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官也照样能当史学家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是学习历史非常重要的理由,大部分时间我们这些历史爱好者看的都是正史,

不当官也照样能当史学家

古代的官方修史一般都是后一个朝代给前一个朝代修史,当然也有《史记》这样本朝的史学家给本朝修史的情况。其实正史非常容易出现错误,后来的史学家刻意抹黑或者洗白前朝也不是不可能,比如《清史稿》的编纂者们就是清朝的遗老遗少,洗白的嫌疑非常大。

我们研究明史的时候会看《明实录》、《明史》等等,今天我们要介绍的这部史书是一个人穷尽一生编纂的,他不是史官,甚至不是官员,他代表的是他个人,以个人之力修史。

清史稿》里这样记载:“谈迁,字孺木,原名以训,海宁人。初立,以中书荐,召入史馆,皆辞,曰:“余岂以国家之不幸博一官耶?”未几,归里。迁肆力经史百家言,尤注心於明朝典故。尝谓:“史之所凭者,实录耳。实录见其表,其在里者,已不可见。况革除之事,杨文贞未免失实;泰陵之盛,焦泌阳又多丑正;神、熹之载笔者,皆逆奄之舍人。至于思陵十七年之忧勤惕厉,而太史遯荒,皇宬烈焰,国灭而史亦随灭,普天心痛,莫甚於此!”乃汰十五朝实录,正其是非。访崇祯。

十七年邸报,补其缺文,成书,名曰国榷。当是时,人士身经丧乱,多欲追叙缘因,以显来世,而见闻窄狭,无所凭藉。

闻迁有是书,思欲窃之为己有。迁家贫,不见可欲者,夜有盗入其室,尽发藏橐以去。迁喟然曰:“吾手尚在,宁遂已乎?”从嘉善钱氏借书复成之。阳城张慎言目为奇士,折节下之。慎言卒,迁方北走昌平,哭思陵,复欲赴阳城哭慎言,

未至而卒,顺治十二年冬十一月也。黄宗羲为表其墓。”

不当官也照样能当史学家

谈迁是一个屡试不第的读书人,一直也没有考中进士,一直以帮人写信、当幕僚为生,他生活在明朝末年,当时战乱不断,谈迁发现以往的历史记载里有非常多的错误和偏颇之处,于是他发愿要自己写一部史书。


不当官也照样能当史学家

他以《明实录》为基础,查阅了很多资料,走访了很多健在的人士,将其中不足和错误的地方予以补正,用了二十年的时间写成了《国榷》,并且增补了崇祯、弘光两朝史事,这在《明实录》中是缺失的,《国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可是在一个清冷的夜晚,有贼光顾了谈迁的家,作为一个清贫的文人,谈迁最值钱的东西就是《国榷》的书稿,而这个贼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就把这书稿偷走了,谈迁二十几年的心血一朝失窃,荡然无存。

不当官也照样能当史学家

此时已经是清朝了,谈迁老了,他该如何,就这么放弃了吗?没有,谈迁决定把以前做过的事再来一遍,“携稿赴京,探求公私著述,访询故明遗老,尤重邸报和公文等政府档案材料,校补厘订《国榷》。”他又用了六年时间重写了《国榷》。

《国榷》是一部私人修撰的史书,谈迁对政治没有很多顾忌,所以他修正了很多《明实录》中的错误和粉饰的内容,比如朱棣对自己身份的“美化”。这部史书获得了后世史学家们的认可,对研究明清历史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史学   泌阳   崇祯   阳城   嘉善   明朝   明史   正史   史书   朝代   清朝   实录   错误   时间   时尚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