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与展望:亚洲电影再出发

2020年11月17日,第八届亚洲电影论坛通过远程会议和线上平台直播的形式如期召开。此次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当代电影》杂志社、浙江师范大学文化与创意传播学院、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影视传媒系联合主办。特邀与会的专家学者,包括: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原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主任饶曙光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贾磊磊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所长丁亚平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副所长赵卫防研究员,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影视艺术系主任黄望莉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院长施俊天教授,《当代电影》副主编张文燕编审,《当代电影》编辑檀秋文副编审,《电影艺术》主编、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谭政研究员,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余韬副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影视系主任黄钟军教授等。参加此次会议的,还有主办方遍布国内外的亚洲电影研究同仁: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主任周星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张燕教授,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Xiamen University Malaysia)新闻系与广告系主任王昌松副教授,重庆工商大学编导专业系主任黄含副教授,中央电视台主任记者、北京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博士生曹岩,西安工程大学王珊副教授,长春师范大学传媒学院讲师、北京师范大学2015级博士研究生陈伟,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传媒与设计学院讲师、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传播学博士后张侃侃,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讲师章文哲,安阳师范学院学院传媒学院讲师李昕婕,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助教赵金波,北京师范大学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秘书长任晟姝老师、副秘书长陈亦水老师与王赟姝老师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苏七七、张凯滨、杨欣茹等老师,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博士研究生雷雷、陈良栋、徐辉、姜丹、张黎歆以及硕士生李楚芃等。

本次论坛以“现实与展望——亚洲电影再出发”为主题,共分为两场主题论坛、两场青年论坛以及场内外学术交流。各位专家与青年学者分别围绕不同的研究主题,就2020年在全球新冠疫情肆虐与世界时局变化的背景下亚洲电影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开了精彩讨论,并通过线上提问的形式,与收看直播的网友展开了互动讨论。

上午8:30分,北京师范大学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张燕教授主持了会议开幕式。她简要回顾了亚洲电影论坛在过去六年来的成绩,并介绍了与会嘉宾、论坛主题和流程。

现实与展望:亚洲电影再出发

图 1主持人 张燕教授


紧接着,北京师范大学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周星教授为本次论坛的开幕进行了致辞。周星教授指出,“再出发”这个命题意味着针对现实。在2020年全球时局变化的情况之下,亚洲电影发展状况也势必迎来新的变化。在国外在疫情问题尚未完全解决,电影产业和市场发展处于停滞状态的情况下,对于亚洲电影的研究与探讨亟需寻找新的视野,也需要有新的坚守。

现实与展望:亚洲电影再出发

图 2 开幕式致辞 周星教授


随后,联合主办方《当代电影》副主编张文燕编审充分结合RCEP协定、“一带一路”政策等等因素,展望了亚洲电影的发展前景。联合主办方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院长施俊天教授也从宏观角度阐释亚洲电影研究的重要意义,表达了对亚洲电影论坛的高度重视和期待。

现实与展望:亚洲电影再出发

图 3开幕式致辞 张文燕编审


现实与展望:亚洲电影再出发

图 4 开幕式致辞 施俊天教授


早上9:10,在《当代电影》副主编张文燕编审的主持下,“主题论坛一”拉开了序幕。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中国电影家协会原秘书长、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原主任饶曙光研究员以《中国电影:再出发与“新基建”》为题,充分结合疫情背景下的中国电影产业现状,分析了中国电影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同时他也指出,在中国互联网发展快速的背景之下,电影的发展当配合互联网思维,开拓电影的多层面、多渠道观影的通道来延长电影发行的产业链条,实现影片效益的最大化。

现实与展望:亚洲电影再出发

图 5饶曙光研究员


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北京电影学院未来影像高精尖中心中国电影学派部部长贾磊磊研究员的发言以《亚洲电影的文化通约性》为题。他将欧洲电影作为亚洲电影研究的参照系,充分结合殖民主义理论,通过分析亚洲地区相似的历史经历、地缘政治等等因素,阐释了亚洲电影中的文化通约性,展望亚洲电影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现实与展望:亚洲电影再出发

