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柒的小院里,藏着我们最向往的生活

李子柒的小院里,藏着我们最向往的生活


那个问题快被问烂了:“你喜欢什么类型的男生?”


这一次,李子柒的答案稍微变得具体了些,说自己未来的爱人要“会挖地”。


人们对李子柒的好奇心远不止这个答案,他们执着于挖掘她的个人历史,寻找她家所在何地,分析她视频的拍摄方式。


所有追问都指向同一个核心——李子柒,是真实的吗?


作为一位短视频博主,她用镜头记录下自己的生活。


四川绵阳的农村绿满山野,她在这片土地上种菜栽花,偶尔摘整筐红透了的番茄煮火锅,用自己种的棉花给奶奶弹被子,葡萄皮碾成汁液把白纱染成紫色,裁剪成长裙,或者在雪天来临之前,披上红色斗篷骑马踏花而过,取三壶马奶酒回家。


李子柒的生活美得极其遥远。4年间,她凭借134个视频吸引了2700万微博粉丝,在美国视频网站YouTube上,超过1300万名世界各地的订阅者,通过她的眼睛认识中国。


李子柒的小院里,藏着我们最向往的生活

▲ 李子柒在采访中透露,择偶标准之一是得“会挖地”


她用来定位自我的那些词汇是“农村人”“没读过多少书的人”“财迷”,坦率得让人们困惑不已。似乎这种单薄的标签,不足以匹配她视频中那种符合中产阶层想象的桃源生活。


来访者问她,为什么要拍水稻的一生,她说,觉得有意义就拍了。对方接着追问,为什么要拍番茄的一生,她说,因为它就在那里。


一片土地的气候决定了能种植怎样的作物,日复日,年复年,看似相同,却又有所流变。她观察它们,记录它们,和它们一起在土地上生存。


来自“城里人”的质疑十分繁复,横亘中间的,是两套平行的话语体系。她已经有些厌倦向别人说明理由,这世上的事,“哪儿有那么多为什么”。


李子柒的小院里,藏着我们最向往的生活

“不可能的一定就是假的”


许多人讲,李子柒的视频让人感到平和。


画面的背景,总是川东的青山和碧绿的堰塘。拉近的特写里,瓜苗从黄土里长出,焰火燎烧着锅底,烤肉滋滋往外冒油,狗崽在打架。


而李子柒总是在忙活,劈柴,松土,点种子,天光由明到灭。背景乐里的笛声安抚着观众的神经,她自己几乎不怎么讲话,神情也清淡得很。


用铁锤凿一大块石头,只管手臂用力,锤子砸得闷响,但她眉眼都不皱一下。


李子柒的小院里,藏着我们最向往的生活


直到2017年5月3日,那种平和被打破,她少见地显露出愤怒,宣布暂时停更视频。


起因是,那段时间,网友对她的揣测与攻击越发密集。那些人发帖说,“(她的视频)一看就是很大的团队拍摄的,她只负责露个脸”,“不要脸!那么漂亮会做菜?”


还有人冒充她的公关团队成员,说:“我们不停的换马甲,制造话题,互相攻击,又捧又黑李子柒。”


一位做护士的朋友留言帮她解释,人们就又调转枪口去攻击她的朋友,说那是李子柒的公关团队在为她洗白。


5月3日那天,那位朋友到家里帮她看肠胃炎,讲起网络上的是非,偶然间被李子柒80多岁的奶奶听见了,在剁猪草的时候,老人走神砍伤了手。


李子柒帮奶奶包扎伤口,奶奶转过头来跟她说:“以后我们节约一点,你别做这个工作了。”


那时候,众人争议的焦点在于,李子柒是不是有个幕后团队?她说视频都是由自己拍摄并包揽后期制作,但那么美的东西,由她独自一人怎么可能做成?


