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析:《甲方乙方》为何如今还不过时?以《私人订制》为反例

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

这是对于过去一年来说最感人的话。

如今2019年也很快就要过去了,距离《甲方乙方》上映都过去22年了,它是国内第1部贺岁片,也是一部值得每年过年时重温的片子,即使看过多次,仍然能被逗得捧腹大笑,那些感动和回味一直令人难忘。

深析:《甲方乙方》为何如今还不过时?以《私人订制》为反例

《甲方乙方》的成功让冯小刚在多年以后又携手老朋友王朔创作了《私人定制》,看似相同的情节设置,口碑却大大不同,到底是冯小刚的风格变了还是观众的口味变了?对于这两部电影深入解析,可以窥见是如何从“成全他人,陶冶自己”“成全他人,恶心自己”的。


间离的互文

间离效果是布莱希特专门创造的一个术语,指的是让观众看戏,但并不融入剧情。这种表现方法的意义在于让观众对所描绘的事件有一个分析和批判该事件的立场。能调动观众的主观能动性,促使观众进行理性的思考,突出戏剧的假定性。

《甲方乙方》和《私人定制》在结构上都是类似戏中戏,也就是让电影当中的角色进入不同的情景进行角色扮演,以此实现梦想。

深析:《甲方乙方》为何如今还不过时?以《私人订制》为反例

观众在观看的时候知道电影当中的角色是在演戏,但是头脑深处却并不融入剧情,以此产生了现实和梦境的落差,使得喜剧效果更加突出。

在《甲方乙方》当中,姚远(葛优饰)、周北雁(刘蓓饰)、钱康(冯小刚饰)、梁子(何冰饰)4个人的想法是想帮助人们实现梦想,就是所谓的“成全他人,陶冶自己”。4个人其实并没有多少钱财,甚至有的时候场景和道具准备的都很简陋,但是他们的真挚和情感却是浓烈而真实的。

深析:《甲方乙方》为何如今还不过时?以《私人订制》为反例

造梦人的不专业导致意外频出,做梦人倒是积极地融入梦境,比如说:

“报告将军,德国地图实在找不着!你就拿南京地图凑合着吧。”

还有砸在姚远脑袋上的花盆、被遗忘的富商等等,都突出了导致出戏的意外状况,更突出了间离效果。

“那不成啊,得按合同办哪,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

“打死我也不说”

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台词,其实都把演员的表演还有造梦者的表演进行了表现,虽然造梦人设计的梦境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但是做梦的人却仍然能够圆梦。

深析:《甲方乙方》为何如今还不过时?以《私人订制》为反例

与《甲方乙方》相反的是,在《私人定制》当中,反而是造梦者追求完美入戏,不管是场景和道具都布置得非常完美,做梦的人往往会出戏,比如范伟追求的清官梦,在收钱的时候,他知道这些钱带不走,才会断然拒绝,大义凛然地扔在对方头上,但是最后却在美色上栽了跟头。
《甲方乙方》的主要角色仍然是4位主演,重点着力在主演身上,《私人定制》的着重点对象却是这些追梦的人。

《甲方乙方》里那些追梦的人心满意足的走了,他们自圆其说完成了自己的梦想,但是在《私人定制》里却是:我们都是互相逗着玩儿

深析:《甲方乙方》为何如今还不过时?以《私人订制》为反例


同样都是在揭露社会的不良现象,《甲方乙方》避开了现实的锋芒,着力点在于百姓的日常,基调是积极向上的。而《私人定制》的基调却是凝重的,讽刺的意味也更强,甚至有人性本恶的观点,这也是两部电影的区别。

矛盾的幽默

梦想代表着美好,是梦想与现实往往是矛盾的。

平凡的书店老板梦想成为将军,口无遮拦的厨子梦想守口如瓶,富商想体验穷日子,穷人想过有钱的生活,在这样的矛盾下才有了“好梦一日游”成长的土壤。
在两部电影当中,冯小刚把大众普遍存在的梦想聚集起来,用一种荒诞=的方式呈现给观众,不仅圆了剧中角色的梦,也圆了观众的梦,所谓的贺岁片不就是带给大家欢乐吗?