图 6贾磊磊研究员


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所长丁亚平研究员的发言题目是《亚洲电影的世界视野和史学意义》,采用一种开放的视野梳理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国际电影节上引起广泛关注的亚洲电影,并着重分析了其中独特的民族文化魅力和跨文化视角。通过对于亚洲电影与中国电影之间的复杂关系与多维图景的思考,在全球视野与史学视野上再次认识亚洲电影与中国电影。

现实与展望:亚洲电影再出发

图 7丁亚平研究员


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副所长赵卫防研究员的发言以《近期港台电影观》为题。充分结合香港台湾地区电影的历史渊源与当下的社会境况,对近几年来香港、台湾地区的类型电影创作做了细致的梳理和分析。分析了香港、台湾地区类型电影创作的创新与发展,也赞扬了其中蕴含的丰富本土色彩与人文情怀。

现实与展望:亚洲电影再出发

图 8赵卫防研究员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影视艺术系主任黄望莉教授以《关于上海沦陷时期电影史学研究中几个议题的思考——以<新影坛>为分析对象》为题。通过沦陷期的重要电影刊物《新影坛》的解读,来展现了中国在沦陷时期的电影创作状态,对中国早期电影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切入点与思路。

现实与展望:亚洲电影再出发

图 9黄望莉教授


上午10:30,在周星教授的主持之下,第二场主题论坛召开。

首先,《电影艺术》主编、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谭政研究员带来了《印度电影产业现状观察》主题发言。他运用详实的数据基础分析了印度电影产业现状,指出2018到2019年之间印度电影产业的上升发展趋势。他强调了宝莱坞电影对于整个印度电影产业的重要意义,也对印度地方电影的发展态势也做出了乐观的预测。

现实与展望:亚洲电影再出发

图 10谭政 研究员


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余韬副教授以《国际传播视野下关于“讲好中国故事”的几点思考》为题,阐释了中国电影“走出去”的重要性。他强调,中国电影是世界重新认识中国、理解中国的的重要媒介。中国电影创作应该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去发掘故事资源,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思想下构建出符合商业逻辑内化东方美学奇观,完成中国电影的国际化传播。

现实与展望:亚洲电影再出发

图 11余韬 副教授


重庆工商大学编导专业系主任黄含副教授的发言主题为《2018-2019伊朗电影产业与创作概况》。她充分结合了伊朗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对于2018到2019年间的伊朗电影创作做了具体的梳理。结合具体的作品,解读了伊朗电影创作的商业化、类型化倾向和始终延续的现实主义风格。

现实与展望:亚洲电影再出发

图 12黄含 副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博士生、中央电视台主任记者曹岩,就《日本电影“三位一体”的样本价值》展开了发言。她对2018年到2019年间的电影创作做了细致的分析,指出日本电影呈现出了历史传统、现实主义,未来想象,包括二次元文化、亚文化动漫等等在内三位一体高度融合状态。强调日本电影发展与日本文化、现代的发展所呈现出的高度契合的状态,以及现实层面中始终在寻找一条道路来缝补历史与未来的缝隙的倾向。

现实与展望:亚洲电影再出发

图 13曹岩老师


西安工程大学王珊副教授的发言主题为《巴基斯坦爱情喜剧片研究》。她结合《翱翔雄心》、《别走爱情》等影片,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巴基斯坦爱情喜剧电影中常见的类型元素与创作特色,并结合巴基斯坦的文化背景和宗教传统分析了这些影片的本土特色。


现实与展望:亚洲电影再出发

图 14王珊 副教授


下午1:30,在北京师范大学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陈亦水老师的主持下,“青年论坛一”召开。来自各个学校的青年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不同国别的电影展开了别开生面的发言和讨论。

现实与展望:亚洲电影再出发

图 15陈亦水老师


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新闻系、广告系主任王昌松副教授以《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以马来西亚为例》为题,展开了发言。他基于马来西亚的种族和文化的语境,结合《解救吾先生》、《战狼2》、《新喜剧之王》等等近年来大热的院线作品,分析了中国电影文化是如何在马来西亚特殊的文化语境中进行产业实现跨文化传播的。

现实与展望:亚洲电影再出发

图 16王昌松 副教授


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讲师苏七七的发言主题是《内蒙古新锐电影》。她对2014到2017年间大放异彩的内蒙古电影做了详细的梳理与深入的文本解读,从影片的叙事和视听分析起步,而后深入分析创作者的内心世界探讨其美学观念,并以此对内蒙古新锐电影达成一种全景式的描述,也在当代语境之下对于内蒙古的民俗景观与社会现实的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现实与展望:亚洲电影再出发

