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物征集(三)你见过袜楦子么?

旧物征集(三)你见过袜楦子么?

旧物征集(三)你见过袜楦子么?

刷牙缸:见证金婚50年

山西太原读者:刘大寿


旧物征集(三)你见过袜楦子么?


今年是我们老两口金婚之年。翻开结婚证,领证时间是1971年7月31日。


无论富有贫穷,无论健康疾病,无论人生的顺境与逆境,一只搪瓷刷牙缸一直跟着我走过了50年。尽管现在它已“伤痕累累”,但它仍在“服役”。


50年前,我在太原市大营盘小学戴帽初中班当老师,妻在太原线材厂当工人。我们的婚礼俭朴到今天的年轻人不可想象:结婚那天,我骑永久牌自行车去岳父家接妻,妻骑红旗牌大链盒自行车离开娘家跟我相随。中午,自家人在家里摆了一桌饭便了事。


娘家陪送的嫁妆是一床被子,一对在桌子上支放的小圆镜,一对有着红双喜图案的搪瓷脸盆,再就是一对上面有盛开的并蒂莲图、环周有着三个大红双喜字的搪瓷刷牙缸。从这天起,其中的一只刷牙缸就成了我的陪伴。


这50年,我家租赁住过太原近郊不足10平方米、靠烧土炕取暖的农家小屋,住过单位分配的两间互不相连、总共不足20平方米的干打垒灰渣顶房等等。前后搬过5次家,这只刷牙缸始终跟着我。而如今我的外孙、孙女都已是大学生了。


10年前,乙状结肠癌找上门来。给我动手术时,亲属被告知,我的生命延续恐怕不会超过一年。接着是化疗9次,其难受程度不可言状,几乎次次都是在鬼门关上行走。这期间,我每天早晚两次洗漱用的都是这只刷牙缸。这只刷牙缸陪我与癌症抗争,我硬是挺了过来。


数了数,我这只刷牙缸被磕碰掉的地方有9处,但它仍然坚挺,不漏水。老伴和孩子们早就想把它“处理”掉,但我却觉得它是件宝,其中有万千说不出的感受在里面。


“处理”掉?我可舍不得。



旧物征集(三)你见过袜楦子么?

舍不得丢弃的袜楦子

四川泸州读者:马秀琴


旧物征集(三)你见过袜楦子么?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我母亲买回了一个补袜子的袜楦子。此物看似简单,但确实是生活的好帮手。

我们一家有六口人,光穿袜子每年就要几十双。那时很少有尼龙袜子,袜子都是棉线织的,不经穿。穿了不久,脚趾头处就破了。缝缝吧不好看,穿上走路还不舒服,丢了吧又可惜——怎么办?我母亲就买了这个袜楦子。

补大人的破袜子时,先将楦子装进破的一头,补好后再倒过来补另一破处。小孩的袜子可把袜楦装在袜子里再补。补出来的袜子不论是大人的,还是小孩的,都平整美观,穿上很舒服。

自从有了袜楦子,就延长了袜子的寿命,又方便又省钱。直到现在,我还偶尔用它来补袜子的小洞。袜楦子跟我60多年了,真舍不得丢掉。

旧物征集(三)你见过袜楦子么?

心中有“秤” 做凡人

广西读者:陆明华


旧物征集(三)你见过袜楦子么?


父亲爱好古秤收藏,源于一次给我奶奶去中药店抓药。那天,当他走进古色古香的中药铺,看到抓药师傅正用一杆小小的戥子秤称量药材时,惊愕极了,因为在他看来,那么精巧细致、优雅无比的物什,本身就是一件上等工艺品,更何况它还有着称量东西的用途。


那次,他将那小小的戥子秤看了又看,摸了又摸,喜爱无比,并表示要买下。药店的学徒对他说,若真的想买的话,可以到专门卖小秤的地方去。


从此,父亲开始对“度量衡”中的“衡”有了越来越大的兴趣,并把越来越多的闲暇时间花在了收藏老秤上面。


他不仅知道了“戥秤”是一种迷你小秤,专门用来称量金银药品等贵重物品,最大的单位是两,并且还由此知道了秦始皇的“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以及发明了秤的经济学家范蠡。


在父亲收藏的古秤里,有杆清代的古秤,体积较小,分量也轻,被盛装在一个精雕细琢的琴形木盒里。它的秤杆由全铜做成(见图),只有0.6厘米左右的直径;它的秤砣、秤盘也是全铜的,非常精巧。


有一天,父亲给我介绍这杆古秤时说,这种带有秤砣杆全铜的秤叫司马秤,父亲边说还边念了一句民间谚语:“司马秤,司马砣,好老公,好老婆。”司马秤是古秤中很珍贵的一种,主要用来称黄金、药材等贵重物品。


父亲说,杆秤是公平公正的象征,天地良心的标尺。做人就要像一杆秤,人有心,秤有星,“秤上亏心不得好,秤平斗满是好人”。这也是他对我们兄弟的最大期望。



旧物征集(三)你见过袜楦子么?

一口平底烤饼锅箱

四川内江读者:邓挺

旧物征集(三)你见过袜楦子么?



家人想吃面食了,用平底锅烤饼;家里来客人了,欲做“熊掌豆腐”菜肴,用平底锅烤“二面黄”;孩子嘴馋了要吃肉食或是冬日昼短夜长要加餐,切肉剁馅用平底锅烤锅盔或是面饼;还可以烤麻辣羊肉串、土豆茄子等。别样的生活,别样的幸福,别样的人生。


我用的这口平底锅,已经历了三十个春夏秋冬;它从陕西黄土高原翻越高山秦岭,来到天府四川,自是一个不凡的旅程。


在“百万大裁军”中,我所在的原兰州军区某守备师撤编了。1985年10月,一纸调令,我从宁夏到了驻扎在陕西的某集团军新组建的坦克旅。军旅生涯前后近16年,家属随军,爱人孩子到部队三年多,生活中习惯并爱上了吃面食。


1991年夏,我转业快一年时间了,单位分了房,安顿了家,工作、生活稳定了,就怀念起老部队的生活。驻地澄城县的“肉夹馍”,面饼酥脆,炖肉肥瘦皆有,入嘴即化,口感醇厚,回味悠长。


后悔当初未曾去拜师学艺,便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去信请留队战友帮忙买回一口平底烤饼锅。锅儿结实,足足6斤重,外宽36公分,内宽25公分,左右两边各生一耳,崭新时铮铮发亮。


而今,这口平底锅外观显得有些“丑陋”了,锅心、锅沿起了皱纹,像是干燥后的陈皮。爱人几次三番说要丢弃,可我还是舍不得扔掉它。其貌不扬的平底锅,平常静静地呆在厨房的角落里,改善生活、变换口味需要时,还能够派得上用场。



我们都有珍藏的生活老物件,那是时间专属给我们的、平凡却无价的岁月勋章。欢迎各位读者把你的老物件的图片及背后的故事发给我们。

投稿邮箱:

wenzhaizhoubao@163.com

(请注明“话题征集”,并载明作者信息和联系方式)


— The End —


如果你也喜欢请分享给你的朋友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2

标签:楦子   澄城县   司马   烤饼   杆秤   秤砣   金婚   平底锅   太原   旧物   陕西   搪瓷   袜子   父亲   读者   时间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