李子柒的小院里,藏着我们最向往的生活

▲ 李子柒扛着木头从镜头前路过


朋友被攻讧,奶奶因此受伤,她第一次主动站出来回应质疑。在那天的微博里,她放上八张长图,从头到尾讲述了自己做视频的故事。


2016年3月25日,她用手机拍摄了第一个视频《桃花酒》,画面里桃花模糊得和地上的泥土搅合在一起。


她去请教从事视频制作的朋友,在朋友的指点下,买了人生中第一台单反相机,再花120元买来三脚架,读着说明书开始自学摄影。


为了配合不同的拍摄角度,她有时候得在相机下面垫上石头,或者把相机挂到树上。


她最广为流传的视频之一,是《兰州牛肉面》。她找到做牛肉面的甘肃师傅学了一个多月,直到能完整地拉出均匀的二细面条,才开始拍摄。


200多个镜头,每拍完一个,她都必须擦干净一根手指去关掉拍摄键。


拉面从选粉、加水、加盐,到和面、揉面、醒发、加灰,每个步骤的顺序和时间都有讲究,拍摄进行得极艰难。


加水时角度不对,重拍;三脚架位置还没调好,面却发过了时间;镜头还没调好,揉好的面已经没筋了。


拍摄三天,浪费了20多斤面粉,废掉的面团做成馕,她和奶奶一起吃了半个多月。


▲ 李子柒成名视频《兰州牛肉面》


一开始,她剪视频是用手机软件。16个G的手机内存装不下所有素材,她会花上好几个小时,用格式工厂将mov格式转为mp4,压缩至2个G。


饭顾不上吃,剪辑一整天,软件却不堪重负,时常闪退,所有的工作就又得从头再来。


在长文里面,她说自己当时不会使用电脑剪辑,“像我们这样没读过多少书的人,能像现在这样用ps编辑个图文长微博,都是自己用笨办法研究了很久才勉强可以操作。”


“总有人说这不可能,那不可能。不可能的一定就是假的。其实,他只是不愿意去相信有些人为了把这些不可能变成可能而花费了多少耐心和功夫。


李子柒的小院里,藏着我们最向往的生活

“土地仙”的生存故事


2016年9月,李子柒的微博粉丝尚不足10万时,曾经参加海峡卫视制作的综艺《我是食神》。


在节目里,她把鸡枞菌和上方火腿切片叠放在一起,入锅蒸20分钟,做了一道上方鸡枞。呈给节目嘉宾品尝后,现场的八盏灯熄灭了一半,每个人都讲,这道菜太咸了。


李子柒的小院里,藏着我们最向往的生活


李子柒说,她知道这道菜很咸,但是那对她来讲是很重要的回忆。


“我是跟爷爷奶奶长大的,爸爸妈妈在很小的时候没了。”她说。


爷爷以前是乡厨,做菜的时候,她在旁边帮着烧火,递盘子。有次趁爷爷不注意,她偷偷吃了一口盘里的上方鸡枞。“那时候穷,没有吃过什么好的东西,记忆中它是很好吃的。”


人家问她,现在有没有把这道菜做给爷爷吃,她摇头说,没有这个机会。她说自己把这道菜带到舞台,是因为,爷爷已逝,她想念他。


在李子柒的讲述里,她的成长经历,是一段出身贫苦者的生存故事。


父母早年离异,父亲去世后,继母虐待她,她6岁时,曾经被拽着头发往水沟里按,爷爷奶奶因此把她接回身边抚养。


小学五年级,爷爷去世。她14岁辍学,出门打工。最开始是当服务员,一个月工资300元,有时候打碎了碗盘得赔,最后拿到手的钱只有200多。


两年后,开始学习打碟。2007年到2013年之间,在酒吧做DJ。


李子柒的小院里,藏着我们最向往的生活


在《我是食神》的舞台上,她说自己做DJ不是因为喜欢音乐,而是觉得这份工作工资很高,“我可以赚到这些钱,给我奶奶”。主持人问她,未来的梦想是什么,她说:“跟我奶奶在一起。”


但这个故事的色彩太干净,不符合外界的思维习惯。


2019年,李子柒接受新浪采访,记者问她,有人说你是富二代,是真的吗。她盘腿坐在竹子做的凉椅上,摇着蒲扇,反问:“你看我像吗?”


镜头摇过她穿的夹板拖鞋,鞋面被穿得微微凹陷,边沿沾满了泥土和草屑,她说自己像个“土地仙”。


同年年底,有记者花了48小时去寻找李子柒的家。他们在此后的报道中写明自己的动机,说是要看明白李子柒的真实生活。等真正找到的时候,他们发现,她家所在的那个村子仍然是贫困村。


物质条件的匮乏让她能延续从土地里讨生活的传统,维持生计所需的一切,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手去造出来。


大米,蔬菜,瓜果,可以自己种植。把吃剩的葡萄皮碾成汁,给白纱染色,能裁剪成紫色的长裙。辟一块地种出棉花,就给奶奶弹一床被子。


想吃面包却没有烤箱,就自己做个面包窑。树木的枯枝,锯下来加工成架子,可以挂衣服。同样的材料,加上电线和灯座,还能做个床头灯出来。


李子柒的小院里,藏着我们最向往的生活

▲ 吃完的柚子皮,李子柒用来做成了灯


她曾说起自己学习的过程,会做大量的功课。做一块蓝印花布,要用到蜡染技艺,她去网购蜡染的工具,缠着卖家不停地询问,制作的原理、具体的流程、注意事项,全请教明白。


想学做兰州牛肉面,甘肃的师傅却不搭理她。软磨硬泡半天,最后成功拜师的办法是跟师傅吹牛,说自己拍成视频会有上千万播放量。“我能帮你把兰州牛肉面发扬光大!”


