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挖野菜指南

瓜妈说:


亲爱的们,假期都怎么过的?春天万物复苏,户外有许多野菜可以入食,前段时间,我跟瓜瓜回乡下玩的时候,就采了一些艾蒿叶子回家做“清明团子”▼。


春日挖野菜指南


这是杭州人在清明时期都要吃的传统食物。跟娃一起动手采摘、揉面、包馅儿,特别有意思。


春日挖野菜指南


小助手六六妈说一到春天,她妈妈就恨不得每天都去挖野菜(山东人爱挖野菜是全国出了名的)。上个周末还带着娃去挖野菜了,六六跟着姥姥一路找下来,认识了不少野菜,开心坏了。一路走一路找,像在挖宝藏,成就感满满。


春日挖野菜指南


上周小助手在西湖边溜娃时,竟然还在一棵树上发现了木耳,可见只要留心,生活处处有惊喜。


春日挖野菜指南


我觉得这种边玩、边留心寻找、发现的过程不仅有趣,还挺锻炼孩子观察力和专注力的,并且还能学到自然小知识。所以今天特别请小助手来给大家分享下,怎么认识野菜、怎么去找,把这篇文章收藏好,去乡间地头按图索骥,娃一定超兴奋!


春日挖野菜指南


文 | 小助手


我妈堪称“行走的野菜挖掘机”,春夏秋冬,只要给她一片荒地,她就能找出可以吃的当季野菜。


因为我们家住在城郊,常有野菜出没。经常家里晚上不知吃啥,我妈出门溜达一圈就能带回一两个菜

春日挖野菜指南


春日挖野菜指南


六六从小在她的影响下,也对“收获野味”这件事很有执念。平时出去逛公园,别的小朋友撒欢儿野,他呢,低着头总想找点收获。要是啥都没发现,会超级失落。


前段时间杭州接连下了一个周的雨,周末好不容易晴了天,憋了许久的一家人带着挖野菜必备三件套(剪刀、铲子、塑料袋),兴冲冲地就出发了。


春日挖野菜指南


古人说,春雨贵如油。以前没啥感觉,真的走进大自然才发现,老祖宗的话,句句都是箴言。上个周还枯黄着的草地,经过春雨滋润好像一夜回春,处处都是嫩绿色。


这片草地我妈每年都惦记着,是因为那有一大片马兰头,每年开春的第一口野味总是从这里开始的。


▼马兰头,是杭州最著名的野菜


春日挖野菜指南


它们一般扎堆儿生长的,冒出的小叶子一小片一小片聚在一起,一旦发现就是一大片,而且固定每年都会在同个地方出现。


因为采摘时就像采茶叶一样,剪掉它最顶端的两片嫩叶,所以它的根一直都是潜伏在泥土里的,每年春天3月份发芽。(可以吃到4月份,再往后就老了,不好吃了)。


春日挖野菜指南


怎么找马兰头?扒开根部,发红的根茎,就是它的“身份证”!其实,吃过马兰头的人,闻味道就能辨出一二。


春日挖野菜指南


前几天看新闻,最近杭州马路边常看到有人剪马兰头。▼图片来自杭州日报


春日挖野菜指南


挖野菜看起来简单,但真正做了才能体会到,这还真的是个体力活儿。一旦蹲下,没有半小时起不了身的。


不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平时啥劳动都没办法坚持的六六,跟姥姥挖野菜却能调用所有的耐力、观察力和专注力

春日挖野菜指南


春日挖野菜指南


挖回家的马兰头,开水焯一下,加入切碎的豆干,就是一道杭州名菜:香干马兰头。


春日挖野菜指南


▼荠菜,是不分南北方,全国人民都爱的一道“鲜”


如果野菜也论资排辈,荠菜绝对是野菜之王,郑板桥就曾说过:“三春荠菜饶有味”。


荠菜其实是很常见的,喜阴,通常生长在没有太多杂草的地方,田野、竹林、水塘边。我们小区绿化带里,偶尔也能见到几颗荠菜。


春日挖野菜指南


叶子呈锯齿状,仔细看叶表有一层细细的茸毛。吃不准时,只要在根部闻一闻,凡是吃过荠菜的人,一闻就能辨识出荠菜独有的清香。


▼打勾的几株都是

春日挖野菜指南


焯水后,包饺子、包馄饨、鸡蛋汤~,怎么做都好吃。


春日挖野菜指南


▼车前草,一种没什么味道的野菜,哈哈


这个野菜,我一直也get不到它的好。鲜味不突出,但贵在很“出量”。相对于其它野菜,它每一株的叶子都又多又大,挖几颗就能做出一盘菜,是很实惠的一种野菜,我妈特别喜欢。


它药食同源,能清热利尿。一般长在生于草地、河滩、沟边、草甸、田间及路旁。


春日挖野菜指南


车前草其实非常好辨认,叶片呈椭圆形,摸上去有点纸的硬硬的质感。


春日挖野菜指南


包饺子、包包子;也因为没啥特殊的味儿,也有人用来炖肉汤来下火。


春日挖野菜指南


▼蒲公英,没开花之前,叶子是可以吃的


在我们老家特别多,杭州也有。一般在路边、水沟旁及田野草地间,都能见到。


春日挖野菜指南


虽然蒲公英开花大部分人都能认出来,但是未开花时容易与其他野草混淆。光看照片,跟荠菜还有点像。


其实蒲公英植株一般要比荠菜大很多,而且蒲公英叶片带点绒毛,且叶脉呈紫红色,放在一起看,跟荠菜还是有明显区别的。


春日挖野菜指南



但蒲公英非常苦。我记得我小时候,尝一小片叶子,就能把我弄得面目全非。


但它也是医书记载的小能手,小到清热解毒,大到消肿利尿,功能性特别强。我爸妈都是洗洗直接蘸酱吃,像吃生菜一样,我感觉他们应该是练就了什么不得了的神功。


春日挖野菜指南


除了这些常见的野菜,每次出门,踏上绿地,身处大自然,还总会有意外惊喜出现。


第一个惊喜是在马兰头的旁边,竟然发现一个长满黑木耳的烂木桩。小木耳肉肉的、厚厚的、弹弹的,像极了小动物的耳朵,怪不得被叫做“黑木耳”呢!


