲乃至全球机械音乐盒藏品最全面、孤品最多的私人音乐盒博物馆,这是一座融入了家族三代人对于音乐盒艺术情怀满满的博物馆,这是一座曾经面临将数千万人民币藏品拱手让人永久闭馆的博物馆。随着老一代手艺人逐渐老去,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很多传统手艺都被机器取而代之,而这些传统机械艺术品也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也许这就是时势使然。

机械艺术是家族三代人悉心呵护的财富

最终这单千万生意,花落谁家?

Baud家族三兄弟,左边为博物馆创始人

Arlette Baud女士是Baud音乐盒博物馆的第三代传人,其祖父(1896年-1941年)就是修复音乐盒的匠人,在1946年Arlette Baud女士的父亲Frédéric Baud接手家族的音乐盒工坊,同时继续从事音乐盒维修的工作。当时音乐盒修复工坊的传承人Frédéric Baud先生1955年在巴黎参加了一个盛大的钟表与珠宝展会,期间他购买了各式机械音乐盒,由于这些音乐盒在购买时都有或多或少机械上的问题需要维修,所以价格也并不昂贵。

最终这单千万生意,花落谁家?

音乐盒修复工坊正在调教音准

Frédéric Baud先生将这些音乐盒带回瑞士,并且用心将它们重新赋予生命,在此之后他希望能够有地方将它们一一展示出来,在瑞士让更多人能够欣赏到它们美妙的音乐。于是在1955年就开办了现在这个音乐盒博物馆进行展示,之后随着Baud家族成员的增多博物馆也逐渐成为家族共有财产,但是在90年代初期大部分家族成员并不希望继续持有这个博物馆,希望将其套现变成现金。1990年现任博物馆馆长Arlette Baud女士接手博物馆管理工作,并于1995年出资将家族其他人的股份买下,自此她成为博物馆的唯一持有人。

最终这单千万生意,花落谁家?

音乐盒主要部件

最初音乐盒博物馆每月只有两个周日对公众开放,创始人Frédéric Baud先生的主要收入还是来源于音乐盒的修复工作。之后发现来参观的人越来越多,博物馆就改为每个周末开放。现在博物馆持有人Arlette Baud女士有三个孩子以及八个孙子、孙女,可惜的是并无一人对继承博物馆或者音乐盒维修感兴趣。

理想与情怀终究抵不过时代的浪潮

最终这单千万生意,花落谁家?

音乐盒修复工坊

传统的传承十分重要,在生活中一些传统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不复存在。在瑞士也是一样,老一代的手艺人逐渐老去,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很多传统手艺都被机器取而代之。而传统的手艺随着老一代手艺人的离去而一去不返,不知道去过瑞士大大小小钟表博物馆的朋友有没有注意到。任何一间博物馆中都会有音乐盒的身影,因为音乐盒的一些机械原理与钟表相似,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音乐盒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在飞速发展的今天别说音乐盒了,就连收音机都甚少见到。音乐盒在那个没有电的年代,能够随时随地欣赏到优美的乐曲,是一件只有贵族才可以享受的事情。时至今日,音乐的载体从磁带、CD再带数字音乐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最终这单千万生意,花落谁家?

这件藏品由位于德国莱比锡(Leipzig)的著名乐器制造商Hupfeld于1920年代制造,旋律来自于打孔纸张音乐读取装置的设置,同时可以更换纸张来变化曲目。上方的三把小提琴也会随着旋律的节奏同步演奏。Hupfeld的品牌创始人Ludwig Hupfeld于1892年创立此品牌,时至今日早已是出口全球的著名钢琴品牌。

随着时间的推移,年轻一代对于机械艺术比如音乐盒的热爱少之又少。以往每年博物馆至少有30000人次左右来参观,而现如今只有10000人次左右,参观人数呈现断崖式下跌,依照目前的经营状况博物馆已经无法再继续维持下去。也许主要原因就是年轻一代已经丧失对于机械音乐盒艺术的喜爱,当然也是有越来越多的数字产品、数字娱乐的出现,大众消费的热情发生了转变。博物馆出售也是迫不得已,家族传承人也希望能够继续工作下去,尽管她今年已经77岁了。

最终这单千万生意,花落谁家?

大型音乐盒内部结构

今年已经77岁的博物馆持有者Arlette Baud女士也希望能够继续工作下去,但是博物馆出售也是迫不得已的选择。这些市场估价数千万人民币的珍贵藏品,有很多都是孤品,这个迄今为止全欧洲乃至全球藏品最全面、稀有的私人音乐盒博物馆,在一年前差点结束它63年机械艺术的生命,被亚洲私人藏家所全数购买。

最终谁让瑞士国宝重获新生

最终这单千万生意,花落谁家?

这件藏品由位于法国巴黎的Gavioli制造于1900年代,藏品的主要发声装置类似于管风琴的机械结构,旋律来源于由德国Bruder Brothers of Waldkirch制造的打孔纸张音乐盒装置。Gavioli是一家成立于1806年意大利摩德纳(Modena)的专门制作机械人偶以及音乐盒的品牌,并在1852年公司将所有业务迁至法国巴黎。

所有博物馆的藏品打包出售的估值为3百万瑞郎,实际出售价格为2百万瑞郎。通常去评价博物馆藏品价值的标准之一就是藏品的稀缺程度,比如说博物馆中的很多藏品都是独一无二或者全球只有两件的,因为在创始人Frédéric Baud先生选择藏品的时候就特别注意了藏品的稀缺性。当然一点一滴收藏这些藏品的过程也是十分有趣而漫长的,同时由于时代的特殊性,比如在二战结束之后,人们对于类似的艺术作品感到毫无价值,想尽快将其折现变成现金,这也是为何当时创始人Frédéric Baud先生可以以相对低廉的价格购得很多稀缺藏品。

最终这单千万生意,花落谁家?

这件藏品的拥有者是贵族斯塔尔夫人,全名为Anne Louise GermainedeStaël-Holstein。这两名乐手机械人偶可以模仿真人演奏乐器,在1810年代安放在斯塔尔夫人所住的城堡门口,每当有贵宾以及庆典活动时,两位乐手可以像真人般演奏乐曲。

在此之前政府用了5年的时间一直在筹措用来买下博物馆的资金,但是并没有任何结果。博物馆向私人收藏家出售的时间一拖再拖,那是因为出于瑞士当地政府考虑,并不希望这些丰富且珍贵的代表瑞士、欧洲文化历史传承的机械艺术品被亚洲人所收藏。如果政府依旧没有筹措到足够资金,博物馆将开始启动与私人买家谈判议价的流程,最为感兴趣的是几位来自中国的买家。据说来自中国的买家希望将全部藏品买下后,运回大陆用于艺术文化场馆的馆藏作品。就在前不久最新消息,博物馆正式被瑞士政府出资买下,将这些藏品永久的留在了瑞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手艺人   瑞士   欧洲   藏品   音乐盒   创始人   博物馆   女士   私人   生意   年代   传统   家族   时间   艺术   机械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