2017年5月,李子柒停更的微博下方,有粉丝留言跟她说对不起。“我们什么都不能为你做,只有在背后默默支持你”。


她回复了很长一段话,叫粉丝不要自责,她给自己打气,说不会轻易被击倒。“我是丢在沙漠里都能把仙人掌拿来当菜吃的金刚七”。


李子柒的小院里,藏着我们最向往的生活

水稻不是长在树上的


今年5月,李子柒和袁隆平等人受聘担任“中国农民丰收节推广大使”,把她再一次推上风口浪尖,有些文章的标题写着:“三观尽毁!李子柒何德何能能与袁隆平相提并论”。


有人说她颠覆了农村的真相,真正的中国农村根本没有这么整洁漂亮。


他们对世界的想象形成一个严丝合缝的闭环,任何逾越边界的叙事都成为对真相的冒犯。


而李子柒不太善于谈论“意义”。


每当有人问起,你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她总是讲起同一个答案,说曾经有个老师给学生播放了她的视频,有孩子看了以后才知道,原来水稻不是长在树上的。


李子柒的小院里,藏着我们最向往的生活


对她而言,生活真正的闪光之处存在于生活本身。她领着前去拜访的人参观她的菜园,在那种时候,她才会变得喋喋不休,那本是在镜头前鲜见的。


园子里,多的是奇花异草,灌木月季、睡莲、薄荷、积雪草、牛至、百里香,她一一细数着。


辣椒有好多品种,紫妃尖椒、线椒、甜椒、珍珠椒、朝天椒、魔鬼辣椒、彩色尖椒。


茄子有圆茄、长茄、象牙茄。番茄也种了各式各样的,“大的小的,红的黄的紫的黑的绿的,全部都有种啊”。


她乐滋滋地跑去摘番茄,要来访的记者带回家去吃。


她说,在四川种菠萝,等细芽长大一点就要摘下来,移栽到花盆里,放到温室里过冬,等到来年春天回暖才能再拿出来地栽。


唯一困扰她的事情,是她尝试在园子里种更多热带水果,比如牛油果、榴莲、山竹,最后失败了,那些植物全有自己的脾气,“只长叶子不挂果”。


李子柒的小院里,藏着我们最向往的生活

▲ 李子柒的蔬菜花园


她的生活和节气时令绑定在一起。5月20日,数字谐音是“我爱你”,如今的年轻人会挑选这一天互相告白,李子柒的助理民国曾经在这一天逗她,问,今天是啥日子?


她只是慢悠悠地说,今天不是小满吗,按道理,小满要下雨。


有记者缠住李子柒问,你喜欢什么样的男生,她说除了孝顺和善良以外,自己未来的爱人还要“会挖地”。


那段采访中,她带着来访者在傍晚登上高山,扛着相机和三脚架,等入夜后去拍星星。上山路陡,她走在前面,时常回头,伸手拉随行的人上坡。


架好器材,她们坐在半山的石头上聊天,记者问她,为什么要拍水稻的一生,她说,觉得有意义就拍了。对方追问她,番茄、玫瑰,这些东西你还拍了好多次,为什么?


她说:“其实就是在生活,你想啊,我们这的气候,只能种那些作物,它就在那,没有必要避开。


一年四季时间不停流转,春天的花,夏天的树,秋天的果子,冬天的雪,它们每年都会来,但每年又不太一样,它们都有自己的故事。”


李子柒的小院里,藏着我们最向往的生活


她指给记者看手边的一小株荠尼花,花朵像铃铛一样垂挂下来,她说这株花生活在高山上,没有人能发现它,个子不高,却很坚毅,能抵御雨雪风霜,兀自绽放。


在她的价值观念里,坚毅的品格值得推崇,她的故事和荠尼花的故事是相通的。有人曾经问她,有没有撑不下去的时候?她说自己难过的时候,会跑到父亲坟前哭一场,就又好了。


雨雪若来临,悲观没有任何作用,她说:“人来到这世上就是来受苦的,但是既然来了,就好好活。”


愿都能过上向往的生活。(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李子   兰州   牛肉面   脚架   水稻   番茄   爷爷   奶奶   镜头   粉丝   团队   记者   朋友   故事   时尚   视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