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藏护肤神药”维A酸,神奇在哪里?用多久才能见效?

外用维A酸类药物,和外用糖皮质激素一样,都是皮肤科的核心药物之一,它具有非常多的治疗作用。


比如大家常见的去痘痘、去色素沉着、去各种色斑、抗衰、去黑头、去粉刺、去毛囊角化等等,它都能起作用,是一类很能打的药物。


“宝藏护肤神药”维A酸,神奇在哪里?用多久才能见效?


那么大家也许会好奇,这样一个处于基石地位的药物,它究竟是怎么起作用的呢?


一个基本的知识大家都懂得,就是一个药物起作用,就得有受体。也就是这个药物要结合到和它对应的受体上,才会起作用。


维A酸类受体分成三个亚组:RAR-α、RAR-β、RAR-γ。


不同的受体,表达的位置有所不同。


RAR-α在整个成人以及胚胎组织中均有表达;

RAR-β主要定居在真皮层的成纤维细胞;

RAR-γ则在整个表皮层中有表达。


维A酸与受体结合后的变化


它可以促进基底层的角质细胞增殖,阻止表皮过度分化,减少聚丝蛋白的表达和角蛋白1和14的水解。这些作用机制都可以帮助表皮正常角化,以及阻止过度增生。


这就是为什么维A酸类药物,能够去角质、去毛囊角化的原因了。


很多人肯定会好奇,用了维A酸类药物之后,病情什么时候开始会有好转?


“宝藏护肤神药”维A酸,神奇在哪里?用多久才能见效?


一般来说,在使用药物2-3周后开始会有一些好转,在3-4周后改善的效果会相对更加明显。如果用了一个月还没有什么好转,需要考虑换药,更换治疗方案。


在临床上,维A酸是第一代维A酸类药物,也是最先使用的。它可以和上述所有的维A酸类受体相结合。


换句话说,这个药物,选择性比较差。但是根据研究表明,维A酸在减少炎症和非炎症性损害方面,比过氧苯甲酰强。


因为第一代维A酸不够稳定,紫外线和氧化剂可以降解维A酸。所以外用维A酸乳膏是要避光的,并且不能和具有氧化作用的过氧苯甲酰混合使用。


不过好在我们的技术在不断革新,比如制成微球维A酸,这样就能够显著地对抗降解。此外还有一个好处,微球维A酸可缓慢释放,增加了皮肤穿透性和减少刺激性。


“宝藏护肤神药”维A酸,神奇在哪里?用多久才能见效?


而第三代的外用维A酸类药物,他扎罗汀和阿达帕林凝胶,相对比较稳定。它们在紫外线和过氧苯甲酰中的稳定性已被证明。所以它们既不需要避光,也可以和过氧苯甲酰一起使用。


顺便提一句,他扎罗汀和阿达帕林均只结合RAR-β、RAR-γ受体,所以有更高的选择性,这意味着可以减少副作用。


他扎罗汀在减少炎症性损害方面,和维A酸类具有相类似的作用,两者效果差不多。但他扎罗汀已经被证明在减少非炎症性损害方面优于维A酸类药膏,比如去粉刺,他扎罗汀更厉害。


“宝藏护肤神药”维A酸,神奇在哪里?用多久才能见效?


炎症性损害


比如说痘痘中红色的一颗颗凸起来那种就是炎症性损伤,而痘痘中的粉刺,则是非炎症性损害。


我们再对比下他扎罗汀和阿达帕林凝胶。他扎罗汀在减少炎症和非炎症性损害方面比阿达帕林凝胶要强。


不仅如此,他扎罗汀在清除痘痘导致的炎症后色素沉着方面也更强一点。正是因为他扎罗汀作用比较强,所以皮肤耐受性就比较差,很多人接受不了他扎罗汀。


如果要比耐受性,在外用维A酸类药物中,阿达帕林凝胶则是最佳的。所以这就是我为什么喜欢推荐阿达帕林凝胶的原因。


“宝藏护肤神药”维A酸,神奇在哪里?用多久才能见效?


外用维A酸类药物的副作用


它们最常见的副作用有局部干燥、红肿、萎缩,第一代外用维A酸类药物更常见烧灼感、脱皮副作用。


对于耐受性来说,随着使用药物时间的延长,2-4周后均会不同程度地改善,所以不要过早地放弃此类药物。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关于维A酸类药物的好消息要告诉大家。第四代外用维A酸类药物,皮肤耐受性要好不少。虽然现在国内还没有,但是应该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有了。


“宝藏护肤神药”维A酸,神奇在哪里?用多久才能见效?


今天就说到这里哦,感谢大家的关注,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

本内容由皮肤科冷医生原创,为读者进行科普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皮肤问题还需及时问诊医生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封面图源: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毛囊   受体   凝胶   粉刺   表皮   皮肤科   炎症   选择性   色素   见效   副作用   紫外线   宝藏   类药物   药物   多久   神奇   皮肤   作用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