图 17苏七七老师


长春师范大学传媒学院讲师,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2015级博士研究生陈伟老师带来了《“有花自然香”——2019年度新加坡电影创作观察》的主题发言。他从形式与内容,从历史与文化等等诸多的角度,来分析了2019年新加坡剧情电影与纪录片创作,指出了新加坡电影创作中的现实主义倾向以及其中的本土化特色和在地性特色以及这些作品对于中国电影创作的借鉴意义。

现实与展望:亚洲电影再出发

图 18陈伟老师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传媒与设计学院讲师、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传播学博士后张侃侃老师的发言题目是《菲律宾电影的百年与三载》。他配合着特意制作的电影影像将菲律宾电影历史与创作特色娓娓道来。同时,也结合菲律宾的现实政治因素与历史和宗教因素来阐释菲律宾电影中的政治表达。

现实与展望:亚洲电影再出发

图 19张侃侃老师


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张凯滨老师的以《弹幕观影:电影接受的生态学变革》为题,从一个及其新颖独特的角度,结合电影的接受美学、媒介技术和移动传播,这三个方向来进行了弹幕观影现象的探讨。在新数字媒体时代下,提出了关于电影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电影美学等种种诸多问题的思考。

现实与展望:亚洲电影再出发

图 20张凯滨老师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2018级博士研究生雷雷进行了以《影像符码与社会的互文书写—香港电影中的景观研究》为题的发言。通过媒介地理学的维度将香港电影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频繁出现的天台、霓虹灯等等地理学景观,进行了深入的视觉研究分析。并由此深入地对于整个香港的社会身份、文化身份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现实与展望:亚洲电影再出发

图 21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 雷雷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2018级博士研究生陈良栋同学带来了《宝莱坞电影世俗化建构下“印度母亲”的形象流变》的发言。结合具体作品阐释了“印度母亲”形象在宝莱坞电影中象征意义的分析了背后折射出的宝莱坞电影对于印度世俗化进程中的想象和建构,以及印度本土的隐形的文化秩序。

现实与展望:亚洲电影再出发

图 22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 陈良栋


七位青年学者发言结束后,《当代电影》杂志编辑檀秋文副编审进行了总结发言。檀老师利用他深厚的电影史论知识累积、丰富的研究经验、以及他个人对于亚洲电影创作现状的深刻理解,对每一青年学者们的发言都进行了细致的点评和补充。

现实与展望:亚洲电影再出发

图 23檀秋文 副编审


随后,在北京师范大学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秘书长任晟姝老师的主持之下,来自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的老师和青年学者们,就印度电影、国产青春电影、越南电影、哈萨克斯坦电影、柬埔寨电影、以色列电影、韩国电影等等多个亚洲国家的电影展开了各具特色的发言。


现实与展望:亚洲电影再出发

图 24 任晟姝老师


八位青年学者的发言结束后,浙江师范大学文传学院影视系主任黄钟军教授对大家的发言进行了总结。他结合自己近年来编写《亚洲电影蓝皮书》的经验,对于各位青年学者的选题提出了表扬。他指出,各位青年学者们的研究兴趣趋于细化,他们不仅仅在关注不同国别电影在艺术风格上的不同,同时,也在关注电影背后所展示出的各个国家的社会现实问题。

紧接着,北京师范大学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王赟姝老师主持了场外学术交流互动。她收集汇总了收看直播的观众们的提问,并邀请各位专家和青年学者予以解答。

现实与展望:亚洲电影再出发

图 25王赟姝老师


最后,周星教授代表所有主办方对本次亚洲电影论坛进行了总结,他指出,本次论坛凝聚了资深专家与年轻学者,吸纳了传统理论与多元视野,充分结合着当下的亚洲电影创作情况,密切关注着亚洲电影、中国电影的文化未来,对于亚洲电影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周星教授的祝福和展望中,本次亚洲电影论坛在云端之上圆满落下了帷幕。


现实与展望:亚洲电影再出发

图 26 亚洲电影论坛云合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亚洲   北京师范大学   华语   电影   印度   创意   浙江   副教授   研究员   中国电影   师范大学   教授   现实   老师   传媒   文化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