深析:《甲方乙方》为何如今还不过时?以《私人订制》为反例

人们对于自己没有的东西就越是渴望,但是当真的圆梦时,反而又会有一种失落感。《甲方乙方》更注重喜剧效果,戏演完了,消费者觉得满足,就可以了。但是《私人定制》黑色幽默更多,对于现实尖锐的讽刺也更多。如果说《甲方乙方》是一种荒诞的真实,那么《私人定制》就只剩下虚伪的真实了。

《甲方乙方》的名字其实就是一种矛盾,甲方和乙方其实就是在合同当中互相对立,相互矛盾的,但是矛盾也具有两面性和转化性。想过平凡生活的大明星,真的褪去了星光之后,渴望重新站上舞台,焕发光彩。吃惯了大鱼大肉的富商,真的去过了穷苦日子之后,饥饿是如此的难耐,他在遗忘和流放当中终于等来了汽车,这种矛盾转化造成的幽默,使得电影大放异彩。

这种矛盾的转化,在《私人定制》里运用的更多,在生活当中更是常见,这样的情况不可避免,但是人的心态却是可以调整的。

深析:《甲方乙方》为何如今还不过时?以《私人订制》为反例

《甲方乙方》的口号是“成全他人,陶冶自己”,所以他们的项目从盈利模式渐渐转为做好事,就比如上街夸别人,很像前段时间流行的夸夸群,见谁夸谁,将广场舞大妈夸得笑得合不拢嘴,甚至公交车上的小偷也被“夸奖”了,他们真正做到了成全他人,也陶冶了自己。
而《私人定制》则是没有成全他人,成功恶心了自己,电影当中的圆梦和现实里的观众明显有着隔阂,让这部电影有了架空感,导演想表达的东西太多,却唯独没有好好造梦,反而像是一个解梦人,赤裸裸的告诉你这是虚幻的,这不是圆梦,而是一场虚伪、夸张的闹剧,毫无真实感。

《甲方乙方》里的矛盾带来了幽默,《私人定制》的矛盾带来的只有恶心,这也是两部电影区别吧。

深析:《甲方乙方》为何如今还不过时?以《私人订制》为反例

讽刺和调侃

冯小刚电影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接地气,而最重要的表现手段则是讽刺与调侃,这也是为什么他能在贺岁档获得成功的原因。

《甲方乙方》和《私人定制》同样是造梦,但一个是温情脉脉,积极向上,一个是愤世嫉俗、针锋相对,他们都对社会的不公进行了讽刺,但是在电影的最后一个是“1997年快过去了,我很怀念它”的真,另外一个是“时间都去哪儿”的共鸣。
同样是对现实的讽刺,《甲方乙方》里丈夫变得更加体贴妻子,厨子也对那些革命者发自内心充满敬意,趾高气昂的有钱人变得要珍惜现在的生活,他们都或多或少从不真实的梦里获得了真实的感悟,这些都是因为他们真的投入到了梦里。

深析:《甲方乙方》为何如今还不过时?以《私人订制》为反例

但是《私人定制》呢?从这部电影里完全看不到对生活的反省,只有尖酸刻薄的讽刺,就像是大家心有默契的做了一场梦,都知道是假的,却假装投入其中,最终不仅没有成全别人,也恶心了自己。

冯小刚自己在评价私人定制时说:

这部电影就电影的完整性来说,我给他打5分;就娱乐性来说,我给他打6分;,就对现实的批判性来说,我给他打9分。


《甲方乙方》和《私人定制》一个是1997年,一个是2013年,整整相差了16年,而且还是我国飞速发展的16年,这么多年过去了,其实整个世界都变了。
导演变了,观众也变了。
所以《私人定制》的滑铁卢也就成了必然,因为他再也没有当初的那份真挚了。

深析:《甲方乙方》为何如今还不过时?以《私人订制》为反例

大浪淘沙,真正经典的电影会经过时间的验证散发出真正的光芒。
1997过去了这么多年,我还是很想念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甲方   私人   厨子   贺岁片   富商   梦境   观众   矛盾   角色   多年   现实   效果   真实   梦想   时尚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