▼艾草,春天刚窜新芽的艾叶没那么重药味


它很喜欢长在路边、河边、山坡或者是荒地,在树林里的草地也有生长。艾草散发出来香气也很浓郁,不确定的时候,闻一闻就能知道。

春日挖野菜指南

▼叶片的反面呈白色

春日挖野菜指南


艾草在我们北方多是不吃的,大多等到秋天艾叶老了以后收集起来,晒干泡脚或者制作艾灸。


但杭州人在清明节都会吃一道传统美食“清明果子”,就是用艾叶做出来的。我妈也入乡随俗,学会了做清明果。


春日挖野菜指南


用剪刀挑嫩芽剪,回家焯水、打汁、加入糯米粉,包进豆沙、或者笋丁,就是非常好吃的清明果子了。


春日挖野菜指南


▼黑木耳


春日挖野菜指南


我妈高血糖高血脂,医生建议她多吃黑木耳,所以看到这么新鲜、野生的木耳,她立马兴奋了。


但六六却死活不让摘,说太可爱了,舍不得。最后他跟这一桩木耳合照留念后,留下它们继续沐浴春光。


其实黑木耳采摘后,只要木桩还在,就还能长出新的来


我妈在老家的时候,曾经在路边角落看到过一个长黑木耳的烂木桩。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从此每隔十天半个月,她就让我爸去摘一次。那根木桩让他俩吃了大半年,直到冬天冷了,木耳不长了。


这简直就跟“天上掉的馅饼”差不多了,大自然不仅有神奇的力量,还总是给人类慷慨的赠予。


六六好奇地问我,妈妈为什么木耳是长在烂掉的木头上呢?


因为黑木耳不是植物,而是一种菌,属于腐木菌。只有树木腐烂了,才能长出黑木耳。而且只要菌群活着,就能不断长出新的木耳。


六六特别认真地听完解释,依然似懂非懂。


第二个星期我们再来的时候,这堆木耳长大了不少,耳朵的背面开始有一点点发白了▼

春日挖野菜指南


许是因为最近下了特别长时间的雨,空气潮湿,适合菌类生长。准备要回家的路上,六六竟然还在一块水坑旁,发现了一大片捡也捡不完的地衣


▼地衣


春日挖野菜指南


我也特别惊喜,还发到闺蜜群里“炫耀”了一顿。


春日挖野菜指南


地衣其实是真菌和藻类结合的一种植物。它的生长条件比较苛刻,要气温适宜、水份充足,且远离城市的地方才行(看来,不管动物还是植物,都需要与人类保持适度的距离)


因为去年带六六捡过一次地衣,他竟然还清晰记得在哪里,自己摸索着又找到了(藏在草丛里,很不显眼,要找到它还真没那么容易呢)


春日挖野菜指南


饭店里一盘地衣炒蛋不便宜。真实体验过捡地衣后,我感觉它的身价应该有一大部分是贵在“清洗”上了。


因为它长在杂草间、贴地生长,而且黏糊糊皱巴巴的,总会粘很多泥沙杂物,洗起来特费劲。有俗语说“一斤地衣一吨水”,虽然有点夸张,但可见地衣的清洗难度。


春日挖野菜指南


说起来我妈之所以能认识这么多野菜,是因为她小时候那个年代,大家都吃不饱饭。挖野菜是她们那一代人,为了活下去付出的心思和努力。而如今衣食无忧,野菜似乎又支撑着她一点点的乡愁和童年味道。祖辈们对野菜有特别的情感。


现在的我们,包括我们的孩子,生活在都市中几乎五谷不分,更别提能认识野菜了。所以,除非大家像我妈一样,特别笃定地认识这些野菜,否则我是不太建议大家吃路边挖的野菜的。万一认错了,或者吃了喷过农药的野菜,后果不堪设想。


春日挖野菜指南

* 温馨提示 *
1、野菜很分散,要想挖到还是尽量去野菜集中生长的乡下、田间。路边的野菜尽量不采,容易受污染;2、挖野菜尽量不要挖它的根,采摘完以后它还会继续生长;3、野菜采摘回家后,建议在清水里浸泡5-10分钟以上;4、野菜当然要现吃,记得下锅之前用开水焯一遍,口感更好。

春日挖野菜指南

春日挖野菜指南


瓜妈最后说:


俗话说“吃一把野菜,尝一口春”,带娃出门找野菜是一件应景又有趣的事,不过我还是要提醒大家不要随便吃路边挖来的野菜,现在很多野菜都实现了人工种植,在菜市场就能买到,想尝鲜咱可以去市场里买,吃得会更安全。


在自然界中还能帮娃更好地理解文化知识。像一些古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如果孩子不是真的在大自然里感受过,那理解起来就如隔靴搔痒,总差点感觉。


如果你觉得今天的文章有用,给我点个“”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野菜   地衣   荠菜   木桩   黑木耳   杭州   木耳   叶片   蒲公英   春日   草地   清明   大自然   路边   生长   叶子   指南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